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姓

撒拉哈,亦稱薩拉赫,古波斯語Sarahdim的譯音,出自古伊拉克地名,即今伊拉克撒拉哈丁省,亦即著名的復興社會黨魁首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1937年4月28日~2006年12月30日,被美、英兩國操縱的伊拉克高等法庭絞死)的故鄉。

姓氏介紹

撒拉哈[撒拉哈、薩拉赫,讀音作sà lā hā(ㄙㄚˋ ㄌㄚ ㄏㄚ),古波斯語為Sarahdim]

單一淵源:源於回族,出自古阿拉伯伊拉克撒拉哈丁,屬於以居邑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在姓氏稱謂上,有“十個回回九個馬,剩下還有撒拉哈”之說,甚為傳神。

相關歷史

撒拉哈,亦稱薩拉赫,古波斯語Sarahdim的譯音,出自古伊拉克地名,即今伊拉克撒拉哈丁省,亦即著名的復興社會黨魁首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1937年4月28日~2006年12月30日,被美、英兩國操縱的伊拉克高等法庭絞死)的故鄉。

中東的伊拉克地區在公元前4700年就出現了城邦國家。公元前2000年先後建立了被譽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後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50年,後巴比倫王國為波斯帝國所滅,公元前四世紀被馬其頓帝國侵占至公元七世紀,之後又被阿拉伯帝國吞併。

公元十三世紀的大蒙古汗國時期,阿拉伯帝國被成吉思汗的西征軍毀滅,其時伊拉克成為成吉思汗的孫子、西征統帥拔都所建欽察汗國的組成部分之一。包括伊拉克民族在內的波斯族、阿拉伯族、維吾爾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等,在當時被統稱為回紇人、韃靼人、韃子、達子、或色目人。

公元十四世紀,明王朝滅元朝,又無力管理西域,西域各國紛紛脫離明朝控制。到公元十六世紀,伊拉克地區受土耳其人奧斯曼帝國哈里發(蘇丹)統治。到1920年年,伊拉克淪為英殖民帝國的“委任統治區”。1921年8月,伊拉克宣布獨立,成立伊拉克王國,在英國保護下建立了費薩爾王朝。1932年獲得完全獨立。

公元十三~十五世紀,以蒙古大軍西征時被簽發東遷入中國的波斯族、阿拉伯族及中亞各國的軍士、工匠、商人為主體,並吸收部分漢族、維族、蒙古族成分在內,逐漸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回回民族。回族人民向以刻苦耐勞、善於經商著稱,在元、明兩朝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回族不僅孕育了許多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造就了大批的學者、詩人和文學藝術家,為推進中華民族歷史的發展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期間,即有伊拉克撒拉哈丁地區的阿拉伯族人,以原居地為姓氏,稱撒拉哈氏,後多改為漢字單姓撒氏,成為“回族十三姓”之一的撒氏成員;亦有改稱薩氏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