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無論是初涉教育學領域的新手,還是富有經驗的研究人員,相信均能從《教育研究方法:定性研究的視角(第4版)》中受益匪淺。
作者簡介
羅伯特·C·波格丹(Robert C.Bogdan),斯瑞克斯大學教育學教授,多年從事教育研究方法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廣受學生歡迎。其代表作《教育研究方法:定性研究的視角》深入淺出,被翻譯為多種文字,並三次再版。
媒體推薦
本書從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到當今正在被廣泛使用的比較複雜的研究方法,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可以說是一部登堂投影儀室之作。
——本書譯者
圖書目錄
第1章 教育定性研究的基礎
定性研究的特徵
教育定性研究的傳統
理論基礎
關於定性研究的11個普遍問題
道德規範
下文摘要
第2章 研究設計
研究選題
案例研究
多地點研究
關於研究設計的其他問題
結語
第3章 田野工作
獲準進入
田野工作的初期
參與/觀察的統一體
在另一種文化中開展田野工作
研究人員的特徵以及建立和諧關係中的特殊問題
要慎重
在政治氛圍濃厚或充滿衝突的組織中做研究
感受
一次觀察應該是多久
訪談
探究
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導書:一個例子
性別辭彙焦點小組的協導員開場白:一個進入討論的例子
對保密性的保證
視覺記錄和田野工作
三角測量法
離開實地
第4章 定性資料
友好建議
田野筆記
寫作田野筆記的程式
寫田野筆記的提示
錄音訪談的記錄
實務資料
照片
官方統計檔案和其他量化資料
結束語
第5章 數據分析和闡釋
實地分析和闡釋
數據收集後的分析和闡釋
處理數據的機制
定性數據分析軟體的網站
闡釋
結束語
第6章 寫作
寫作中心決定
更多的寫作技巧
評價寫作的標準
正文
開始寫作的決定性要點
第7章 定性研究在教育中的套用
評估和政策研究
行動研究
教育實踐者對定性研究的使用
附錄A 觀察教育場景的問題示例
學校環境
人文環境
學習環境
附錄B 田野筆記示例
補充
術語表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文摘
第1章 教育定性研究的基礎
一對男女坐在體育館上層擁擠的看台上,觀看一場大型比賽,這場比賽將決定哪所大學的男子棒球隊會成為本賽季最有前途的隊伍。雖然我們很難將這對男女與其他熱情高漲的觀眾區別開來,但是他們確實是從事對主場隊伍進行研究——大學男子運動員社會化和教育研究的研究人員。出席觀看比賽是他們進行研究工作的一小部分內容。他們與球員、工作人員、支持球隊的人、球員的女朋友、媒體人員和教授們取得聯繫,並對其進行訪談。除此之外,他們還收集新聞報導,以及其他有關球隊和球員的書面材料。他們進進球員更衣室、宿舍和那些球員經常出入的地方。他們對一些球員進行追蹤研究,包括球員上大學期間以及畢業後的生活。研究人員對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事情做詳細的書面記錄,並對自己錄製的訪談資料進行處理。最終,他們寫出了一本書,探討體育與學院、社會階層、種族、運動員間的友誼、運動員的成績、運動員對其大學經歷的看法、大學體育的社會組織等之間的關係(Adler & Adler,1991)。
在美國的另外一個地方,一名研究人員定期參觀一所會聚了多種文化的公立國小,在那裡她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來仔細觀察男孩和女孩每天在教室里、操場上、體育館裡、餐廳里以及在那些監管比較少的活動場所中的言行。她正在研究兒童在校園裡如何體驗性別。她在兒童群體內的“性別扮演”方面做了十分翔實的研究工作,而她的著作正源於其研究。她探討並描述了與性別相關的一些兒童行為,如“追逐和親吻”、“益智遊戲”、“相處”和教學(Thorne,1993)。
一位研究人員對非洲裔美國青少年的學業成績產生了興趣,尤其是她稱之為學生回應學校的“邏輯”。她花費了一段時間來研究一所坐落在華盛頓並且很有影響力的非洲裔美國人學校,33名學生成為她的“重要調查對象”;這些學生幫助她研究國會高中的意義系統。她研究了學生如何抵制學校所認可的知識,她了解了做好學生要付出的代價。她對學生進行了正式和非正式的訪談,查看抄本和其他檔案,她除了和學生一起上學、回家外,還一起去教堂、學生所在的社區、娛樂中心,甚至和學生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她這樣做是為了了解學生是如何看待他們所接受的教育的。她發現,對這些學生來說,“行為清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她也逐漸了解到成功不僅僅是學業成績優異(Fordham,1996)。
後記
定性研究方法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套用領域非常廣泛。近年來,定性研究在我國教育研究領域也日益受到關注。系統科學的定性研究方法訓練是我國教育學研究生培養環節中亟待加強的一個環節。希望本書能夠豐富國內關於定性研究方法的參考文獻。
二十年來,本書一直是美國和其他英語國家比較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教科書,這已是第四版。本書從最基本的概念人手,到當今正在被廣泛使用的比較複雜的研究方法,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可以說是一部登堂人室之作。本書不僅闡述了定性研究的理論基礎,而且提供了系統、詳細的全程指導。全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展示了真實的案例,從提出研究構想、確定研究問題,到設計概念框架、收集和分析研究數據,直至完成研究報告,一步一步地指導讀者將理論概念轉化為研究實踐。無論是初人教育研究領域的新手,還是富有經驗的研究人員,均能從本書中獲益。
本書的翻譯凝聚了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師生的智慧和心血。李越教授統籌全書翻譯,鍾周、趙琳兩位教師以及劉帆、生雲龍、雷環和馮李鑒四位研究生在翻譯和校對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此,我們對給予本書大力支持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和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表示誠摯的謝意。
序言
儘管教育領域存在很多問題,儘管人們對教育如何改革存在不少爭議,但沒有人否認教育對人的發展、對國家發展、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儘管人們一度對教育學科的前途命運憂心忡忡,但教育學科的不斷分化和發展卻是不爭的事實。世界各國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發展與改革如火如荼,教育理論研究日益繁榮,相關著述大量出版和發表。
教育研究的繁榮和教育學科的分化,既是教育實踐推動的結果,又是推動教育實踐的原因。實踐呼喚理論發展,實踐推動理論發展。教育是一項偉大而崇高的事業,在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在教育實踐與教育理論的互動中,教育理論研究不斷分化,產生了很多新的分支學科,在教育學的每個分支學科中,都有一些優秀的研究成果。這些優秀成果是各個分支學科的代表性著作,代表著世界範圍內教育各分支學科的研究深度和理論高度,是後人傳播和生產教育知識時不能繞過去的知識界碑,是教育改革與發展必須吸收和借鑑的理論營養,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文化財富。
在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系統翻譯引進世界範圍內教育學科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利於我們整體把握世界範圍內教育理論研究的總體狀況,有利於我們全面吸收世界範圍內教育理論研究的最新、最優秀的成果,有利於提高我國本土教育研究的理論水平,有利於完善我國高校教育學科的課程體系,有利於提升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水準。把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研究成果全面、系統地譯介進來,為我所用,是我們組織翻譯這套《教育學經典譯叢》的基本宗旨。
20世紀80年代以來尤其是90年代以來,西方的教育理論著作不斷被譯介到我國,拓展了國人的教育理論視野,促進了教育思想與觀念的傳播與交流。進入21世紀,譯介西方教育理論著作更呈加速之勢,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回顧20多年譯介西方教育理論著作的歷程,有得有失,有很多經驗教訓值得總結。現在到了以平和、冷靜的心態進行深度總結的時候了。
目前引進的國外教育理論著作,最大的不足是沒能對世界範圍內教育分支學科的發展進行全面、系統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