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劍道的人相信對居合道都略有所聞,但為什麼叫居合道則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居”、“合”二字是對峙雙方的互稱,是一種在瞬間拔刀不給敵人有隙可乘,進而克敵制勝的刀技,而這種刀技在日本古代依流派有“拔刀術”、“居相”、“拔合”、“坐合”、“拔劍”、“鞘內”、“利方”等等不同的稱呼。
居合道緣起
在日本古代奈良朝或平安時代初期,武士在戰場格鬥時,槍、矛和剃刀等武器被折斷或擊落時的瞬間,拔出腰佩的大刀、或短刀以應對敵人,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刀技,後來與劍道合併研究發達後,各種派別紛立採用,沿襲至今。
現今日本公認居合道之始祖為林崎甚助重信。此人為古日本出羽之國人氏,生於林崎村(現日本山形縣村山市楯岡町),為報父仇,苦研刀術,後來成一流派而傳後。他所研究、編考的刀法,被一般武術家稱為“林崎流”、“神夢想流”、“重信流”,從其門下也另出了“田宮流”及“伯看流”等派別。遞經十代的延續,其間江戶中期享保年間的第七代嫡傳的長谷川英信,被視為至始祖甚助以來最傑出的高手,為因應時代,修改刀刃向上佩帶的姿勢以利拔刀,編出“長谷川英信流”並由江戶帶回“四國”土佐推廣,因此英信流至今在“四國”高知繼續流傳。
第九代門人林六太夫是劍術師,神陰流高手。大森六郎左衛門把劍形五式和小笠原流禮法正跪坐姿勢融合發展出拔擊居合,加入英信流而成“大森流”。
林崎流之正統自第十二代起分傳谷村及下村二派,下村派至第十六派後絕,谷村派則沿傳至今不斷。
居合道興衰
自古以來劍道和居合道之間的區隔一直是曖眛難分的,日本武士以劍道高手而名留後世的大有人在,而居合道的名人達士卻大都埋名不揚的,但當文明開化後廢刀潮流來襲時,卻都雙雙不能悻免同遭衰退之厄運。直到西南戰爭再度將劍道風氣鼓起,居合道卻已由七十多個流派衰微的僅剩二十幾個流派殘存,甚至只能在大日本武德會所舉辦的大會中,與各種武術混合演武的境地。這段居合道的黑暗期中,將居合道發揚光大的是現代居合道的始祖中山博道先生。博道先生在明治中期潛心於居合道,受教於土佐的細川義昌、森本兔久身兩位名師,修得內外無雙的英信流,再加上自身的創研,從昭和八年起,成立“夢想神傳流”並推廣於世,從此居合道再度慢慢恢復舊觀。
修練居合道時應有的準備
居合是從坐姿靜態中,或立姿動態中,拔擊、斬切對方於瞬間獲勝之招術,不像劍道拔刀交劍後才爭取勝敗,而是交劍前已決勝負。
因此,刀的佩帶法,呼吸要領,目視,鯉口(鞘口)之切法左拇指向右前推刀鍔,斬切法、刺突法、受流法(架開法)、擺振法、足的踏法、刀柄握法、拔擊法、殘心、振血、掌內力、軀體運動、收刀法等等要充分反覆修練,鍛鍊強健身體,培養真正精神為目的。
◎服裝
服裝、沒有特別居合用之道衣和褲(劍裙)的關係,採用劍道衣、裙即可。但這是指謂練習和競賽的場面而已,在正式場面演武時,就應穿著紋付(衣)、褲出場。
◎居合帶
居合帶為佩帶刀之關係,有必要使用此物品.穿褲(裙)之前必須綁好居合帶。市面上賣的角帶或使用居合用之帶。結法是相同,綁結角帶的要領,亦有采次頁之圖例的方法。
◎刀
刀最可行的條件,是一開始即使用真刀,或未開鋒之刀較佳。但初入門者,使用合金制模擬刀亦無不可。刀之長度是刀身二尺二寸或三寸,最長是三寸五分為最恰當。標準的長度測量要領是,采自然站立姿勢握住刀鍔附近,自然垂伸右手腕背時,刀尖約能碰著地面的程度為佳。
另有一種基準是從本身高度減去約九十公分的長度為最長限度。
重量是用刀身一公斤左右為適當。使用過後,必須每次清潔污點或水氣,拭擦刀身,塗上薄薄一層油是很重要的保養法。
修練刀技時切記事項
◎刀柄之握法
大約與握住竹劍的要領同樣,稍離鍔下之緣金,不觸到右手食指而握,兩拳頭(右前左後)間隔大約放進二指或三個指頭程度,然後小指和無名指握緊,其餘指頭要松握。
◎目視
正坐或站立時,基本上,目視四.五公尺前地板上,不凝視一點,而采遠山觀望的要領,把眼睛半開著觀看,但動作中,常注視對手,亦注視被砍斬倒下的對手,唯頭不可俯視的太低。
◎呼吸(吐吶)
採用穩靜緩慢、腹式呼吸。演完每一式招技歸原正坐後,緩慢用腹式呼吸二次調整氣息,約吸滿第三次氣息時開始動作。而且吸進第三次氣息後,至演完一式之前不吐氣,息俟納刀完畢然後才可輕吐。若操演長招技,必須中途換氣時,不使對手發覺在換氣,其要領依各人之修練而有所差異。
◎鯉口之切法(推刀鍔離開鞘口)
右手穩靜緩慢的從刀柄下面往上、由拇指和食指托住刀柄,左手拇指將刀鍔向右斜前稍推,靜捎捎的不使對方感應行動。
◎拔付(拔擊)
刀刃拔出脫離鞘口(鯉口)瞬間橫一文字的最初之一刀,這即居合之生命。拔出速度,起初穩靜緩慢,至中段時變快,及刀尖快脫離鯉口時,如疾風閃光般的快速,依其順序“徐、破、急”之要領拔擊。制先機發揮一刀必殺之銳厲為要。
◎切下(斬下)
受(橫一文字)一擊的對方,完全斬倒制住之一刀。把從對手頭頂,由上段描大圓弧的要領一豎砍斬切下至水月(胸口)的氣魄行施。跪著地時,刀尖離地板約15~20公分,在立委時斬下刀刃要保持水平。
◎血振(振落積血)
斬擊斃敵後,振落付在刃上的積血。其套用技法,像“振落付在雨傘上積水”“傾斜刀尖流落”“右手反掌,向右拂開,以刀尖較刀刃水平低而流落”等三種方法,在振血時要保持充分的殘心意境來行使。
◎殘心
斃敵之後仍然留心對手,以預防垂死的對手,然再襲擊時,立即可反應擊刺對方之絲亳不松卸的身手狀態,從振血到刀歸鞘止,對倒下對手保持隨時可應付的心態。
◎納刀法(收刀法)
一面表示充份的殘心,以腰收納的意境,穩靜緩慢,從鍔元,確實收入。不可圖想,以急忙或優美姿態及只用手腕的收法。要持著刀的右手和握著鞘口之左手,配合到恰好的要領歸鞘。
居合道的禮節
居合道十分重視禮節,光“禮”就涵蓋了許多部份,包括有:
1.提刀姿勢2.出場、退場3.向神座之禮4.正坐5.居合膝6.居合之始終7.刀禮
等共七大項,在神明(正面)演武時,遵照下面禮規施行。但演武中不在此限,又佛前、國旗、來賓席時亦比照此規範為準。
壹、提刀姿勢
左手拇指押著鍔,輕鬆持刀,稍彎腕肘,刃向上,柄頭向右,鐺向後下約35。輕提。
註:此時左拇指關節頭,輕貼在前腰骨之上端。
註:稍息時,左肘自然垂伸,采輕鬆姿態。
貳、出場、退場
一、出場、退場時足的步法
出場時從下方之足先進,退場時,從上方之足先退。
註:所謂下方之足,是依距神座,或上座較遠之足之稱,上方之足即相反,較近之足之稱。圖上所表示正中稱為界線,在左側位置時右足為下方之足,左足即上方之足。在右側或正中線上位置時右足是上方足,左足即下方之足。
二、落坐時方向
進入至演武適當位置時,以神座(上座)為左側落坐。落坐時的前方即為演武時稱謂正面。
三、變換方向時迴轉法
通常向上方足方向轉。
參、向神座之禮
一、道場內演武時
左手提刀姿勢進入道場,向神座(上座)立正,將左手移送至身體中央(肚臍前)右手由內上跨過左拳頭握“栗形”下方,改為刀刃向下(這時左手離鞘自然下垂),將鐺向前下約35度輕提,恭恭敬敬行禮。禮畢右手,從右側向外扭轉(這時掌心向外),移至臍前,左手拇指押扣鍔,換持刀(這時刃部向上)鐺(後下)成提刀姿勢。
註:掌心即手掌,抓、挪、握東西之部位。
二、神殿內演武時
向恩師和先輩坐禮亦同。
提刀姿勢,進至神座(上座)前,依正座要領落坐。刃部向內側,鍔和膝蓋齊,與右腿側平行,間隔約一個拳頭(約10公分)穩靜置放地格上,行禮(兩手同時伸置地板,約一個呼吸,又同時縮回膝上)之後,移至演武位置。
註:一個拳頭即握拳時,從拇指至小指之間的寬幅。
三、野外演武時
先向神座行禮,後進至演武位置,保持立正姿勢,刀柄向右,刃部向外,兩手 掌心向上,伸直腕肘將刀水平抬舉與肩同高,上體前傾(雙手保持水平抬舉)行刀禮,禮畢後佩刀進移演武。
肆、正座
一、坐法(單人時)
由提刀姿勢,不用引退左右腳,稍張開兩膝蓋,一面彎折,用右手拂(先左、右後)褲裙下端(裾),左右之順序跪著兩膝,將腰落下,一面伸張兩足腳尖,併攏拇指腰部穩定在足踵上。
註:落坐時,注意鐺不可碰著地板。
註:兩膝蓋間隔分開約一個拳頭(10公分)。
右手指輕輕伸張置放在右膝上同時,左手持著刀一度,先置在左膝上後,刃部向內側,鍔與膝蓋同齊,離開左腿約一個拳頭(約10公分)平行穩靜置放地板上。
置畢左手縮回置左膝上挺直腰部,丹田(下腹)貫充力氣,而放鬆兩肩力氣,自然挺起胸膛,伸直頸部(喉嚨反側),頭部保正,眼睛注視前方約四.五公尺處地板上,眼睛成半開眼“遠山之觀見”心神注視四方。
二、座禮
從正坐姿勢,將上身傾前(彎曲)兩手併合(掌指併攏)左先右後之順序伸落置地板,左右食指和拇指先端碰合作成三角形,兩肘輕輕碰膝外側,放在地板,上體前傾低下,頭額著地板,恭恭敬敬行禮,禮畢穩靜扶起上身,兩手依右左之順,縮回置膝上,回復正坐姿勢。
三、起立法
左手移握鯉口,拇指押扣鍔取刀,先置在左膝上挺起腰同時豎起兩足指尖,伸直腰部,左右移至左膝蓋內側保正上體起立,同時左足移靠右足併攏,保持提刀姿勢。
伍、居合膝
由提刀姿勢,稍彎兩膝,拂褲裙裾,左膝著地格,豎立右膝,左足指展伸,把腎部置在足跟(踵)上安定上體,右膝向外傾斜約45。,足板用手稍微引移至與左膝蓋齊,足板右側踏著地板,兩手輕握拳頭(掌心向下)置在各腿之中間,依正坐之坐法,成正式居合膝姿勢。
陸、居合之始終
一、對刀始禮
提刀姿勢進入道場,刀換持右手,向神座行禮,再復提刀姿勢由下之足,進至演武位置,依神座(上座)為左側落坐,右手在右膝上,左手持著刀置左膝上。
再將刀稍移送右前,把右手掌,移送左手內側下,拇指押扣刀鍔,食指和中指之間,挾住刀鍔接著,刃部向前,右肘展伸至右斜前,一面左手掌,順鞘擦移送至近鐺處,從上面握著,穩輕移前,橫置正面地板上,(此時鐺不可向著神座,稍引靠體前)。扶起上身,右手左手之順序縮回膝上,靜整氣息,對刀行禮,匯熔“劍心一體”之心境,回復成正坐姿勢。
註:進場前,預先檢查目釘,整理服裝,調整左腰帶,以便佩刀等,各項準備。
二、帶刀
由正坐姿勢將上身向前傾曲,同時將兩手伸直取刀(此時,右手掌心向上移至鞘口之下方,食指與拇指像挾住刀鍔似的,用拇指扣住刀鍔,左手在近鐺之部位由上輕握),將鐺插入左邊帶內佩刀,佩帶畢後,兩手置於膝上,回復正坐姿勢。
註:佩帶刀後,刀鍔內側置於臍前。
佩帶刀後,再將刀前後移動,或轉動刀柄等,儘量避免不雅觀舉動。
三、演武
自由演武完畢後,回復原位置、正坐、脫刀(卸刀)向刀行禮退場。
註:依刀技有稍微差異,但演畢每一式刀技,再繼演次刀技時,步幅要稍小步法,靜退二至三步或數步至原開始演武位置。
演武始終,必須全身全神,貫注氣魄演練。
四、脫刀(卸刀)
由正坐姿勢,左手移握鯉口(鞘口)拇指押扣鍔,將左肘向右斜前(臍前右側)伸,刀抽出一面右手掌移至左拳內側,食指押扣鍔,刀換持,伸展右肘(此時左手移至左腰骨)刃部向內側脫出、豎起,右膝右斜前方,穩靜向左倒置於地格上,向正面成橫一文字後,兩手縮回置膝上保持正坐姿勢。
五、向刀結束之禮
依正坐之坐禮,向刀行禮完畢,兩手移回膝上,保持正坐姿勢。
六、退場
由正坐姿勢,左手在膝上不動,右手伸移至鞘口,食指押扣刀鍔,掌握鞘,刃部向內,一時將刀穩靜豎立正面中央,左手移至鞘中間,往下擦,滑至鐺附近輕握,用兩手引移在左後,松左掌,移至右手掌內側,拇指押扣鍔,換持左手,右手移置膝上挺起腰,右足靜移左膝內側站起,保持提刀姿勢,由上之足(此時左足)後退二、三步向上之足方向左鏇轉,回原來之場所,面向神座,刀換持右手,向神座行禮後,再換持左手,保持提刀姿勢,回原來席位。
柒、刀禮時刀之格置法
行刀禮時,刀之放置法依流派,各有差異,如“刀柄向右,刃部向前,橫一文字,置在正面”法,和相反“刀柄向左,刃部向內側,橫一文字格置”法等,有二種樣式,是現行居合的主流,因此為備將來適應修練,將這兩樣式,分別採用於“始禮時”和“終禮時”。
下緒(刀紐)
下緒應於所有的刀統一付帶為原則,但“制定居合”是習得刀技為主要目的,之故,下緒無直接關係,因此免付帶,所以有關下緒之用途和使用法、結法、下緒處理法等等可向各流派研鑽。
居合招式的創製
為便於居合道運動的推廣,日本居合道界集合了十二位大專家,開會研討融合各流派特質制定出一套為各家所接受並賦與居合道新生命的制式招術。它歸納了五個項目:
一、拔付(NUKITSUKE)的橫一文字。
二、結束的縱(豎)一文字。
三、左右肩兩斜架裟斬。
四、收刀。
五、突刺的一刀。
居合道的招術是一種起居靜之勢而與敵對峙的刀術,制定的動作包括正坐三式、立膝一式、立姿三式總共合計七式,大約可滿足一般練武者之意歸納而成,基本上是以古流派為思考根源,但所制定的”制定居合”招式卻不屬於那一流派,而是新創獨特的動作。招式的制定經縝密的討論,終於昭和四十三年(1976年)三月創立敲定。同年五月在京都大會上,對眾多劍道和居合道人士公開發表而定案,而後昭和五十五年(1988年)又在原有七式之外,添加了三招新的立姿招式,從此制訂居合與日本劍道型一樣成為十式招技。
第一式刀技 前(正面)
意義:
互相對峙,預感對手有殺意,制先機向對手太陽穴(目和耳一條線附近)拔擊,瞬即由正面斬下得勝。
動作:
一、向正面正坐,行三呼吸(吸第三次氣息時)後,兩手穩靜握刀柄和鞘口,同時推開刀離鞘口,也浮起腰部,豎起雙足之足尖,伸腰垂直上身,一面將鞘扭向左,穩慢拔出刃,至刀尖尚余約10公分時,踏出右足同時將刀水平,向對方太陽穴淚厲拔擊。
註:刀拔出時,左手握住鞘口,小指押,擦左腰帶,左肘要充分拉後,此動作稱謂鞘引(SAYABIKI)。(拉鞘)
拔付時,上身向左後拉約45度,左拳在離身體中心線右斜前約45度處停住。刀刃高度與右肩成水平,刀尖微較水平低下(如滴下鉏附近之水,能慢慢向刀尖流移程度)停住右拳內側。
踏出時,兩膝要成直角(90度)充分挺出腰部,垂直上身,力氣貫注下丹田。
二、拔擊後,瞬即將左膝移靠右踵(腳跟),依左耳高度,刀持水平,右手肘向內彎,像刺突後方的心意迅速將刀振舉頭頂,同時左手移握刀柄,瞬即踏出右足同時由正面斬下。
註:左手移握刀柄時,左手握住鞘口要移至水月近處才鬆手。
振舉兩手儘量高舉頭頂,斬下時體姿與前項注 同,斬下時左膝不動。
斬下時雙拳掌,要像扭毛巾的要領向內扭停住在臍前,雙手腕首上端伸出,刀尖稍低。
從振舉至斬下不待分秒,行一貫連串動作。
三、斬下後,左手離開刀柄,移貼左腰帶,同時右手稍向前刺之氣氛,手掌心向上,刃向左,展伸肘,像刺右斜後,水平大迴旋至與正面成90度時,彎肘右拳移靠太陽穴附近,站起同時,袈裟斬的要領擺下振血。
註:站起時稍彎兩膝,成落腰姿勢,此種姿勢稱謂”居合腰”。
振向是振落雨傘上水滴要領動作。
振下時,右拳頭的高度與左手掌水平,刀尖向前低下約45度,而在右掌稍微內側止住,此時刃部要朝振下方向。
四、保持“居合腰”原狀,後足(此時是左足)移前與右足併攏,稍停,右足拉後,左手離腰移握鞘口,移到在中央(臍前),刀鍔近處刀棟移至左手拇指和彎曲食指所作成洞口上,向右斜前展伸右肘同時將鞘拉後(此時左手小指貼在左腰帶著移後),將刀尖滑入鞘口,將刀慢慢納入,同時左手推鞘口至肚臍前停住,一面降腰徐徐合攏雙手納畢,同時右膝跪著地板。
註:納刀時鞘口由中指握住,拇指和食指要松握,刀不可用拇指和食指挾住刀身。
刀納畢時,鍔內側要在臍正中前,刀大約保持水平。
五、納畢後起立,同時後足(右足)移靠前足併攏,右手鬆離刀柄,成佩刀姿勢,退移至次式刀技開始位置(以下至十式止均同)。
第二式刀技 後(向後面)
意義:
感受坐在後面對手有殺意,制先機迴旋,對正背後對手,同時拔擊太陽穴,接著從頭頂斬下得勝。
動作:
一、身體向正,向右轉180度向後正坐,穩靜雙手握刀,足指豎起,依照第一式刀技動作一、將刀拔出,浮開左膝,用右膝為軸點,向左迴旋180度,對正對手,左足稍踏左邊,同時向對手太陽穴激厲拔擊。
註:此招技與第一式刀技「前」之動作大致相同,唯一不同處是由後迴旋180度回復正面拔擊,踏出的腳與第一式有所差異,要注意踏出左足。
以下之動作二、拔擊,三、振血,四、納刀,五、起立與第一式相同,只是,足之運法有左右之差異。
第三式刀技 受流(向右)
意義:
坐在左側對手,突然站起,斬下來襲時,一面起立架開來刀,從對手左肩口「袈裟斬」砍斬取勝。
動作:
一、由正面向右(正面為左)正坐,面朝視左方對手,同時雙手握住柄鞘,浮腰豎立右足尖,一面伸直腰部,左足稍踏右邊(參照圖)(此時足尖向外側)同時將刀貼近胸前,站起,左手拉下鞘,右手將刀往上拔出面額前上方,刃向右斜上,刀尖向後下垂,保持架開(受流)姿勢。
註:注視左側對手動作,不僅面部如此,也要稍微推出右肩的心境施行,則接下去的動作會較流暢。
往上拔速度,要依拔擊動作「徐、破、急」速率施行。
刀往上拔時,左手保持握住鞘口,左肩稍移後面,用刀掩護上體姿態。
二、接著,右足移踏左足側,一面起立(同時「受流」架開對手斬下之刀瞬間),刀尖由後迴旋右上方身體正對對手,左手移握刀柄,動作連貫不可停頓,左足拉退後方同時,由對方左肩口袈裟斬下。
註:從起立至斬下止,不可停頓,要像流水般,一連貫串施行。
斬下時,雙手停止在臍前,刀尖要較水平稍低。
三、斬下後,保持原狀,稍彎右膝,左肘伸直,刃部向前,雙手移上左前,將刀斬擊部位(刃尖七吋部位)移置右膝上。
註:刀用雙手移止左前上時,右手鬆握,掌心向上,刀柄挾在拇指和食指中間,由下面保持輕輕支托形態。此時左肘要充分伸展,握住刀柄之左拳移上左斜前方。
刃部向外,刀柄在上,刀尖朝下四五度橫一文字,與上體成平行。
刃尖七吋部位,輕托置在右膝頭上。
這亦是振血之一種,要把殘心的意境充份表現出來。
四、右掌鬆開刀柄,反掌從上逆手換握。
註:逆手是不可用力強握。
五、右手反掌逆手握時,左手離開刀柄,移握鞘口,右手再反掌向上,刀尖由下方,迴旋左方,將鍔附近移靠鞘口,反掌(「逆手」掌手向上)姿態納刀,緩慢蹲下,左膝頭著地皮同時納畢。
六、刀納畢,起立同時後足(左足)移前並齊右足,右手離開刀柄,回復佩刀姿勢。
第四式刀技 柄當(柄撞)
意義:
前後遭遇襲擊,先以刀柄頭撞擊對手水月(心窩)連著用右單手刺擊後面對手水月,再次以凌厲氣勢將前方對手劈斬得勝。
動作:
一、向正面依居合膝坐穩,雙手迅速握住刀柄同時浮腰,豎起左足尖伸直腰部,右足踏出,同時用雙手並握刀與鞘整體激厲向前撞出,依柄頭撞擊對手水月(SUIGETSU)心窩。
註:居合膝「作法」參照居合膝項目。
雙手握刀時,右手將刀柄橫面握住。
撞擊時,柄頭高度約標準本身水月高度。
二、撞擊後,右手保持伸展右肘姿勢,急速用左手將鞘往後拉引,一面以左膝為軸,把身體向左轉約45度,刀同時拔出,刃尖朝向後面對手,刀尖刀棟貼在左胸(乳)保持水平,上體垂直,充分伸展右肘刺擊後方對手心窩(水月)。
註:刀拔出時,握住鞘口之左手要充分拉盡刀鞘。
刺擊後方對手時,左手握住鞘口移送臍前。
三、刺擊後,依左膝為軸,向右迴旋,抽出刀刃之意境振舉頭上,左手移握刀柄,回復正面向對手,同時以淚厲氣勢從頭頂斬下。
註:不可忘記,抽出刀刃心境動作。
回復正面時,雙目要較身體迴轉向正面之前,先注視對手。
振舉至斬下動作要一連貫串,不待分秒空檔。
斬下時,刀尖稍較水平低。
四、斬下後,保持原姿勢,將刀向右拂開,同時左手離柄移貼左帶。
註:這亦是振血動作之一種,此時右拳位置要在身體中心線右前約45度處附近,其高度與移貼在左帶左手成水平,刀尖要較水平低一點,而稍在右掌內側止住。
五、振血後,左手由左帶移握鞘口,一面納刀,將前足(右足)引退靠左足穩定身腰,跪著左膝,保持蹲踞姿勢。
註:納刀要領同第一式刀技。
引退前足(右足)時,要自然直線引退,不可向右描半月(弧形)般引退。
單膝著地蹲踞是豎起足尖,把且門格置在左足踵(足跟)上,右足引退,保持立膝形狀,浮著右踵,移至左足尖附近。
六、落定腰部,隔一呼吸之後,伸展腰部,右足踏出,起立同時後足(左足)移前並齊右足,右手離柄,保持佩刀姿勢。
第五式刀技 袈裟切(袈裟斬)
意義:
前進中,前方對手振舉刀欲斬下來時,從右下往上拔擊,反刀從左肩口袈裟斬下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左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將鞘向左外反轉一面拔刀,踏出右足,同時右單手從對手右下逆袈裟往上斬。
註:前進都由右足起步(以下至第十式刀技均同)。
往上斬時右拳停止在右肩上方,刀不出體側,約肩幅程度,扭挺出腰部為要。
二、往上斬後,雙足保持原位(不移動),左手離鞘口移上握柄不待分秒,由左肩口袈裟斬下。
註:一和二要一貫連串動作,斬上和斬下時注意不得停頓。
往上斬同時反掌斬下時,想要斬對方左耳心境袈裟斬下。
左手要離鞘口時,必須把鞘往內扭轉復原,鞘口移至臍前。
斬下時,不移右手反掌將刀垂直豎起而無須擺振後方。
斬下時,雙拳停止在臍前,刀尖稍較水平低下(同第三式刀技「受流」)。
三、斬下後,引退右足採取八相架構,表示殘心。
註:雙目不離受斬倒下的對手,穩靜地將刀引上右肩採取八相架構。
八相架構時,鍔要保持在口之高度,離口一個拳,注意不要引上過高。
四、由八相架構,約停半拍呼吸,引退左足,一面左手離柄移握鞘口,同時將袈裟斬下振血。
註:注意左手。不像於其他刀技,移貼左帶,而直接移握握鞘口(準備納刀)此時鞘要保持水平。
五、振血後,保持原姿勢納刀。
六、後足(左足)移前並齊前足,右手離柄復佩刀姿勢。
第六式刀技 諸手突(雙手刺突)
意義:
前進中,遭受前後對手襲擊,先將前面對手拔擊其右斜面部,瞬即依雙手刺擊其心窩,繼即將後面對手從正面斬下,再次由前面來襲的其他對手,從其正面斬下而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左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右足踏出,身體同時向左後拉開,瞬擊對手右斜面部。
註:「拔付」和「拔擊」注意二項不同之處。
瞬擊時,刀尖停在顎之高度,刃都向右斜下。
二、刀卸下架中段一面將後足移前足踵,左手移握刀柄,瞬即右足踏出,同時用雙手,刺突對手心窩。
註:左手移握刀柄時鞘口不要忘記移至臍前。
刺擊動作要像如閃電般。後足移靠前足踵,瞬即右足踏出刺擊。
刺擊時刀尖,稍較水平高。
三、刺擊後,左足為軸,向左後迴旋,同時一面將刀振舉頭頂,正對後面對手,瞬即正面斬下。
註:向左迴旋振舉刀時,將刺入體內之刀,要以抽出之要領施行。
迴旋時為保持穩定姿勢,左足稍開外側為佳。
斬下時之刀位,保持水平。
四、斬擊後面對手後,同三之要領再對正,由前面來襲之另外對手從正面斬下。
註:再次迴旋對正時,為保持穩定姿勢,左足稍踏開左側為佳。
五、斬下後,保持其原姿勢,將刀向右「拂開」(振血),左手同時移至左帶。
六、振血後,左手由左帶移握鞘口,保持原姿勢納刀。
七、刀納畢,後足(左足)移靠前足併攏,右手離柄復佩刀姿勢。
第七式刀技 三方切(三方位斬)
意義:
前進中,遭受正面及左右,三方位對手襲擊,先瞬擊右方對手頭部,再劈斬左方對手面部,繼即劈斬正對面之對手而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右、左、右如此進第三步時)右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面向右方對手,右足踏出時瞬擊右對手頭部。
註:面向右方對手時足部踏法最重要,此時前足(左足)足尖要向右斜右方(即踏在右足左斜前方)。
與第六式刀技之瞬擊部位不相同,而刀尖要斬擊至咽喉停住。
二、瞬擊後,仍保持原足位而以右足為軸,朝向左方對手,同時將刀振舉頭頂,左手握刀柄,左足稍踏開左側斬下其正面。
註:朝向對時,雙目同時轉視對手。
斬下時,刀保持水平(對手之「水月」)。
三、斬下後,繼即將刀振舉頭頂一面,右轉向正面對手,右足踏出,同時斬擊其面部。
註:此式斬下與二之要領相同,唯右足踏出之點有差異。
四、斬後右足引退後面採取左上段架構表示殘心。
五、表示充分殘心後,左足遂漸引退右足後方,左手離開刀柄移貼左腰帶,刀同時從右袈裟方位振下行振血。
六、左手由左帶離開握住鞘口,以此姿勢納刀。
七、後足(左足)移前,並齊前足,右手離開刀柄復佩刀姿勢。
第八式刀技 顏面當(撞擊面部)
意義:
前進中,遭受前後對手襲擊,先將前面對手之顏面部以刀柄頭、柄鐺(以柄頭撞擊),繼之向後方對手水月用單手刺擊,再次迴旋180度正對前面對手,由頭頂斬下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左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右足踏出,刀與鞘整體激厲刺出,以柄頭撞擊對手面部。
註:前進必先由右足踏出,左足踏出同時握刀(以下第九式、第十式皆同)。
刀用雙手握時,右手握刀鍔附近,左手握鞘口,而拇指押扣刀鍔。
刀與鞘整體撞擊時,雙手肘儘量展伸,撞擊時右手,從上面輕貼刀柄模樣。
撞擊時柄頭高度,依準雙目之間。
二、撞擊面部後,左手瞬即引拉鞘,一面注視背後對手,刀尖脫離鞘口同時,握住刀的右手移靠貼右上腰,刃部向外保持水平架構,左足稍移左側,而為軸,向左鏇轉與對手相對,不得崩潰姿勢而保持上身端正,右足踏出一步,刺擊背後對手心窩。
註:身軀向左鏇轉速度與拉引鞘速度同快。
握刀的右手,移貼位置是「上腰」(即腰骨上)此時身體完全與背後對手面對面。
刃部始終保持向外和水平,刀尖不可有上下擺動。
刺擊背後對手時,不可只靠右手伸出刺擊,右足踏出同時依腰力刺擊意境,右肘伸直刺擊。
刺擊時,右拳頭在心窩高度,刃部向外。
三、刺擊後,刀從對手體內抽出,向左鏇轉180度一面架開來刀振舉刀,左手移握柄頭,右足踏一步,將前面對手從正面斬下。
註:身軀向左鏇轉180度回復正面時,左足稍踏開左側整頓姿勢。
斬下時,雙拳停止在臍前,刀保持水平。
四、保持原姿勢,將刀向右拂開(振血),同時左手離柄移貼左腰帶。
五、左手離腰帶,移握鞘口,照原姿勢納刀。
六、後足(左足)移靠前足併攏,右手離柄回復佩刀姿勢。
第九式刀技 添手突(添手刺突)
意義:
前進中,察覺左方對手,制先機一面向左鏇轉90度給予對手右袈裟瞬擊,立即將刃部向下,左手掌挾押刀刺擊對手腹部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左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繼即右足踏出而為軸,將身體向左鏇轉90度,一面對正左側對手,左足引退將身體向左後拉,同時由對手右肩袈裟瞬擊。
註:前進中,左足踏出時,左足尖要向左開45度踏著,接著即以右足尖踏在正左方,將身體鏇轉時,左足尖亦同時向正左方。
身體向左轉同推開鞘口,徐徐拔刀,一面鏇轉,至刀尖快脫離鞘口同時引退左足。
右袈裟要斬下至臍之高度。
二、瞬擊後,右足稍引退半步(丁字足),身體向右後拉,同時刃部向下保持水平拉後,握著柄的右拳貼置右上腰,左手拇指和食指確確實實挾住刀身中間,同時右足為軸左足踏出,刺擊對手腹部。
註:右足稍引退(即指約退半步之意)。此時右足尖向右外45度踏著,身體亦同樣向右方45度。
握住刀的右手引移至右腰位置時,依上腰為準。右手移貼右上腰和左手拇指及食指挾住刀棟與引退右足半步要用一拍子動作施行。這姿勢稱謂「添手刺架構」。
刺對手腹部時不唯用手腕之力量,以用身體刺擊心意充分將腰部推前。
刺擊時,身體照原來保持向右45度開著,握住柄之右拳,不離腹部而移貼在臍前。此時刀尖不可上下擺動,即保持水平。
三、刺擊後,左手保持其原位不動,拇指和食指挾住刀身的手掌朝向下方,刃向前,右肘輕輕展伸,握柄之右拳向右斜前上抬,採取右乳高度架構,表示殘心。
註:此時身體照原向45度開著,面部亦朝向斃下對手。
表示殘心時,展伸在右斜前上的右腕與刀之角度,約成直角90度。
四、表示殘心後左手離開刀身移握鞘口,左足引退同時,將刀向右拂開(振血),依照振血姿勢納刀。
註:振血時,身體照原朝向左方對手。
五、後足(左足)移齊前足併攏,右手離柄復佩刀姿勢。
第十式刀技 四方切(四方位斬)
意義:
前進中,遭受四方位對手圍攻,為制先機,刀與鞘整體右斜前推出,先用「柄當」(即用柄側面撞擊),想拔刀的對手甲右拳,繼續一面拉鞘拔出刀,以右單手,刺擊左斜後方對手心窩,再繼續復向右斜前對手(即最先受撞擊者)正面斬下,連線著斬下右斜後方對手,再繼續架開左斜前方對手劈下之刀,振舉至頭頂向對手正面斬下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左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左足為軸,身體轉向右斜前,將刀與鞘整體推出,右足踏出一步,以柄側面撞擊對手右甲。
註:雙手握刀時,右掌從下,左手照原握鞘口,拇指要押扣刀鍔。
要撞擊右手時,先將刀鞘扭轉左外方,以柄側面(平面)撞擊對手之手甲,此時右足踏出。
二、撞擊後,瞬即用左手拉鞘,刀尖脫離鞘口同時,身體向左迴轉,對著後面對手成左半身,將刀尖前端附近刀棟,貼著左胸前架構,上身保持端正,左足踏出,右肘充分展伸,刺擊對手心窩。
註:撞擊對手甲右拳,要瞬即開始拉鞘。
刀拔出同時,將刀尖附近刀棟,貼住左胸部位,刃部向外水平架構。
刺擊對手心窩時,右肘要充分展伸,但身體保持左半身姿勢,左手握住鞘口,移至臍前,刺擊時右肩不超出左肩。
三、刺擊後,刀抽出心境,由左,振舉頭頂同時,左手移握刀柄,一面將身體向右鏇轉正對右斜前對手,同時左足踏出斬擊其正面。
註:鏇轉斬砍其面部時,注意身體平穩,不要搖幌,因此要特別留意,足步的運行。
刀斬下時,刀位保持水平(以下同)。
四、確實斬下後,保持原姿勢,左足為軸,鏇轉正對右斜後對手,架開來刀姿勢,將刀振舉頭頂,右足踏出,斬砍其面部。
註:此時,亦注意足部之運行和斬下之方向。
五、斬下後,繼即以右足為軸,向左鏇轉180度,一面正對左斜前對手,刀振舉至頭頂,一面面對左斜前對手,刀振舉至頭頂,左足踏出,稍移左側站穩,右足踏出斬擊其面部。
六、砍倒最後對手後,緩慢地將右足引退,同時採取左上段架構,表示殘心。
七、殘心後,引退左足,一面左手離柄,移至左腰帶,同時將刀依袈裟方位振下行振血。
八、左手離左腰帶,移握鞘口,保持振血姿勢納刀。
九、刀納畢後,後足(左足)移靠前足併攏,右手離柄復佩刀姿勢。
相關詞條
-
絕望之塔
絕望之塔是網路遊戲《地下城與勇士》中,泰拉文明遺留下來的宇宙飛船(創世紀號)。泰拉人艾澤拉·洛伊(暴戾搜捕團團長)移居阿拉德時乘坐的飛船。現為暴戾搜捕團...
詳細信息 具體規則 背景故事 每層介紹 -
重生之惡魔獵人
《重生之惡魔獵人》是頹廢龍寫作的一本非常經典的修真小說,也是一部歷史軍事、遊戲競技類小說。:穿越後的獵魔人,本以為憑他的資質也就是一輩子碌碌無為,但開啟...
網路小說 書籍成就 內容簡介 章節目錄 初章卷一:起始 第一章 獵魔人 -
霹靂震寰宇之刀龍傳說
霹靂系列乃因每出劇名皆有「霹靂」二字得稱,以1984年「霹靂城」為最初創始,然現為大家所熟悉認知的霹靂布袋戲,系指1988年「霹靂金光」以降,以素還真一...
劇情介紹 精彩劇照 相關介紹 音樂 製作發行 -
網遊之超級記者
第一百一十章、不行! 第二百八十四章、走! 第三百一十六章、一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品榮譽 作者的其它作品 章節閱讀 -
一騎當千:雄辯之拳
2008年發行的PSP遊戲,簡稱一騎當千EF,是Marvelous Interactive改編自日本大人氣ACG系列《一騎當千》的爆乳激烈戰鬥遊戲的第二...
故事背景 遊戲系統 登場角色 -
拔刀術
的也必然是拔刀術(居合術)。拔刀術的技法並不僅限於單純的拔刀出鞘之術...太刀和懷劍(即短刀)的拔刀技術。古流拔刀術(居合術)與古流劍術被同稱為...發展歷程 拔刀術 日本古武道中的拔刀術又稱居合術,其起源來自於中國雙手...
發展歷程 原理 講究 修練事項 刀法特點 -
新鬼武者:夢之覺醒
蒼鬼: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個機關,是一人在上,一人在下的方法。 流程:先往回走,可以拿到一個“鬼石”。
引言-- 人物介紹 特設 攻略: -
龍之傳奇
《龍之傳奇》是由綠谷網路歷開發的首款2.5D奇幻網遊大作。遊戲背景以《山海經》、《搜神記》等神話著作為藍本,為人類與神族、魔族、獸族之間營造了一個共存的...
遊戲簡介 遊戲特色 遊戲背景 系統玩法 技能介紹 -
居合道
直到明治中期,被後世稱之為現代居合的始祖中山博道先生才將居合之術再一次...的"空手入白刃"。柳生新陰流不贊成以殺戮來磨鍊劍技。在《活人劍》及《無刀之卷...刀術和“無刀取”究竟有何關係呢? 通過快速的拔刀在對手拔刀前的一瞬間擊倒...
楔子 誕生 禮法 劍法淺析 居合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