簡介
中文名稱:散浸定義:水庫高水位運用或在汛期高水位下,堤壩背水坡及坡腳附近出現土壤潮濕或發軟並有水滲出的現象。
江水上漲,堤身泡水,水從堤內坡或內坡腳附近滲出,叫做散浸,一般又叫“堤出汗”。當高水位持續時間過長,散浸範圍就將沿堤內坡上升、擴大,如不及時處理,就會發生內脫坡、管漏等險情。
原因分析
土堤擋水後,滲水經過堤身向堤內坡方向滲透,是自然規律。但由於以下一些原因:1.堤身單薄,內坡過陡;2.堤身土質砂重,外坡又無透水性小的粘土防滲;3.堤質太差,築堤時所取土塊沒有打碎,留有空隙,蛾夯不實;4.堤內有隱患(如蟻侗、獾穴、樹根、暗溝等),縮短了滲徑。使滲徑長度不夠,浸潤線(滲水在堤身內滲透的上界線叫做浸潤線)抬高,滲水就將在堤內坡的坡面或坡腳附近滲出,就形成散浸。搶護原則
以“臨河截滲,背河導滲”,降低浸潤線,穩定堤身為原則。臨水坡用透水性小的粘土做外幫,可以減少滲到堤里去的水;背水坡用透水性大的砂石或柴草做反濾,可以使已經滲到堤里的水流出,而不帶走土粒,這樣可以降低浸潤線,穩定堤身。搶護方法
發現散浸險情後,應查明發生原因和險情程度,如堤內坡出現散浸,但坡面只有輕微的窨潮或滲出少量清水,堤身穩定,險情並無發展,可以嚴密監視,暫不處理。如堤坡滲水嚴重或發生浸水集中沖刷現象,說明險情在逐漸發展,則需加以搶護。搶護方法以導滲為主。如外灘較寬,附近有黏土可取,險情又很嚴重,則需兼用外幫防滲,內坡導滲的方法,切忌在堤內坡用粘性土料做壓浸台。汛前消滅隱患,對防止在汛期中發生散浸、跌窩和漏洞險情,亦是一項及其重要的工作。例如荊江大堤的白蟻隱患,修防部門就專門成立了滅蟻隊進行追探、抽槽、翻築,大大減輕了汛期中的散浸,跌窩和漏洞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