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公太
1、拜公太(客家話,文字稱呼),是客家人每年年三十祭祖,祭祠堂,用石菖莆煮水洗身,換洗衣,陸河客家人稱之“拜公太”;
2、肇慶懷集人逢年過節去“上香”稱之為“拜公太”。廣東,廣西很多地方都是這么稱呼的;
3、兩廣地區清明祭祖,稱“拜公太”、“掛紙”。主要拜祭和自己的輩分比較近的祖輩;
4、客家生育習俗。客家第一胎男孩長到數歲,要擇日備禮物帶到外婆家祭拜祖先,表示不忘水源木本之意,俗稱拜公太。此俗今已少見。
揭西縣客家人,舊俗生個男孩,特別是頭胎,不管多窮,都要做出月,即擺酒請客。女方外家也鄭重其事,湊到三代人帶禮來賀喜。這天,由族中老太婆抱著新生兒到祠堂拜公太,告訴祖先說:“裔孫某某,何年何月何日何時生貴子,取名某某,祈祖先保佑,日貪玩,夜貪睡,乖乖大。”當日要取名,取名有兩種途徑:一按輩序,二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缺什麼補什麼,如此嬰缺水即以江、河、湖、泊之字合輩份取名。拜祖畢由老太婆抱回家,至村前池邊,太婆右手拿一塊石頭用力丟落池中,叫“趕鷂婆”,意為驅邪,以後孩子逢凶化吉。
當日要給嬰孩子剃頭。請理髮師來家剃,不用剪,留“額囟”不剃,因腦殼未全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