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操作手冊](/img/d/244/nBnauM3X1AjM1AjN3EjM4AjMwUTMxMzM3QzM0QTNwAzMxAzLxI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千葉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對支氣管鏡的開發歷史可以追溯至1956年。當時乾葉大學的和合(Kawai)、香月(Katsuki)及土手內(Doetuchi)醫師開發了用於周圍型肺癌診斷取樣的首個經支氣管毛刷。KKD支氣管毛刷即是由他們三人的名字而命名。在1962年,我科的崛江(Horie)博士開發了首個纖維支氣管鏡,其光源亮度是當時套用的硬質支氣管鏡的700~1000倍。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又引入了畫面更加鮮明的電子支氣管鏡以替代纖維支氣管鏡。從l997年起,開始了自螢光支氣管鏡的研究和開發。通過能放大110倍的直視型放大電子支氣管鏡的開發,以及能觀察微細血管結構的窄帶成像支氣管鏡的運用,使得肺門部上皮來源腫瘤在多階段癌變過程中的血管新生首次在世界上通過內鏡得以捕捉。
圖書目錄
第1章 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肖活檢術(EBUS-TBNA)概要
第2章 縱隔和肺門的支氣管鏡下及支氣管內超聲下解剖
第3章 臨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