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及設備
1952年6月,江蘇省鎮江市揚中縣建立收音站。1953年4月,揚中縣發給新壩、三茅、八橋、興隆、幸福5個區文化站收音機各1台,建立了全縣收音網。同年,三茅鎮裝置高音喇叭2隻,開始傳播中央和省廣播電台的廣播節目。
1956年8月1日,成立揚中縣有線廣播站,開始用電話線傳輸訊號,全縣共有廣播喇叭150隻,購置了50瓦直流擴大機1台。1957、1958年先後增250瓦擴大機、鐘聲牌錄音機、遠程牌收音機各1台。1959年廣播喇叭發展到2000餘只。1960~1963年經濟困難時期,人員精簡,廣播線和喇叭失修,廣播事業受到損失。1965年廣播事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喇叭增至3800餘只,實現了社社隊隊通廣播。新壩、油坊、永勝公社建立了廣播放大站。1966年底,有線廣播站為“造反派”控制,改為“揚中縣革命造反司令部東方紅廣播台”。1968年春與新華書店、文化館、電影隊、錫劇團五單位聯合成立“揚中縣毛澤東思想宣傳站革命委員會”,對外廣播時用“揚中縣毛澤東思想廣播站”。1970年改為“揚中縣人民廣播站”。
1970年起廣播事業有了較大發展,全縣各公社都建立起廣播放大站,喇叭增至5000餘只。1969年開始在全縣架設廣播專線,到1970年11月,除幸福鄉因大江阻隔外,全縣架線40.9桿公里,52.4對線公里,喇叭53057隻,入戶率達66%,原竹木桿全換成水泥桿。有新型GYZ×275瓦c型擴音機1台,配有GK84——1型立體聲廣播控制台。較新型的蘇州221錄音機2台,1601型錄音機6台,1603型錄音機5台,手提錄音機2台,採訪錄音機2台,h403收音機1台,調頻收音機1台,調幅載波機1台,無線電調頻機3台(用於八橋至西來橋鎮輸送訊號)。全縣各鄉共有擴音機15台,各鄉廣播放大站均有錄音機、電唱機、發電機。全縣村的大小擴音機共有200餘台。規模較大的縣屬工廠亦有擴音設備。
1978年建立廣播事業局,1984年機構改革,撤銷廣播事業局,改名廣播站。
1984年春,在三茅鄉同心村一組建成樓房兩幢。廣播樓3層21間,建築面積780平方米。電視樓15間,建築面積560平方米。另有鐵塔1座,高53米。全站幹部職工41人,設編播、事業、行政3個組和電視轉播台、廣播、電視服務部。廣播站自辦兩個附屬工廠,有幹部、職工50餘名。縣廣播站管理全縣12個鄉鎮廣播放大站,各站工作人員總計39名。
廣播節目
揚中縣廣播站建站初期,每天早、中、晚各播音1次;共3小時30分鐘,內容有“氣”(天氣)、“戲”(戲劇、歌曲)、“時”(對時)、“事”(國內外大事、本縣新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本縣中心工作及先進典型,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廣播內容起了質的變化,除轉播中央及省、市廣播電台節目外,還舉辦本縣新聞、江洲之聲、黨的生活、科技與生活、廣播書場和報刊文摘等節目。1981年收稿4000多篇,用稿2800多篇。按照改革精神,堅持“新”(內容新)、“短”(文稿短)、“快”(速度快)、、“活”(形式多樣)、“強”(思想性強)的要求,用稿量大為增加。既豐富了廣播節目的內容,又提高了寫稿人的積極性。1982年來搞8100多篇,用稿4000餘篇,向省以上新聞單位投稿200多篇,被錄用60多篇。1982、1983年,各有1篇廣播稿獲省二等獎。1984年,有2篇廣播稿獲市一、二等獎,1篇獲省一等獎。《縣長做廣告》一稿還被收入1984年江蘇省的《報紙、廣播、電視優秀作品》。1985年有1篇廣播稿獲市一等獎,5篇獲二等獎。《盼望》一稿獲省一等獎,被收入1985年度江蘇省《報紙、廣播優秀作品》。編播組、事業組1985年度成績顯著,分別被市廣播局評為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