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擴張湖沉積或擴張湖亞相指枯水面與洪水面之間的沉積,此地帶在洪水期為暴漲的湖水淹沒相當長的時期後,在枯水期湖水又逐漸退出。擴張湖區的沉積主要發生在洪水期,這時河水能量大,輸入大量泥砂。洪水發生早期尚未被淹沒的部分為河流沉積,被淹沒後為水下河道及其間的泥灘沉積;湖水淹沒穩定期將有大面積的懸浮物質如泥與灰泥沉積下來。
過程
枯水期到來後,湖水逐漸收縮,該地區又逐漸暴露出來。這時的河道已是涓涓細流至斷流,周圍泥灘受到暴曬發生大量泥裂並氧化成紅色。因此在剖面上擴張湖亞相的岩性表現為河流相砂泥岩與分布穩定的湖相泥灰岩和泥岩的頻繁互層,如柴達木盆地的古近系和新近系。擴張湖亞相的地震相內部結構混亂,反射振幅弱,連續性差。
環境
大面積擴張湖亞相的出現有特殊的地質條件,如氣候乾早、沉降緩慢、地形平緩、沉積補償充足的大型坳陷沉積盆地,湖泊有出口,洪水期和枯水期差別突出。在這種情況下,洪水期湖泊的面積可能很大,是有利生油的穩定湖區(包括深湖區和淺湖區),尤其是深湖區不會很大,而擴張湖區的面積卻很大。如古近紀和新近紀柴達木盆地的擴張湖區經常占湖泊總面積的60%,鄱陽湖的擴張湖區為穩定湖區的3~15倍。因而,在這類湖泊中,把擴張湖亞相劃分出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氣候較潮濕的斷陷盆地中,由於沉降深和邊坡陡,枯洪水期湖水體積雖然發生變化,但面積變化不大,平面圖上難以劃分出來,因而仍暫且把擴張湖亞相歸入濱湖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