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套叢帖,無論是碑帖本身與相關文字,還是整體構成與形式裝幀,顯然和其他字帖有所不同。我們在這裡做如下說明:一、經典之界定:
列入“中國書法二十八經典”的碑帖是: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褚遂良《雁塔聖教序》;顏真卿《顏勤禮碑》;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黃州寒食帖》、米芾《苕溪詩帖》:黃道周、王鐸、倪元璐、傅山行草選粹;王羲之《十七帖》;智永、懷素《草書千字文》;孫過庭《書譜》;張旭《古詩四帖》、黃庭堅草一書《李白憶舊遊詩卷》;鍾繇《宣示表》、《薦季直表》、《力命表》、《賀捷表》;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王獻之《洛神十三行》、虞世南《破邪論一序》;祝允明、文徵明、王寵、黃道周小楷選粹;《毛公鼎》;《石鼓文》;《泰山刻石》;《嶧山刻石》;
《石門銘》;《鄭文公碑》:《龍門四品》;《張玄墓誌》、《元略墓誌》;《石門頌》;《禮器碑》;《曹全碑》;《張遷碑》。
以“中國書法二十八經典”作為叢書之名,基於正(含小楷、魏碑)、草、隸、篆、行,諸種書體,每種選擇四大經典的編輯初衷,更以此二十八經典搭建中國書法整體框架的巨觀構想。今日之時代,體系漸被解構,經典連遭批判,而我們要確立經典、重建體系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但是,我們堅持要依賴書法本身所蘊藏的幾千年中國歷史的積澱及其所維繫的與中國文化相連的一絲血脈。對於學書而言,無論初習或是深修,經血寫體系都應是拋合不開、割裂不斷的。
作者介紹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五三年),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蘭亭聚會,飲酒賦詩,事後將這些詩彙編成集。《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這本詩集所寫的序。關於《蘭亭序帖》的著述,可謂汗牛充棟;關於“蘭亭真偽”的論辯,至今眾說紛紜。而作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至尊或稱墨皇,仍不以其真正面旦不人,我們所能見到的也只是臨摹本。
摹本中當推神龍本(即馮承素摹本),因其為摹本,點畫間遊絲映帶纖毫畢現,每畫之方圓、曲直、俯仰、向背,乃至去與留、輕與重、疏與密、虛與實、離與合、欹與正都具現於觀者目前,令我們嘆服。
但是神龍本畢竟是摹本。我們從中所看到的比他要表達的會多一些,就如同讀詩,那種韻外之韻、味外之味定是讓人看不到、品不出的感覺,也就成為《蘭亭序帖》獨有的魅力。
我們期盼著真本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