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塘鎮國小

支塘鎮國小,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是位於江蘇省常熟市的一所中心國小。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支塘鎮位於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常熟的東大門——支塘鎮,前身是常熟市支塘中心國小。學校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具有140年歷史的 “正修書院”的基礎上創建,初名“正修蒙學堂”。這是一所著名核物理學家王淦昌生前十分關心的學校,這也是一所人才輩出的學校,著名化學家張青蓮、解放軍高級將領吳銓敘等都是當年正修學子。2011年11月,經常熟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常熟市張青蓮國小”,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同志為新校題寫了校名。張青蓮是學校1914-1917年校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科院資深院士。支塘鎮國小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學歷教師占70%以上,常熟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占30%以上,現任校長沈黎明為蘇州市名校長,學校為常熟市領導班子建設先進學校。學校現有33個班級1500多名學生。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以科研經營學校的指導思想,講究教育科研管理的過程性、行動性和實效性,確立了以科研氛圍、科研觀念、科研意識、科研行為、科研能力、科研庫存六個方面為核心的科研“芯”定位,把發揮教育科研的工具性,提高教育科研的價值性作為貫穿科研始終的生命線,形成了以互動為主線,過程管理,研究活動和科研機構為三大體系的“一線三體系”研究管理模式。學校在經歷了“教材實驗”,“思想教育序列化”,“綜合評價、整體發展”,“藝術教育綜合改革”等課題研究後,形成了以“面向二十一世紀,構建國小審美教育模式”為主導課題,進行素質教育整體改革探索,從最佳化課程結構、最佳化教材體系、最佳化教學過程、最佳化教育環境、完善教育活動五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將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有機統一起來,將科學規範和審美規範有機統一起來,將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有機統一起來,不僅著眼於完整的人的培養,而且著眼於完美的人的塑造,豐富了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內涵,研究成果獲全國一等獎。 學校堅持“邊培訓,邊實踐,邊研究,邊開發,邊提高”的策略,將課改培訓與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有機結合,將分層培訓與集中通識培訓有機結合;既有對達標層、提高層,骨幹層的分層培訓,也有全員參與的校本培訓、通識培訓、集中培訓;既有名特優教師示範制度、“培訓合格證”制度和“評選優秀學員”制度,又有實小教師培訓學校、“青藍結對工程”、導師制度等實小獨有的教師進修機制。通過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導教師研究課堂教學:口語交際、快樂識字、閱讀教學、習作教學、英語口語交際等個性化學科教學,演繹著學生學習成功的快樂,物化著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師成為學生素質生成的播種機。學校堅持“把學校建成一本立體的教科書”的觀念,全方位地拓展教育領地,開放素質教育空間。學校從完滿人的素質結構出發,進行教育綜合改革,從強化藝術課程,各科滲透藝術教育,創辦業餘藝術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活動,探索科技教育、生態自然教育、圍棋教育、生活體驗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責任教育等,開放教育場景,增加信息量,拓展視野,啟迪智慧,發展個性,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構建了立體型、綜合化的現代國小素質教育活動體系,為孩子構築了快樂學習的樂園。

教學思路

學校立足“生本教育”,秉承“以人為本,以愛為源,為學生成長奠基,為教師發展鋪路,為學校發展改革”的辦學理念,圍繞“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條主線,用先進的文化激勵人、塑造人、感染人,用科學的理念引導人、啟發人、陶冶人。全面推進課程體系最佳化、師生髮展評價、德育領域拓寬、“全效課堂”打造、校本教研提升五大工程,努力讓我們的校園成為學生揚起生命風帆的港灣,成為學生溫暖快樂的港灣,成為學生多彩激情的港灣,讓所有的孩子發揮他們的所有潛能並能變成一個會學習的人。目前,學校正沿著“生本教育”理論的指引,行走在尋“未來教育”之根的道路上。著力營造一個飄逸著濃郁書香的校園,充滿詩意的精神家園,自由、和諧、情智共生的希望之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