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06年工作要點

1.全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編寫、修改、送審、定稿、出版工作。 1.會同新聞出版總署召開全國高校出版工作會議。 5.進一步加強高校出版人才和隊伍建設。

2006年的工作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發【2004】3號檔案、16號檔案精神及各項要求推進工作;以教材建設、隊伍建設為主線,以質量建設為核心,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狠抓落實,不斷深化,促進提高,積極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與繁榮。
一、全面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工作
今年是全面實施新課程方案的關鍵一年。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緊緊抓住教材建設和隊伍建設兩個關鍵環節,為順利實施新課程方案開好局、起好步,為全面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奠定基礎。要切實加強巨觀指導,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力爭通過幾年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狀況有明顯改善。
1.全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編寫、修改、送審、定稿、出版工作。及時掌握4門教材編寫組的工作進展情況,認真做好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按時保質完成教材送審任務。加強教材出版環節的協調配合,確保秋季開學 “課前到書”。
2.全面展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工作。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方案》。組織開展教育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三個層次的培訓,從2006年3月中旬起至7月底前,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輪訓一遍。加強與省級教育部門的工作協調,指導並督促高校做好本校教師的培訓和集體備課工作。抓好試點學校及新課程教材試講工作。
3.加強配套教材建設。組織徵集、評選和製作4門課程的“精彩一課”全程教學示範光碟,推動多媒體和網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有效套用,逐步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組織研製教育教學資料資料庫。組織編寫《學生輔學讀本》、《教師參考書》、《教學案例解析》、《熱點難點問題解析》等系列叢書,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供全方位支撐。
4.切實加強教學研究工作。梳理新課程教材編寫和教育教學中遇到的、青年學生普遍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設立科研課題,集中力量,重點攻關,為日後教材不斷修訂完善創造條件。
5.加大對實施新課程方案的督導檢查力度。舉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管副書記培訓班,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的組織領導和管理工作。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建立評估機制,探索科學有效、簡便易行的操作辦法;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質量建設納入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評以及教學評估工作之中;充分發揮專家作用,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督導檢查組,確保新課程方案順利實施。
6.組織專科層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編寫工作,採取集中編寫方式,於7月底前完成編寫任務,保證秋季開學時提供專科層次學校使用。
7.進一步明確研究生層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定。在國務院學位辦調研的基礎上,召開座談會,充分聽取有關專家、教師和研究生對課程設定方案的意見和建議,提出加強和改進意見。
8.切實加強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繼續組織編寫《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於春、秋兩季開學前印發全國各地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作為教學參考資料。繼續舉辦全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骨幹教師培訓班。繼續組織製作《時事》VCD,作為學生學習輔導資料。
二、進一步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
繼續辦好2006年中央部委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推動地方高校研修工作;啟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質量提升計畫”,大力提高科研質量、增強創新能力;繼續加強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增強研究活力。
1.貫徹落實《中組部中宣部中央黨校教育部總政治部關於組織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的意見》,繼續舉辦六期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加強地方高校的教學科研骨幹研修工作。成立聯合調研組,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大力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建設。
2.在總結“十五”科研工作的基礎上,制訂“關於貫徹落實教育部‘十一五’規劃,進一步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實施意見”;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編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綱要進行部署。
3.推進科研管理創新,建立健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管理體系。下發《關於大力提高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質量的意見》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修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管理辦法(修訂)》、《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項目實施辦法》等,著力提高科研質量,增強創新能力。
4.加強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召開基地主任工作會議;開展重點研究基地項目評審、中檢、結項工作;對優秀重點研究基地的典型經驗進行總結推廣。
5.做好2006年度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的招投標評審工作;啟動後期資助研究項目評審工作。做好2006年度規劃基金項目、博士點基金項目、青年基金項目和專項任務研究項目申報、評審和立項工作;做好2006年項目中期檢查、結項和項目成果的鑑定、宣傳推廣工作;組編《社科要報》。繼續做好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申報和成果鑑定工作。
6.營造良好氛圍,鼓勵精品力作,組織實施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工作,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進一步繁榮發展。
7.積極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礎設施和研究能力建設。制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題資料庫建設計畫》和《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文科綜合實驗室建設計畫》,重點建設一批國內一流、國際上有影響的大型專題資料庫、案例庫、模擬仿真系統和文科實驗室。
8.加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高校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基金、外文原版圖書期刊中心書庫及社科服務與管理中心等的建設;召開CSSCI年度工作會議;進一步做好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統計年報工作,不斷提高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9.進一步發揮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的諮詢作用,召開社會科學委員會工作會議;召開社科委學風建設委員會成立大會,繼續推進學風建設。組編《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2006年)》;繼續編髮《社科委專家建議》。
三、切實加強教育新聞出版和教育電視管理工作
教育出版和教育電視工作具有顯著的意識形態屬性,必須堅持正確的導向。同時,要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意見》的要求,通過積極穩妥地改革,推動教育出版和教育電視事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繁榮、壯大與發展。
1.會同新聞出版總署召開全國高校出版工作會議。指導高校出版社研製 “十一五”出版規劃。分類召開座談會,總結高校出版單位在轉變觀念、創新機制,提高質量等方面的經驗和作法並積極加以推廣。繼續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建設工程”,評選第二批名刊。推動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努力促進我國高校優秀出版物走向世界。繼續協調解決高校出版社優惠經濟政策的工作。支持“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的建設。
2.按照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配合行業主管部門做好高校出版社體制改革的試點工作。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探索高校出版改革的整體思路,明確改革的目標、要求和政策措施,推動高校出版單位的體制創新和機制改革。協助中宣部做好對部直屬出版單位的調研工作。
3.完成市(地)、縣(市)教育電視播出機構職能轉變工作。配合中國教育電視台研究改革發展問題。分級(省、市、縣)召開教育電視改革發展研討會,探索新形勢下教育電視事業的改革發展思路,理順教育電視機構的管理體制。
4.建立並完善主管主辦制和屬地管理相結合的高校出版管理體系,促進高校出版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按照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的要求,對出版社和出版物進行質量檢查和協查工作。建立通氣會制度,及時向全國高校出版單位進行問題、政策和情況通報。做好高校出版社選題的審核、審批以及書號管理和出版單位的年檢工作。
5.進一步加強高校出版人才和隊伍建設。協助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優秀出版人才培養機制和高校出版從業準入及退出機制。加強高校出版人力資源建設,實施人才培養工程,特別要加強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著作權貿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有計畫地做好高校出版社和期刊主管領導以及編輯、發行人員的培訓工作。舉辦第九屆社長總編輯崗位培訓班和高校學報主編培訓班。
6.進一步發揮大學出版社協會、人文社科學報學會、高校校報學會、教育電視協會和教育音像出版委員會的橋樑與紐帶作用,推動教育新聞出版電視單位相互學習借鑑,開展聯合與合作。指導大學出版社協會、教育音像出版工作委員會辦好第十八屆全國大學出版社定貨會和教育音像電子出版物定貨會。
四、做好司內建設工作
儘快完成司組建的“三定”工作,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增強政治責任、責任意識,強化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建設學習型司局,進一步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黨支部建設,鞏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努力營造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與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