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輻粳7號

揚輻粳7號

揚輻粳7號系江蘇省里下河地區農科所育成的優質中粳新品種,集優質、高產、抗病於一體,2004年通過江蘇省審定定名(蘇審稻200413),已申請品種權保護(公告號:CNA001449E)。

基本信息


選育經過

1996年春,在海南選用優質主栽品種武育粳3號的輻照後代揚粳94—18為母本,與鎮香24的輻照當代雜交,1997年春,在揚州種植F2代1000多株,選擇優異單株,1997年秋選擇了25個單株帶到海南島進行加代,1998年秋,於F4的優良株系中選得穩定株系8Y—544。在單株選育過程中,始終堅持對每一單株的外觀品質進行鑑定。1999年,混收株系升入鑑定圃,編號4928的品系在鑑定圃中表現突出,農藝性狀好,大穗多粒,莖稈粗壯,抗倒性強,熟相好。經多年多點對當選品系的產量、品質、抗性等等方面進行了鑑定比較後,推薦揚輻粳4928進入省區試。2001—2002年,參加江蘇省遲熟中粳區試,2003年參加江蘇省遲熟中粳生產試驗,2004年1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揚輻粳7號。[1]

特徵特性

生物學特性及生育期
揚輻粳7號在蘇中地區種植,全生育期155.5天,比同期播栽的武育粳3號遲熟2—3天,比武香粳14號遲1—2天。株型緊湊,株高100—105cm,莖稈粗壯,葉片挺直,主莖總葉片數17.86張,主莖節間數5.5節,平均畝有效穗23.97萬,每穗總粒數119.85粒,結實率89.7%,千粒重25.55克,後期熟相好。
主要經濟特徵
產量高。2001年參加江蘇省遲熟中粳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35.27公斤,比對照武育粳3號增產2.2%;2002年繼續參試,平均畝產631.6公斤,比對照增產3.06%,兩年平均畝產633.4公斤,比對照增產2.61%。2003年參加江蘇省遲熟中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5.28公斤,比對照武育粳3號增產9.69%,居參試品種首位。2002年參加南通市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61.33公斤,比對照武育粳3號增產8.7%,達極顯著水平,名列第二。2003年參加鎮江市晚粳品種區試,平均畝產534.73公斤,比對照武香粳14號增產1.28%,列參試品種第三位。品質達國標一級優質米標準。揚輻粳7號穀粒大小適中,米粒長4.65mm,長寬比1.65,千粒重25.55克,參加江蘇省遲熟中粳中間試驗,歷年品質檢測均在國標三級以上。揚輻粳7號參加江蘇省遲熟中粳中間試驗品質檢測結果:檢測單位: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年份200120022003
糙米率(%)82.784.283.5
精米率(%)73.675.272.8
整精米率(%)67.769.369.2
粒長(mm)4.74.64.9
長寬比1.61.71.7
堊白率(%)7613
堊白度(%)1.00.70.7
透明度(級)222
鹼消值(級)7.07.07.0
膠稠度(mm)926185
直鏈澱粉(%)17.515.817.71
優質等級132
2001年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糙米率82.7%,精米率73.6%,整精米率67.7%,堊白率7%,堊白度1.0%,鹼消值7級,直鏈澱粉含量17.5%,膠稠度92mm,蛋白質含量8.0%,品質達到國標一級優質米標準。
抗稻瘟病、條紋葉枯病、白葉枯病等病害
據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鑑定,對白葉枯病的KS—6—6、浙173、PX079、JS496四個不同菌系的抗性分別為3、3、1、3級,表現抗白葉枯病;對稻瘟病的ZC15、ZG1生理小種表現高抗,對ZB5、ZD1、ZE3、ZF1表現抗,穗頸瘟抗級2.5,表現抗稻瘟病;紋枯病的抗級為S—MR,抗性強於對照武育粳3號。水稻條紋葉枯病的抗性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在姜埝、建湖、洪澤田內鑑定及在鹽都網罩接種試驗鑑定,與對照品種武育粳3號相比具有抗耐性,田間鑑定達到抗的水平,網罩群體接種達到中抗水平。[1]

栽培技術

適期早播,培育多櫱壯秧
本省淮南地區播期通常安排在5月上旬,旱育秧和水育秧均可。一般秧田播種量為20公斤/畝,大田用種量,每畝2.5—3.5公斤,一葉一心期施斷奶肥,三葉期增施促櫱長粗肥,移苗前巧施送嫁肥,培育2—3個以上分櫱的壯秧,秧齡一般35天左右。移栽前用好殺蟲劑,降低大田蟲口密度。
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
高肥田塊每畝栽足2.0萬穴(株行距4×7.5寸),低肥田塊栽足2.5萬穴(株行距4×6寸),每穴莖櫱苗4個左右,確保畝基本苗8萬左右。當畝莖櫱數達20萬時,要及時擱田,控制高峰苗在33萬/畝。
科學用肥,合理灌溉
一般大田畝施純氮15—18公斤,肥料運籌上要求重施基肥,早施分櫱肥,施好穗粒肥,基肥、櫱肥與穗肥的比例為6:1.5:2.5。基肥必須搭配磷鉀肥,N、P、K比例為1:0.25:0.5。分櫱肥一般在栽插後5—7天內施用,穗肥的施用做到促保兼顧,以保花肥為主,力爭大穗多粒。促花肥在葉齡餘數1.2左右時施用,齊穗期適當施用粒肥,用量控制在總量的15%以下。前期淺水促分櫱,並經常脫水露田,加速有機肥分解,促進根系生長,孕穗至揚花期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階段要淺水勤灌,後期乾濕交替,切忌斷水過早。
病蟲草害防治
大田用60%丁草胺乳劑(100—120ml/畝)在移栽後2—3天拌土施用,保水5天左右,防治雜草。根據植保部門的病蟲測報,注意稻瘟病、稻縱卷葉螟及二化螟、三化螟的防治,用好破口藥,減少白穗,確保豐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