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1)簸動,向上播散:~水。~場。~湯止沸。
(2)高舉,向上:~手。~帆。趾高氣~。~眉吐氣。
(3)在空中飄動:飄~。
(4)稱頌,傳播:~言。~威。頌~。~棄。~名。
(5)姓。
字形對比
詳細字義
動詞
1.用手播撒。
2.同
杜簣洗而揚觶。——《禮記·檀弓》盥洗揚斛。——《禮記·鄉飲酒義》
南揚弓。——《儀禮·鄉射禮》
揚其波。——《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揚鞭語曰。——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大風揚積雪。——清·姚鼐《登泰山記》
揚帆去。——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又如:揚楫(行船);揚袂(舉袖);揚眉(舉目);揚旌(高舉軍旗);揚麋(揚眉);揚觶(舉起酒器);揚鞭(揮鞭);揚臂(振臂);揚徽(揮動軍旗);揚刃(揮動鋒刃)
3.假借為“飛”。飛起,升高。
只因朝廷無駕馭,遂令草澤有鷹揚。——《水滸全傳》
飄風起兮揚塵埃,走鬯罔兮乍東西。——漢·王逸《九思·逢尤》
又如:揚蕤(彩帶飄舞);揚塵(激起塵土);揚飯(揚去飯的熱氣)
4.通過風或氣流處理(穀物等)以便扇去廢物。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詩·小雅·大東》
又如:用連枷打穀後,他們又揚谷。
5.提高聲音。 不吳不揚。
又如:揚言(大聲地說);揚音(謂發出高亢的聲音);揚歌(高聲歌唱);揚嚷(高聲叫嚷)
6.發揚,發揮。
7.振作,昂揚。
8.顯示;誇耀。
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漢書》
又如:揚美(稱揚優點);揚清(謂稱揚美德);揚善(宣揚好人好事);揚稱(讚揚)
9.傳播
10.仰。
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禮記·玉藻》
名詞
1.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清揚婉兮。——《詩·齊風·猗嗟》
問我何所得,樂色填清揚。——唐·盧仝
2.過長過高的樹枝。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王維《春中田園作》
3.古九州之一。亦叫古代揚州。轄今蘇、皖、贛、浙、閩諸省。
4.姓。
揚雄,西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和儒學家。
常用詞組
•揚長避短 yáng cháng bì duǎn
•發揚長處,避免短處。
•揚幡招魂 yáng fān zhāo hún
•掛幡招回死者的魂靈(迷信)。現多用於比喻為恢復舊事物而造輿論。
•揚厲 yáng lì
•意氣風發。引申為發揚光大。
•揚厲無前之偉跡。——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
•揚眉吐氣 yáng méi tǔ qì形容擺脫長期受到的壓抑後,心情極度舒暢的樣子。
•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唐·李白《與韓荊州書》
•揚聲 yáng shēng
•(1)提高聲音。
•(2)故意對外宣揚。
•(3)揚名;聲譽傳揚。
•揚湯止沸 yáng tāng zhǐ fèi
•把沸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以圖阻止住沸騰。比喻不成功的補救辦法,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揚言 yáng yán
•故意說出要採取某種行動或目的所在的話(多含貶義)。
•他如今攝了我師父與師弟,揚言要蒸熟了,去請舅爺暖壽。——《西遊記》 [3]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敭《唐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飛舉也。《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薪。《傳》揚,激揚也。《疏》謂水急激而飛揚,波流疾之意也。
又《豳風》以伐遠揚。《疏》謂長條揚起者。
又《增韻》發也,顯也。《廣韻》舉也。《易·夬卦》揚於王庭。《疏》發揚決斷之事於王者之庭。《書·堯典》明明揚側陋。《禮·文王世子》或以言揚。《疏》能言語應對,亦舉用之。
又稱說也。《禮·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前漢·季布傳》使仆游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
又《爾雅·釋詁》揚,續也。
又簸去糠粃也。《詩·小雅》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又眉上下曰揚。《詩·鄘風》揚且之皙也。《傳》揚,眉上廣。《又》子之淸揚。《疏》揚者,眉上之美名。旣名眉為揚,因謂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揚。
又鉞也。《詩·大雅》干戈戚揚。
又州名。《書·禹貢》淮海惟揚州。《疏》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故曰揚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
又姓。《揚雄·自序》揚別為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揚侯,因氏。
又宋揚避舉,明揚光休。 通作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