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山削壁

青雲山,即敖山,在新泰城東十里處。《新泰縣誌·古蹟》載:“山形尾乾(西北)而首巽(東南),其勢欲走。孤蜂嵯峨,懸崖壁立,見於百里之外。”見於百里之外雖屬誇張,但山峰突兀而起,刀削斧劈一般筆直,象一柄倚天長劍,直插雲霄,實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令人嘆為觀止。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ll20年),宋徽宗趙佶曾欽封此敖山神爵號“溥靈侯”。據《新泰縣誌》記載,宣和初年,久旱不雨,無法耕種,當地百姓在此祈求上天,果降甘霖。地方官奏明朝廷,第二年徽宗欽賜神廟匾額“孚澤”,並加封山神“溥靈侯”,意為“深孚眾望、施澤於民、百靈百驗之侯”。

“直從山下問層巔,磴辟崖根不計年。五十三參人附蟻,二千餘尺樹摩天。北看城郭連雲起,上有樓台借嶂懸。登此孤峰真秀拔,一聲長嘯豁蒼煙。”清代詩人王學益的七律《登青雲山》真實地寫出了青雲山的壯觀景象。

山南半山腰處,有“三元殿”,為清康熙年間“欽令海防提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薛士英所建。薛為郯城人。碑文記載:順治十五年(公元l658年),薛赴京趕考,途經敖山,上山觀景,至山神廟前叩拜許願:若保佑高中,定來重修廟宇。後果中進士。為還前願,薛特地來此,並將敖山改稱青雲山,修築三元殿。有答謝神靈保佑青雲直上之意。自此,敖山又叫青雲山。三元殿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修建,歷時十二年建成。三元殿所供奉神像三位一體,即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或三元。建築面積達780平方米,規模之宏大,做工之精細,為其他殿宇所不及。山門台階共53級,稱“五十三參”。台階兩側雕有龍、獅、虎頭向外探出,兩側有康熙九年(公元l670年)的石碑,東題“觀海”,西題“瞻岱”。台階下還建有菩薩廟、靈官廟,為一龐大建築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