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瘦西湖隧道

揚州瘦西湖隧道

揚州瘦西湖隧道3.6公里,設計為單管雙層雙向四車道。隧道主體盾構段採用14.93米的世界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施工,要穿越長達1200多米的全斷面硬塑黏土地層。這一隧道攻克了全斷面硬塑黏土地層等世界性盾構施工難題,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獲得“全國建築業綠色示範工程”榮譽稱號。

破土動工

揚州瘦西湖隧道 揚州瘦西湖隧道

歷經十年的爭議和方案的反覆修正,在2011年的8月21日,瘦西湖隧道修建工程終於在蜀岡瘦西湖景區內破土動工。該隧道是揚州市區文昌路以北一條貫穿東西的通道,處於揚州著名景區瘦西湖及古城遺址地下,隧道全長3.6公里,其中主體隧道段長1.28公里,於2014年9月19日通車。

建設方案

揚州瘦西湖地下隧道單管雙層四車道 整個隧道以“古城保護至上”為原則進行施工。屆時將有效緩解城區交通擁堵的壓力。瘦西湖隧道工程東起漕河路至史可法路交叉口,西至楊柳青路與維揚路交叉口,自東向西分別從地下穿過北門遺址公園南側、友誼路、長春路、瘦西湖公園、稅務總局黨校和揚子江路,全長4.4公里,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主體隧道、匝道、接線道路及風塔和設備管理用房等。

其中,主體隧道段長1.28公里,設計速度為60公里/小時,採用單管雙層方案,上下層各布置兩條車道,直徑14.5米,盾構施工工藝。 整個隧道和接線工程總投資約20.46億元,工程建設周期為31個月,

世界難題

揚州瘦西湖隧道主體盾構段為全斷面硬塑粘土地層,這種地質結構是盾構施工的世界級難題,因為盾構施工是刀盤掘進,泥漿出碴,不怕硬就怕粘。而揚州瘦西湖隧道採用的盾構機,是曾經在著名的南京長江隧道建設中使用的德國海瑞克公司生產的泥水平衡盾構機,是為砂礫地質結構量身定製的。用這種盾構機在全斷面硬塑粘土地層施工,必須對其進行適應性改造,這種改造在國內沒有先例,又是一個世界級難題。

直徑達14.93米盾構機開始掘進 直徑達14.93米盾構機開始掘進

在南京長江隧道使用過的泥水平衡盾構機全長134米,重約4000噸,刀盤直徑14.93米、相當於5層樓高,由2萬多個零部件組成。若聘請生產廠家德國海瑞克公司進行適應性改造,不僅造價高昂而且工期無法保障。中鐵十四局集團決定自行改造。在國內有關專家的指導下,他們反覆最佳化施工方案,精心進行修復改造,最後將盾構機盾尾的誤差精度控制在兩根頭髮絲直徑的範圍之內。他們自行設計的刀盤吊耳,擺脫了國外廠商的壟斷,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巨額開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他們成功改造的刀盤沖刷系統,解決了粘土糊刀盤的老大難問題,受到德國海瑞克公司專家的稱讚。

綠色施工

瘦西湖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唐城、宋城等歷史文物眾多,採用盾構施工方法能有效的保護文物,保護古城。

揚州瘦西湖隧道施工方案對文物保護、環境保護、沉降控制等要求非常嚴格,這些問題一旦成功解決將為我國超大直徑盾構在複雜地質條件下施工提供可貴的借鑑經驗。

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瘦西湖自古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的美譽,因此瘦西湖隧道工程的施工,文保、水保、環保要求極高。為了實現“綠色施工”,建設方中鐵十四局組織專家開展《蜀岡—瘦西湖風景區黏土地層泥水處理綠色環保關鍵施工技術》重大課題立項攻關。召開環保專家論證會,對原有南京長江隧道使用過的國內先進的泥水分離設備進行創新性改造升級,用於瘦西湖隧道泥漿處理,使大顆粒渣土得到了有效分離。

而對於難以徹底分離的10微米以下顆粒,則用管道引至廢棄池塘,把對瘦西湖的環境干擾降到最低。同時在施工揚塵、噪聲控制、光污染控制等方面採取科學、全面的綜合治理措施,使各項控制指標均達到國家要求。

工程建設必然會產生建築垃圾。在建築垃圾的控制和處理上,瘦西湖隧道工程將固體廢物全部交由專業單位清運,規範處理。同時,在開工之初就制定了嚴格的建築垃圾減量計畫,參照國家有關標準,將每萬立方米的建築垃圾嚴格控制在指標之內,並將其中有用的部分進行回收,回收利用率達30%。

據測算,瘦西湖隧道工程的土方類建築垃圾利用率大於60%。環保界專業人士讚譽:這是一項十分難得的成績。

由於在工程文保、環保、水保等方面的優秀表現,在中國建築業協會公布的2013年第三批“全國建築業綠色施工示範工程”名單中,揚州瘦西湖隧道工程榜上有名。

瘦西湖隧道 瘦西湖隧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