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採蓮燈由古代採蓮舞演化而來。漢樂府民歌有一首民歌《江南》,詩云: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採蓮燈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當然那時的採蓮舞還應處於一種較為原始的狀態,採蓮舞的發揚與流行是在南朝的梁代以後。隨著年代的推移,通過代代相傳,這一古老的傳統藝術得以保留了下來。採蓮燈現已成為江淮有民望的品牌特色,深受淮河兩岸人民的歡迎和喜愛。每逢節日,採蓮燈成為活躍當地民眾文化生活和傳承文化精神的一個重要途徑。淮南沿淮地區流傳下來的採蓮燈,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表演人數上,採蓮燈實現了新的突破。採蓮燈由一群手捧蓮花燈的村姑,一名肩扛桃花樹少年、一名醜婆以及幾名伴奏鑼鼓隊組成。舞者人數的增加,最明顯的效果就是場面宏大、氛圍濃郁,放眼望去,一遍綠色“湖水”中飄蕩著無數蓮花,穿著鮮艷衣服的採蓮姑娘划行在荷葉蓮花中,載歌載歌載舞,令人心醉;在表演內容上,採蓮燈也有了極大的豐富。採蓮燈入淮後以花鼓燈鑼鼓為主伴奏樂器,並吸收了花鼓燈歌的創作、演出手法,即興創作、即興表演,逐漸和當地民間舞蹈融為一體。表演時,數十位村姑手捧蓮花燈花籃,身著紅、綠鮮艷服裝,頭戴五彩花束,在“桃花樹”的領舞引導下,按照固定的表演套路、程式、隊形、舞步,時而起舞如風擺楊柳,時而穿插如彩蝶紛飛,大氣而不失詼諧,嚴肅而不失幽默。
現狀
為了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架河鎮成立了“採蓮燈傳承文化藝術協會”。該協會的成立宗旨是配合宣傳有關傳承文化政策法律法規,搶救與保護,挖掘與整理,發展與發揚傳統民間藝術。架河鎮採蓮燈農民表演藝術隊成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近幾年來,在架河鎮鎮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採蓮燈表演隊伍正走向正規化、規模化。其中,演員40多人,包括鑼鼓隊和採蓮隊。作為民間文藝團體,該團克服了資金少、人員流動性大,堅持演出,農閒時排練下鄉義演,現已演出幾十場,深受農民喜愛。在每年的淮南市“420農民運動會”上,都有架河採蓮燈的隊伍,給觀眾帶來了深刻的視覺享受,向外界展示了美好架河、美好潘集,展示了農民民眾多彩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