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荀躒掩耳而走。”
②漢荀悅《漢紀·昭帝紀》:“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趨走。”
③唐 韓愈 《寄盧仝》詩:“勸參留守謁大尹,言語纔及輒掩耳。”
④明 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一日游西湖,望建業五色雲起,諸君謂為慶雲,擬賦詩。 劉 獨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氣也,後十年有英主出,吾當輔之。’眾皆掩耳。”
⑤明 趙振元《為袁氏祭袁石寓憲副》:“凡國家盤錯糾紛人所掩耳者,石寓(袁可立子)匯肩之。”
⑥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二回:“歸生掩耳曰:‘六畜歲久,猶不忍殺之。況一國之君,敢輕言弒逆乎?’”
清 唐孫華 《哭曹九鹹明府》詩之四:“折腰憐傲吏,掩耳作家翁。”
《元典章·禮部五·春牛經式》:“釋策牛人罨耳……寅亥時為通氣,故揭一邊。子丑時芒神全戴掩耳,為嚴凝時全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