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嗝

拍嗝

當寶寶喝完奶後,由於胃裡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所以就會造成胃部壓力,出現溢奶、吐奶現象。因此爸爸媽媽應及時幫寶寶拍打嗝,把氣體排出。只要減少了胃裡的壓力,自然就能夠減輕吐奶、溢奶的情況和次數。如果幫寶寶拍打嗝有困難,那么爸爸媽媽就應該將寶寶直立抱起,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鐘,然後將枕頭墊高,讓寶寶右側躺下,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在餵奶過程中經常給寶寶拍嗝,甚至在寶寶還沒出現不舒服的時候。

基本信息

原因

拍嗝拍嗝
因為暫時停止餵奶和不斷改變姿勢能減緩寶寶的吞咽,以及減少他吞進去的空氣。如果你是人工餵養寶寶,就每150ml拍嗝一次。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就在換一邊乳房餵奶時,進行拍嗝。 經過一些嘗試後,你會發現下面所介紹的方法也很有效:

將寶寶的頭輕輕靠在你的肩膀,同時支撐著他的頭和後,另一隻手輕輕地拍他的後背。如果幾分鐘後,他仍然沒打出飽嗝,那就繼續餵奶。不用擔心,不是每次拍嗝都能拍出的。當餵完奶後,繼續重複上述方式,還要讓寶寶保持直立姿勢10—15分鐘,這樣就能預防溢奶。

讓寶寶坐在你的大腿上,一隻手從前面支撐著他的胸和頭部,另一隻手輕拍他的背。

讓寶寶背朝上地躺在你的大腿上,支撐著他的頭,讓頭高過他的肩,輕拍他的背或者在背上輕輕地畫圓圈。

正確手法

方法1
爸爸媽媽一手托住寶寶的頭,另一手支撐寶寶的屁股,將寶寶豎著抱起來,調整好位置,讓寶寶的臉可以靠在大人肩膀上。手掌略為拱起,呈半圓弧、類湯匙狀,用空掌的方式輕拍寶寶背部,從背脊或腰部位置,由下往上拍,利用震動原理,慢慢地將寶寶體內的空氣拍出來。
方法2
讓寶寶坐在爸爸或媽媽的大腿上,身體側面稍微靠著爸爸或媽媽的胸口,媽媽用虎口托住寶寶的下巴,另一隻手先在寶寶背部輕柔畫幾個圓圈後,同樣以空掌的方式輕拍寶寶背部。
正確幫寶寶沖配方奶,預防吸入過多空氣
在幫寶寶沖泡奶粉時,應先加入適量的溫水,再加入奶粉,這樣可避免奶粉結塊,造成奶嘴阻塞而使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另外,搖勻奶瓶時最好握住奶瓶側身,以左右搖的方式進行,避免上下搖動而增加奶瓶內的氣體。
把奶嘴放入寶寶的口中時,應至少讓寶寶含住2/3,並確定是否放在了寶寶的舌頭上,否則奶水會溢出,而且容易讓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對於經常脹氣的寶寶,可適當選用防脹氣奶嘴、奶瓶。
方法3
用手指托著寶寶的顎骨,扶BB坐直約90度,將手掌微微併攏,呈空心狀,從BB背部由下往上掃,直到BB嗝氣。不一定是拍,可以是掃的手法,但要留意不要太用力,用力過大也會造成吐奶。
方法4
寶寶吃好奶以後,就讓她上身直立,抱一會兒。因為寶寶還小,脊椎發育還不完善,所以一定要托好她的後背、脊椎以及頭頸。一般來說,這樣十幾二十分鐘後,寶寶也會打嗝;或者媽媽端坐著,一隻手托住寶寶的脊椎、頭頸,也讓她上身呈“坐”的姿勢,媽媽的另一隻手托住寶寶的下巴,這樣寶寶會很快打出嗝來。

吸入空氣

寶寶小時候吃過奶,也很容易吐奶。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吃母乳時,可能一時沒吸出來,吸進了一些空氣;二、奶粉餵養時,我們在沖泡奶粉時把奶瓶搖晃得太厲害,起泡了,其中帶入了不少空氣。所以暖暖吃了以後就容易吐奶。後來,我就在母乳餵養時,先擠出一些母乳,以後斷奶後在沖泡奶粉時不用力搖晃奶瓶,這樣暖暖吸入的空氣少了,就不易脹肚或是吐奶了。

搖晃症

拍嗝拍嗝
嬰兒搖晃症候群指的是在短時間內劇烈地搖晃寶寶或經常用力搖晃寶寶對寶寶造成的一系列傷害。月齡小的寶寶,頸部尚不能很好地支撐頭部,在不同方向劇烈地加速與減速晃動下,寶寶的頭部雖沒有直接撞到堅硬的物體,但也會造成腦部傷害。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嬰幼兒因為外力傷害而導致死亡或肢體障礙的主要原因。當寶寶被劇烈搖晃後,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包括不安、嗜睡、不停地流口水、四肢無力、抽搐痙攣、嘔吐,乃至呼吸加快、體溫下降和心跳過慢,嚴重者呈現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

注意事項

幫寶寶拍嗝時,照顧者一定要注意自身力道的控制,畢竟新生兒還有很多器官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尤其是如果拍打的位置不正確,誤拍打到腰際兩側的腎臟時,就會傷害到寶寶的器官。寶寶喝完奶後不要搖晃寶寶,劇烈的搖晃容易讓寶寶眩暈,導致寶寶變成“Shake Baby”,產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症狀,畢竟寶寶的腦部器官仍相當脆弱,搖晃太劇烈,很可能有腦出血的危險。哄寶寶入睡時抱著輕輕地搖晃一會兒無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