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主講人: 金沖及
講座地點: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講座時間:2005.3.12
講座時長:120 分鐘
講座類別:人物
關鍵字:人物 近現代 孫中山
組織單位: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原國家圖書館分館)
主講人
金沖及 :1930年生。曾任復旦大學教務部副主任、教學科學部副主任、文物出版社總編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史學會會長、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現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孫中山研究會會長。主要著作: 《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五十年變遷》、《辛亥革命的前前後後》、《轉折年代—中國的1947年》等;合著 《辛亥革命史稿》(四卷本);主編 《毛澤東傳(1893—1949)》、《周恩來傳》、《劉少奇傳》、《朱德傳》;共同主編 《毛澤東傳(1949—1976)》等。
內容摘要
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曾經產生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 、毛澤東、鄧小平。對中國來說,孫中山代表了一個時代。當二十世紀開始的時候,中華民族的苦難實在是太深重了。“振興中華”這個深深打動中國人心的響亮口號,是孫中山最早喊出來的。 近代中國面對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民族獨立、民主、工業化的社會公正。孫中山在上個世紀之交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張,正是從千頭萬緒的複雜社會現象中抓住了要點,提綱挈領地提出了近代中國需要解決的三個根本性問題,並且主張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它。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他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實現中國的現代化,是孫中山夢寐以求的奮鬥目標,也是振興中華的必要條件。孫中山曾多次提出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構想,其中有不少空想的成分,或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無法實現的,但也包含不少很有價值的見解,而且以前沒有人這樣提出過。孫中山強烈地憧憬著中國現代化的前景,但他一生的主要活動是革命而不是建設,這是中國近代的具體歷史條件所決定的。那時候,中華民族已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而統治中國的封建勢力又拒絕任何根本的社會改革。不改變這種局面,中國的現代化是談不上的。孫中山在這種情況下走上革命的道路,是一種不得已的而又是正確的選擇。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二十世紀國中國發生的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它雖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的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孫中山的晚年,在共產黨人的幫助下,實現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明確地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說明他是不斷隨著時代而前進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就像一場不停步的接力跑。孫中山便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先進分子的優秀代表。當我們今天正在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而奮鬥時,不能不深情地緬懷孫中山這位振興中華的偉大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