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細梗胡枝子的全草。
性味歸經
脾;肺經
功能主治
①《江蘇藥材志》:治瘧疾。
②蘇醫《中草藥手冊》:治中暑。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50~100厘米。枝條四散,小枝纖弱,有條紋,被有絨毛。托葉呈硬毛狀,宿存;3出複葉,小葉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1~1.5厘米,闊7~9毫米,先端鈍,有短尖,基部圓形,邊緣微卷,背面有伏貼白毛,近革質。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柄細,毛髮狀;苞片披針形;花小,開展;花萼鐘形,5深裂,裂片披針形;花冠蝶形,白色或微呈黃色,旗瓣寬大,基部有紫斑,較龍骨瓣為短;雄蕊10,2體;子房上位,花柱內曲,柱頭小,頂生。莢果圓形,長常不超出萼片。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域
分布我國南部、中部及華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山坡叢林中。
藥材性狀
根呈長圓柱形,具分枝,長10-30cm,表面淡黃棕色,具細縱皺紋,皮孔呈點狀或橫向延長疤狀。莖圓柱形,較細,長約50cm,多分枝或叢生,表面灰黃色至灰褐色,木質。葉為三出複葉,小葉片狹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2.5cm,寬0.5-1.5cm,先端圓鈍,稍具短尖,全緣,綠色或綠褐色,上面近無毛或被平伏短毛,背面毛較密集。有時可見腋生的總狀花序,總花梗長4-15cm,花梗無關節,花萼杯狀,長約4.5mm,被疏毛,花冠蝶形。莢果斜倒卵形。氣微、味談,具豆腥氣。顯微鑑別莖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排列整齊的木栓細胞組成。皮部狹窄。韌皮部細胞呈壓縮狀。木質部寬廣,細胞壁厚,木化,中央可見髓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相關論述
1.《江蘇藥材志》:治瘧疾。
2.蘇醫《中草藥手冊》:治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