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搖滾樂主唱和吉他手杜威·費恩 ( 傑克·布萊克 飾)已經年過30,除了一大疊和各種樂隊的不成功合作記錄和一個搖滾巨星的夢想外一無所有。一天,杜威又被一支重金屬樂隊踢出門外,而回到公寓,室友和老友內德·斯尼勃利 ( 麥克·懷特 飾)的女友帕蒂 (薩拉·絲沃曼飾)又對他下了最後通牒:要么付清房租,要么立刻走人。
![《搖滾校園》電影劇照](/img/4/5b5/wZwpmL1czMyATO2YTM1AT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2E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好友內德本是杜威的樂隊的貝斯手,但因為現任女友的嚴加管教而拒絕了搖滾轉而做國小代課老師。在內德對杜威(當然是在女友的指使下 )下了最後通牒後。一所國小給內德打電話請他去代課,這時碰巧是杜威接的電話,在高額代課費的誘惑下,杜威決定冒充朋友的身份,去賺這一筆外快。
在學校中,杜威本來想整天給學生們體活課,矇混過這一周。沒想到,一次音樂課上,杜威看到了學生們的精彩演出,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搖滾夢會在這所學校中實現。於是。他在班級中組建了一支搖滾樂隊。並且給每個人都分配了任務。大家一起排練,一起學習。一起為即將到來的搖滾大賽做準備。
不知不覺間,杜威開始沉迷於做老師的感覺,這個一直以來的失敗者忽然發現在他的生命中充滿魔法。而他的自由散漫的生活態度,他的熱情和音樂天分也很快對那些小大人們產生了影響,他們開始變得生氣勃勃,同時開始審視自己,他們開始認真探究自己不被學校鼓勵的另外一面,並且考慮一些盛大灼熱的夢想。終於,杜威開始對孩子們進行初步搖滾樂訓練,儘可能的發揮每個人的才能把他們組成一支小型的搖滾樂隊,並準備帶他們去參加“樂隊大戰”的比賽。隨著比賽日期的臨近,杜威也面對著越來越多的問題,他是否真的能夠說服保守的女校長和那些完全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們碰搖滾樂的家長們,帶領樂隊獲得比賽的優勝,從而解決自己的經濟困境,並重新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搖滾樂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傑克·布萊克 | 杜威·費恩 | |
瓊·庫薩克 | Rosalie Mullins | |
麥克·懷特 | 內德·斯尼勃利 | |
薩拉·絲沃曼 | 帕蒂 | |
米蘭達·卡斯格拉夫 | Summer Hathaway | |
尼基·凱特 | Razor | |
艾米·塞德麗絲 | Mrs. Haynish | |
弗蘭克·威利 | Battle of the bands director (uncredited) | |
Adam Pascal | Theo | |
Lucas Papaelias | Neil | |
Chris Stack | Doug | |
Lucas Babin | Spider | |
Jordan-Claire Green | Michelle | |
Veronica Afflerbach | Eleni | |
小喬伊·蓋多斯 | Zack Mooneyham | |
羅伯特·蔡 | Lawrence | |
Angelo Massagli | Frankie | |
凱文·亞歷山大·克拉克 | Freddy Jones (as Kevin Clark) | |
瑪麗安·哈森Maryam Hassan | Tomika | |
Caitlin Hale | Marta | |
Cole Hawkins | Leonard | |
Brian Falduto | Billy | |
James Hosey | Marco | |
Aleisha Allen | Alicia | |
Zachary Infante | Gordon | |
麗貝卡·布朗Rebecca Brown | Katie | |
Jaclyn Neidenthal | Emily | |
Suzzanne Douglass | Tomika's Mother | |
Eron Otcasek;Carlos Velazquez; | Musician | |
Kimberly Grigsby | Mrs. Sheinkopf | |
Lee Wilkof | Mr. Green | |
Kate McGregor-Stewart | Mrs. Lemmons | |
Wally Dunn | Gym Teacher | |
Tim Hopper | Zack's Father | |
Michael Dominguez-Rudolph | Art Student | |
Crash Cortez | Max | |
John E. Highsmith | Tony | |
海瑟·戈爾登赫什 | Sheila | |
Timothy 'Speed' Levitch | Waiter | |
Scott Graham | Punk Rock Guy | |
Sharon Washington | Alicia's Mother | |
Kim Brockington | Leonard's Mother | |
Marty Murphy | Concerned Father | |
Kathleen McNenny | Freddy's Mother | |
Joanna Adler | Summer's Mother (as Joanna P. Adler) | |
羅伯特琳 | Lawrence's Father | |
Barry Shurchin | Cop | |
MacIntyre Dixon | Bus Driver | |
Mary Fortune | Teacher's Assistant | |
Mandy Siegfried | Female Employee | |
Elisa Pugliese | Concert Goer | |
Carlos J. Da Silva | Security Guard | |
Ian O'Malley | Radio Exec | |
Chris Line | Radio DJ | |
Kyle Meaney | Toby | |
Ryan O'Connor | No Vaccancy's Biggest Fan | |
Lauren Adler | Concert Goer (uncredited) | |
Catherine A. Callahan | Concert Attendee (uncredited) | |
Jane DeNoble | Billy's Mom (uncredited) | |
Riley G. Matthews Jr. | Blood Brothers MC Biker (uncredited) | |
Angus Young | Himself (archive) (uncredited) | |
Kelly Anne Burns;Karen Nazarov; | Groupie (uncredited) | |
Mike Clemente | Crazed Fan (uncredited) | |
Johnny Sullivan | Guy in crowd who catches Dewey (uncredited) |
職員表
製作人 | 斯科特·魯丁、Scott Aversano、Steve Nicolaides |
導演 | 理察·林克萊特 |
副導演(助理) | Sam Hoffman、Michelle L. Keiser、Francisco Ortiz、Kathryn-Ann Oaks Shertzer |
編劇 | 麥克·懷特 |
攝影 | Rogier Stoffers |
配樂 | Craig Wedren |
剪輯 | Sandra Adair |
選角導演 | 艾倫·斯塔格 |
藝術指導 | Jeremy Conway |
美術設計 | Adam Scher |
服裝設計 | 卡倫·派奇 |
布景師 | Karin Wiesel |
註:演職員表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註:角色介紹資料來源 、
音樂原聲
專輯曲目 | 專輯信息 |
1. School Of Rock - School Of Rock 2. "Your Head And Your Mind And Your Brain" - Film Excerpt 3. Substitute - The Who 4. Fight - No Vacancy 5. Touch Me - The Doors 6. "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Band..." - Film Excerpt 7. Sunshine Of Your Love - Cream 8. Immigrant Song - Led Zeppelin 9. Set You Free - The Black Keys 10. Edge Of Seventeen - Stevie Nicks 11. Heal Me, I'm Heartsick - No Vacancy 12. Growing On Me - The Darkness 13. Ballrooms Of Mars - T-Rex 14. "Those Who Can Do..." - Film Excerpt 15. My Brain Is Hanging Upside Down (Bonzo Goes To Bitburg) - The Ramones 16. T.V. Eye - Wylde Rattz 17. 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 - School Of Rock | 語種: 英語 唱片公司: Atlantic Records 發行時間: 2003年09月30日 專輯類別: 原聲帶、影視音樂 專輯風格: 原聲 Soundtrack ![]() |
幕後花絮
為設計出片中杜威·費恩的住所,影片布景設計師曾參考主唱邁克·雅各布斯(Mike Jacobs)的公寓照片,以研究未成名音樂人的真實生活。於是,雅各布斯住所牆上的The Sex Pistols、The Who和Evil Jake樂隊的海報也出現在費恩的臥室中。
史蒂芬·弗雷斯曾有望執導該片。
該片導演理察·林克萊特曾出現在費恩過去樂隊的照片中。
片中所有孩子的父母都駕駛著沃爾沃車。
著名的Led Zeppelin樂隊一向不願讓自己的歌曲出現在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作品中,於是,為了在片中使用該樂隊的歌曲《Immigrant Song》,導演理察·林克萊特拍下了傑克·布萊克在1000名歡呼的冬粉面前提出請求的畫面,Led Zeppelin樂隊最終被打動了,準許歌曲出現在該片中。
在影片開拍後不久,小演員羅伯特·蔡曾找到導演要求退出,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適合扮演鍵盤手勞倫斯,而導演林克萊特告訴他,他充滿不安全感的特質正是角色所需要的。
在片中扮演薩默的米蘭達·卡斯格拉夫曾耗時45分鐘學習如何把一首歌唱得難聽異常。
當費恩在影片結尾趕往樂隊比賽現場走過一條走廊時,曾經過兩個戴著太陽鏡並靠在牆上的音樂人,這兩個人都是The Mooney Suzuki樂隊的成員。
1.為設計出片中杜威·費恩的住所,影片布景設計師曾參考主唱邁克·雅各布斯(Mike Jacobs)的公寓照片,以研究未成名音樂人的真實生活。於是,雅各布斯住所牆上的The Sex Pistols、The Who和Evil Jake樂隊的海報也出現在費恩的臥室中。
2.史蒂芬·弗雷斯曾有望執導該片。
3.該片導演理察·林克萊特曾出現在費恩過去樂隊的照片中。
4.片中所有孩子的父母都駕駛著沃爾沃車。
5.著名的Led Zeppelin樂隊一向不願讓自己的歌曲出現在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作品中,於是,為了在片中使用該樂隊的歌曲《Immigrant Song》,導演理察·林克萊特拍下了傑克·布萊克在1000名歡呼的冬粉面前提出請求的畫面,Led Zeppelin樂隊最終被打動了,準許歌曲出現在該片中。
6.在影片開拍後不久,小演員羅伯特·蔡曾找到導演要求退出,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適合扮演鍵盤手勞倫斯,而導演林克萊特告訴他,他充滿不安全感的特質正是角色所需要的。
7.在片中扮演薩默的米蘭達·卡斯格拉夫曾耗時45分鐘學習如何把一首歌唱得難聽異常。
8.當費恩在影片結尾趕往樂隊比賽現場走過一條走廊時,曾經過兩個戴著太陽鏡並靠在牆上的音樂人,這兩個人都是The Mooney Suzuki樂隊的成員。
獲獎記錄
年份 | 屆數 | 獎項 | 類別 | 結果 |
2004 | 第61屆 | 美國金球獎 |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傑克·布萊克 Jack Black | 提名 |
2004 | 第13屆 | MTV電影獎 | 最佳喜劇表演 傑克·布萊克 Jack Black | 獲獎 |
最佳銀幕搭檔 傑克·布萊克、Aleisha Allen、麗貝卡·布朗等 | 提名 | |||
2004 | 第6屆 | 青少年選擇獎 | 最佳喜劇電影男演員傑克·布萊克 Jack Black | 提名 |
最佳喜劇電影 | 提名 | |||
最佳電影謊話精傑克·布萊克 Jack Black | 提名 | |||
最佳電影混球薩拉·絲沃曼 Sarah Silverman | 提名 |
註:獲獎記錄資料來源
製作發行
運作公司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1. Scott Rudin Productions | 1.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2. 派拉蒙影業公司 | 2. Argentina Video Home |
3. MFP Munich Film Partners GmbH & Company I. Produktions KG | 3. 派拉蒙影業公司 |
4. New Century | 4.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Finland |
5. Sor Productions | 5. Finnkino Oy |
6. Fox Network | |
7. Nelonen | |
8.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Finland | |
9.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 |
10. Veronica | |
11.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y Cía. S.R.C. | |
12.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加拿大 | 2003年9月9日 | 紐西蘭 | 2004年1月8日 |
中國台灣 | 2004年2月20日 | 挪威 | 2004年1月17日 |
中國香港 | 2004年3月4日 | 荷蘭 | 2004年1月23日 |
美國 | 2003年10月3日 | 泰國 | 2004年1月30日 |
英國 | 2003年11月2日 | 德國 | 2004年2月5日 |
澳大利亞 | 2003年11月20日 | 巴拿馬 | 2004年2月6日 |
新加坡 | 2003年12月31日 |
影片評價
這部相對低成本的音樂喜劇,跳出一貫好萊塢小品的格局,頗有獨立電影的幹勁及特殊氣質。男主角傑克略帶神經質的表演風格,充滿爆炸性和感染力是人所共知的,但他音樂方面的才華,卻是眾人比較陌生的;他不但彈得一手好吉他,而且能譜能唱,可以說是多才多藝的性格演員。至於電影中的小演員,大部分都有音樂方面的背景,不但有玩古典鋼琴的,也有鼓手、吉他手,更有在芝加哥音樂學院就讀的,的確是貨真價實,所以演起來特別逼真。
這部很酷的家庭電影,也有反諷現實中搖滾樂隊總要扮成憤怒或邪惡的意義。它帶給現眾的信息是:搖滾樂的真諦不在反叛,而是對音樂及生命的熱愛。片中雖然有大量的小演員,不過在性格上,冒充老師的杜威芬才真正是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
《搖滾教室》的拍攝成本雖然不高,可是小朋友的群體戲及音樂製作的難度可不小。影片得到各電影節的包括最佳家庭片、最佳喜劇及最佳喜劇演員等多個獎項,證明了該片的成功 。 (新浪娛樂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