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故事集:月亮寶石點與線

內容介紹《月亮寶石》簡介:故事是由一個傳說開始的故事講到一顆黃鑽石,這就是有名的印度寶石。 幾百年前,這顆寶石鑲在一座四隻手的印度神——月亮神的額上,寶石的顏色像月亮,因此它得到“月亮寶石”的名字。 貝拿勒斯的一個大殿里,四壁鑲著奇珍異寶,月亮神就供在這裡的一個新神龕上。

內容介紹

《月亮寶石》簡介:
故事是由一個傳說開始的故事講到一顆黃鑽石,這就是有名的印度寶石。幾百年前,這顆寶石鑲在一座四隻手的印度神——月亮神的額上,寶石的顏色像月亮,因此它得到“月亮寶石”的名字。 這顆鑽石從 世紀就開始經歷怪劫。那時,伊斯蘭教國的征服者馬莫德占領了聖城松拉特,搶走了著名古廟裡的全部寶藏——廟裡的神像只有月亮神未遭劫難。三個婆羅門連夜把前額鑲嵌寶石的神像搬出來,運到印度的第二聖城貝拿勒斯。貝拿勒斯的一個大殿里,四壁鑲著奇珍異寶,月亮神就供在這裡的一個新神龕上。神龕落成的當晚,一位神給那三個婆羅門託了夢。囑咐他們從那時起,月亮寶石必須由三位僧侶日夜輪流看守,直到人類末日。神還預言:誰拿這是一部以懸念著稱的名著。作者柯林斯讓證人,嫌疑人和偵探輪流講述所發生的事,並把困惑的管家、沉浸在愛情中的女僕、高深莫測的偵探和吸毒成癮的科學家眼中所見證的故事編織在一起,視其情節更加撲朔迷離,不落一般偵探小說和謀殺小說的俗套。它描繪了19世紀英國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世態炎涼,暴露了宗教的虛偽,揭露了慈善事業的真相,並譴責了英國侵略軍在印度犯下的罪行。這部偵探小說成功塑造了克夫探長的生動形象:通過對月亮寶石案件的偵破,充分顯示了偵探藝術的精嫻以及他料事如神的本領。書中其他人物也栩栩如生,如雷茜兒的閨秀氣度、羅琳娜的痴迷、克萊克的偽善、西格雷夫愚昧昏庸,都入木三分。讀完全書,讀者無不稱克夫探長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點與線》簡介:
1957年2月起在《旅》月刊連載《點與線》,引起巨大反響,作品在傳統推理小說的詭計解謎之外,加入了社會寫實內容和犯罪動機分析,開創了世界推理小說社會派的先河,並確立了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創作形態。
《點與線》通過敏銳的觀察和冷靜的分析,描述了政界與財界之問的勾結和營私舞弊行為,揭示了時代的弊病,被譽為世界十大推理小說之一。小說通過觸目驚心的描繪,披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醜態以及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性。在寫法上,案情曲折離奇,罪犯作案手段狡猾,警方偵破技術周密巧妙,作品較好地把握了推理小說的創作特點,在情節描述中,關鍵人物隱藏得很深,讀者看到最後才見分曉。
正當中央某貪污案東窗事發,知情人助理科長佐山憲一卻在九州香椎海灘同東京小雪餐廳女招待阿時一起服毒身亡。這給貪污案的偵破工作帶來不利影響。當地刑警從死者裝束整齊又無外傷、阿時身旁還放著一瓶摻有氨酸鉀的橘汁等情況判斷,認定是殉情,他們按照這種觀點進行了調查,便迅速結案。但老謀深算的老刑警烏飼卻心生疑竇:既然是殉情,男女雙方情篤意深,應當在旅館開房間儘量享受一番;但他們從東京到九周的5天裡,佐山隻身一人住旅館,去海灘也是阿時打電話通知的。此外,從佐山衣袋中發現一張餐車用餐卡,也是一個人的,這一些,於情於理都講不通。於是,鳥飼悄悄去現場重新調查,越發感到殉情一說難以成立。
儘管作案人老*巨猾,對破案設定了重重障礙,但經驗豐富的烏飼,還是從蛛絲馬跡中找出了破綻,經過反覆內查外調,真相大白。原來佐山的頂頭上司石田主任同機械工具公司經理安田之間的貪污行賄案事發,警察當局即將傳訊佐山。主任和*商感到情況岌岌可危,便把佐山和阿時騙到九州,由*商夫婦在相距不遠的地方,分別用摻有氨酸鉀的橘汁將這一對並沒有愛情關係的青年男女毒死,然後把兩具死屍放在一起,精心導演了一出。“情死”醜劇,旨在殺人滅口。當警方掌握來龍去脈,行將逮捕*商夫婦時,他們覺察情況不妙,也雙雙服毒死去。幕後操縱者石田主任,因一干人犯已經身亡,死無對證,由與此案有牽連的上級庇護,逍遙法外,不僅沒有丟掉烏紗帽,反而加官晉爵。

作者介紹

威爾基·柯林斯(1824—1889),英國小說和現代偵破小說的鼻祖。他生於倫敦,父親是個風景畫家,他早年就讀于海堡私立學校,12歲隨父母移居義大利,15歲回到英國學習法律,學成後當了律師。1847年,其父逝世,23歲的他嘗試寫作,第一部作品是記敘其父生平的《威廉·柯林斯的一生》。1850年,他創作了第一部小說《羅馬的陷落》。接著又寫了《貝錫爾》、《捉迷藏》,並認識了當時著名的大作家狄更斯。在文學的薰陶下,他成為一個流行小說作家,他的不少作品在維多利亞時代最風行的雜誌《家常話》上發表,如《日落以後》、《死亡的秘密》、《我的雜誌》等等,他的代表作是《月亮寶石》、《白衣女人》和《新濟良所》。另外,《可憐的芬區小姐》、《一個流浪漢的一生》、《黑袍》均有一定的影響。《月亮寶石》是威爾基·柯林斯創作巔峰時期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偵探小說史上的一部傑作。
松本清張(1909~1992 ):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開山鼻祖。他出生於北九州小倉市的一個商販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幼而失學,從13歲起被迫輟學謀生,當過街頭小販、學徒,也做過朝日新聞社駐小倉的西部本社廣告製圖工。1943年應徵入伍,被驅往朝鮮當衛生兵,戰後遣送回國,到報社復職。在戰後初期日本經濟蕭條的情況下,他為了養活七口之家,不得不奔波於關西和九州之間,批發笤帚。他在文學回憶錄《半生記》(1966)中,感人地描繪了這段辛酸的往事。松本清張長期受歧視受屈辱的生活,為他的思想發展提供了真實的社會和心理依據。他的《某〈小倉日記〉傳》(1952)、《菊花枕》(1953)《斷碑》(1954)等等,都是通過逆境中人物的生活道路和失敗命運來展示時代和社會生後的。 松本清張於1955年以《埋伏》一書躋身於推理小說作家隊伍,他以權與法、善與惡、罪與罰等社會問題為題材、披露了日本社會的黑暗,就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而言,比起歷來的刑事偵破小說表現出難能可貴的拓展與超越。1957年,《點與線》橫空出世,開創了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先河,他的作品深受讀者歡迎。代表作有《點與線》、《隔牆有眼》、《零的焦點》、《日本的黑霧》、《女人的代價》、《惡棍》、《砂器》、《謀殺情人的畫家》。不追求離奇驚險,而以推理剖析犯罪動機,揭示社會黑幕,有一定社會意義。由於其作品的獨特風格,1963年被推選為日本推理小說理事長,並譽為“推理小說的清張時代”。另著有歷史小說、科幻小說、現代小說多部,多次獲各種文藝獎,是大器晚成的作家典型。於1992年8月因肝癌逝世,享年8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