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稱的概念參照視點

"我們在進行當代語篇學研究的時候

內容介紹

王義娜教授的《指稱的概念參照視點》是語篇學( text linguistics) 的一項新成果。此書把語篇
學、語用學和認知語言學結合起來, 故而能在指稱研究中有所開拓。各種指稱手段都有其語義內
容和語法功能, 這些在語義學和語法學裡都研究過了。但它們在語篇(話語)中會體現出不同的功
能和含意, 這個問題要進一步在語用學中解決。此書探討的是: 說話人在語篇運作時擇取指稱手
段的策略依據和人的主體意識在語篇指稱構建中可能發揮的作用; 這些問題就要從認知語用學
的觀點來考察, 但認知語用學還要同語篇學(“話語分析”) 結合起來。此書在各處論述中將指稱
放在語篇的框架下, 名為語篇指稱, 就是這個用意。
語篇學, 從其始點來說, 是研究語篇語法( text grammar) 的; 近來興起的認知語法, 在一定程
度上也可說是語篇語法, 比如王義娜就參考了蘭厄科認知語法的“參照視點”說( 尤其是其主觀
性[或主體性]感知理論) 。她把該說和福康尼爾的“心理空間”( 認知域) 說以及其他學者的“可及
性”理論整合起來, 對指稱策略的選擇動因進行仔細考察, 並提出了一個由話語主觀性和指稱可
及性共同制約指稱策略選擇的概念參照視點模式。該模式中的概念參照視點是語言表達的出發
點, 是認知主體與目標概念建立心理聯繫的概念化圖式。指稱客體與參照點的關聯度越密切, 對
於該客體的概念識解就越主觀, 語言形式也就越簡略( 反之亦然) 。作者又指出: 指稱詞語的確定
以認知主體為中心。當說話人選用了某一指稱形式時, 這一選擇標示出的可及性高低可能是相
對於說話人自己而言, 也可能是相對於受話人甚至是第三方而言。說話人視角、受話人視角、語
篇人物以及敘事等視角都可能在不同時候凸顯為視點參照的核心, 在指稱詞語的選擇過程中發
揮作用; 有時, 視角空間定位於語篇層面, 有時又可能深入到人物內心世界。這一系列視角層級
變化促成了語言手段的變換, 其中隱含著認知主體對所指客體在觀點、態度和情感上的微妙變
化。所以, 鎖定了話語的視點空間, 我們就可以根據視角變化和概念凸顯性對看似繁雜混亂的語
篇指稱現象及其指稱策略的選擇( 包括某些指稱誤解) 之動因作出統一的理論解釋。舉例來說,
傳統語法裡的直接引語、間接引語和介於二者之間的表述, 及敘述學裡的直接敘述、間接敘述和
介於二者之間的敘述, 在這裡都能獲得新解, 是令人鼓舞的。這是對語篇研究的新貢獻。
當代語言學的主要研究路線或思路可以歸結為三條: 結構思路(the structural approach)、功能
思路(the functional approach)、認知思路(the cognitive approach)。我們認為: 這幾條思路的宗旨都
注重解釋語言的機制; 在語法學、語用學、語篇學以及其他領域的研究里都可以分別按照這些思
路來進行考察和解釋。此書作者從話語的主觀性出發對語篇指稱策略的選擇動因進行考察, 就
是以認知語言學為綱, 結合語用學和語篇學( 以至文學批評) 來研究語言的使用, 從而給指稱詞
語的指稱功能、語篇機制和表情意義作出了統一解釋。這種結合深化了對問題的探索和認識, 其
成果是可喜的, 其方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指稱的概念參照視點: 認知語篇學的探索
周流溪
( 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 北京100875)
2007年3 月外國語言文學研究March 2007
第7 卷第1 期Research in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Vol.7 No.1
[作者簡介] 周流溪,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5
有人顧慮語篇學理論不夠完備、統一; 有人認為認知語言學還不夠成熟、定型; 有人又提出不
必設立語用學一科。這種種說法看來有理, 其實都似是而非。更有搞“話語分析”的人責備語篇學
家沒有語用學觀念。其實德國學者早就提出語篇語用學, 不過研究得還不夠廣泛和深入。此書一
開篇就引證語用學家對指稱的意見, 並把語用考慮成功地融化到全書的語篇研究中。由此可見:
那種指責以偏概全, 是不能成立的。再者, 有人誤認“話語分析”是一科, 語篇學是另一科, 那也是
一種迷惘。總之, 語篇學應該是學科名稱,“話語分析”不過是其中的研究過程或具體操作而已。固
然, 我們最好能弄清每個學科都應該研究哪些問題, 每個問題歸屬於哪門學科; 但是那並不是頭
等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是必須解決各個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各門學科也就會發展
出相應的理論。但多門學科合作交融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很多, 有時候難分彼此。而若誰標榜
哪個學科或思路可以獨往獨來, 不必依賴別的學科或思路, 那他是太武斷、太偏狹了, 顯然是
不可取的。
對於中國學者來說, 我們在進行當代語篇學研究的時候, 還應該注意發掘中國傳統辭章
學( 姑名之曰textology) 的豐富資源。辭章學的範圍很廣, 不但包括一般語篇學的研究課題, 還
包括本體論、主體論( 作者研究) 、創作論、鑑賞論、風格論( 語體學) 以及樣類論( 體裁研究) 等,
其中不少內容與當代的敘述學不謀而合。所以, 我們要用辭章學來拓寬語篇學的內容, 也要用語
篇學來提高辭章學的科學性, 使二者相得益彰。我想, 在我們談論語篇學的時候, 這是值得努力的
一個方向。
鑒於語篇學和認知語言學都在發展之中, 它們的結合是值得經營的。經過反覆考慮, 我建議
作者採用認知語篇學的副標題, 以表明這樣一種學術思路。此議已經蒙她採納。認知語篇學將是
認知語言學的一片可望獲得好收成的新田地。它的收穫也會使其他學科受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