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北宋主管汴京水磨茶事務的機構。簡稱“提舉茶場所”。北宋中原飲茶,因襲唐時舊俗,飲用團餅一類的緊壓茶,故在烹煮前都需將成茶葉研磨成末。故京城或近郊的磨戶以茶磨末再出售轉運。
【歷史背景】元豐中,宋用臣奏請禁在京磨戶磨茶,於汴河沿岸修置水磨,磨茶統由“官用水磨”加工。成為北宋榷茶的衍生機構。水磨茶即用水力磨茶;所以其加工出來的茶末,稱水磨食茶或水磨末茶。元豐六年(1083)二月,神宗詔設官水磨場,元祜末,議罷官水磨茶場。紹聖元年(1094),哲宗命於“京索天源等河”復置水磨,任命孫迥為提舉太磨茶場兼提舉汴河堤岸;至紹聖四年,增磨二百六十餘所,水磨茶場監官錢景逢獲息十六萬餘緡、呂安中獲息二十一萬餘緡,均因功以差行賞。但不久,“輔郡榷法轉罷”,官水磨也隨之廢弛。崇寧二年(1103),蔡京榷東南茶,始置提舉京城茶場所。是年,提舉京城茶場所奏請復水磨茶,從之。自此,水磨茶由提舉汴河堤岸,正式轉歸京城茶場所管轄,其範圍也不限京城,擴大到京畿、京東、京西諸路的水磨茶事。原主銷東京及其附近地區的水磨茶,也獲準往陝西四路發售。金兵占汴京後,水磨茶場廢,提舉京城茶場所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