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治·比才
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作曲家和鋼琴演奏家。他的創作,特別是他的歌劇創作,在十九世紀的歐洲音樂史中占有十分顯赫的地位。
比才於1838年10月25日出生在法國巴黎。他的父親是一位聲樂教師。比才從小就顯示了突出的音樂才華,九歲就考入了巴黎音樂學院,師從著名作曲家阿列維等人學習作曲。他在音樂學院學習期間成績十分突出。十七歲時完成《C大調第一交響曲》,此外還寫過輕歌劇等許多作品。十九歲時獲得了羅馬大獎,隨後又到義大利學習了三年。在這期間,他十分醉心於華格納的作品,並立志一生從事歌劇寫作事業。1863年,他的第一部歌劇《採珠人》問世,此後又相繼寫成了《培爾茲城的美麗姑娘》、《扎米雷》等歌劇和戲劇配樂《阿萊城姑娘》等作品。
1872年,比才創作了歌劇《卡門》。這部根據法國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說寫成的歌劇,是比才一生創作中最優秀、最偉大的作品。這部歌劇以其生動鮮明的音樂語言、豐富巧妙的和聲配器手法以及強烈感人的戲劇性發展,把作品的主題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在歌劇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卡門,比原作更加突出了她的熱情、爽直和放蕩不羈的性格。歌劇《卡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豐富內容的偉大作品,這部作品現在已成為世界各國歌劇舞台上經久不衰的保留劇目。可是在當初這部歌劇初演時卻遭到了慘痛的失敗,比才因此而臥床不起。在歌劇初演後的三個月——1875年6月3日,這位偉大的作曲家便與世長辭了。
五年之後,《卡門》再度在巴黎上演,獲得了極大轟動。
比才其他的作品還有管弦樂組曲《兒童遊戲》、《C大調交響曲》等。
比才是繼古諾之後,打破義大利歌劇對法國的影響,使法國歌劇從淺薄、浮華中解放出來的傑出人物。他的作品常取材於社會底層的平民生活,採用現實的手法描寫場景,體現了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在風格上體現了法國特有的華麗纖細和喜歌劇傳統,以受到華格納、柏遼茲等人的影響,使用大膽的和聲與對位法,及強有力的戲劇表現。同時展現了濃重的民族色彩(如《卡門》中的西班牙風格、《阿萊城姑娘》中的法國南部氣息),充滿熱情,反映了十九世紀法國歌劇的最高成就。
劇情介紹
第一幕:錫蘭島海濱,採珠漁夫們在這裡舉行每年一次宴會以推舉酋長,漁人們齊聲推舉祖爾加。當宴會尚在進行之際,祖爾加的老友納迪爾在林間出現。這兩位老朋友近年來為爭奪一位在海邊神秘出現的美女而感情疏遠。現在兩位朋友久別重逢,歡敘舊情,兩人再次成為好友。可實際上納迪爾還是無法忘掉情人,這位神秘少女就是萊拉。
第二幕:夜幕降臨。高僧努拉巴德對萊拉提出警告,希望她潔身自愛,斷絕情慾,專心祈禱。萊拉表白自己過去一貫遵守誓言。她想起幼時的一件往事,她曾救過一個逃亡者的命,那人為了表示心意,送給她一條很漂亮的項鍊。高僧重新反覆述說著,若是破壞了誓言,將會受到可怕的懲罰,到那時就只有恥辱和死亡在等待著她了,說完離去。萊拉後悔不該向納迪爾證實對他有愛心。努拉巴德把納迪爾和萊拉捕獲後,這時祖爾加出現,設法抑制憤怒的眾人,卻意外地發現居然是萊拉,由於憤怒友情之誓遭到破壞,妒火中燒,當眾宣布兩人的死刑。
第三幕:祖爾加懊悔不該一氣之下宣布納迪爾死刑。正當此時,萊拉被漁夫帶到祖爾加面前,為納迪爾求情。怒火又重新在祖爾加身上燃燒。這時努拉巴德前來告知處刑時間已到。萊拉取出逃亡者送給她的項鍊交給祖爾加,拜託他把此物轉交給母親。祖爾加一看驚呆了。原來萊拉就是當年曾救過他性命的小姑娘。於是決心幫助這對情侶逃生。執刑準備就緒,這時祖爾加告訴大家村莊起火了,眾人趕忙跑去救火。祖爾加告訴萊拉和納迪爾,為了救他們他故意放火,拿出項鍊說,這是為了報答萊拉從前的救命之恩。祖爾加讓他們兩人逃出險境,獨自一人留下,此時幕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