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就
保爾拉法格是法國和國際工人運動活動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家,法國工人黨和第二國際創建人之一。生在古巴聖地亞哥一個法國葡萄種植園主家庭。1851年,隨全家返法,曾進巴黎大學醫學院學習。後到倫敦攻讀醫學,1868年任外科醫生。到倫敦後,他結識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成為馬克思主義者。1866年,加入第一國際,任總委員會委員兼西班牙通訊書記。1868年4月,與馬克思的次女勞拉結婚。10月,回巴黎參加建立第一國際法國支部。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拉法格在波爾多組織了保衛公社的鬥爭。公社失敗後,他逃亡到西班牙。1879年,同J.蓋得一起創建法國工人黨。80年代末,參與第二國際的籌建工作。在工人運動中他與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伯恩斯坦修正主義和A.-E.米勒蘭的叛變活動進行了堅決鬥爭。
拉法格反對新康德主義和哲學上的修正主義,捍衛和宣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拉法格還批判了J.饒勒斯的修正主義哲學觀點。拉法格指出,是經濟的必然性而不是正義觀念引導人類前進,資本主義生產的經濟力量必不可免地要把社會引到共產主義。在反對法國當時流行的無政府主義的鬥爭中, 拉法格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堅持科學的國家觀, 強調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必然性。拉法格深入研究了大量的哲學問題,特別是觀念的起源問題。他用事實說明:人們有關物體的觀念、數和形的觀念等都是經驗和實踐的產物;關於上帝、鬼神、天堂、地獄等宗教觀念,不是先天的,它們是人和人之間關係歪曲的幻想的反映。他還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論述了美學和文藝批評的根本問題,反對把文學、藝術同產生它的經濟基礎割裂開來, 反對“為藝術而藝術”,反對自然主義等。
人物作品
拉法格在理論上也還有一些缺陷,如沒有充分理解和重視唯物辯證法,有時陷入形上學機械論;把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稱為經濟決定論等。著有《馬克思的經濟唯物主義》、《宗教和資本》、《唯心史觀和唯物史觀》、《財產及其起源》、《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和康德的唯心主義》、《思想起源論》等。
人物生平
19世紀巴黎的拉丁區是一個大學雲集的文化區,這裡的學生在反對路易·波拿巴的第二帝國的鬥爭中起到了先鋒作用。人們稱拉丁區的大學生為“拉丁區之獅”。保爾·拉法格就是一頭“拉丁區之獅”。
1842年,拉法格生於古巴島的聖地亞哥。9歲時來到法國波爾多。他生活的年代正是路易·波拿巴在法國實行軍事專制統治的時期。殘暴的警察統治引起了拉法格的強烈不滿和憤怒反抗。他在巴黎大學醫學院求學時,積極參加反對路易·波拿巴的第二帝國的鬥爭,很快成為學生運動的帶頭人。他和進步青年共同組織了秘密革命團體“未來社”,經常著文抨擊路易·波拿巴的殘暴統治,主張共和,反對帝制。
1864年底,巴黎建立了國際工人協會支部,拉法格參加了這個支部,並成為它最活躍的一員。後來,拉法格由於公開號召法國青年推翻獨裁統治,被學校開除了學籍,不得不來到倫敦,以便完成他的學業。在倫敦的幾年生活,是拉法格思想轉變的關鍵時期。他一邊進大學繼續學醫,一邊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並開始與馬克思交往,聽取馬克思的教誨,學習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從此,拉法格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
1868年,拉法格與馬克思的二女兒勞拉(1845年9月26日出生)在倫敦舉行了婚禮。對馬克思來說,拉法格不僅是他的女婿,而且也是一位有才華的得力助手,是自己的精神遺產的忠實衛士。
1870年,拉法格返回巴黎,把精力都集中在國際巴黎各支部的活動中,同年4月,巴黎各支部召開聯合大會,成立了巴黎聯合會,拉法格當選為聯合會委員。此後,拉法格又抵達波爾多,在工人中積極開展活動,改組了國際波爾多支部,使這個支部發展成為設有許多機構的巨大組織,擁有幾百個會員。1889年7月,在巴黎舉行了國際社會主義工人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標誌著第二國際的成立。拉法格被選為大會組織委員會書記,為創建第二國際作出了貢獻。拉法格在法國孜孜不倦地宣傳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他不辭辛勞,不怕坐牢,奔走全國各地,參加大型辯論會,發表演說,批判階級敵人對馬克思主義的歪曲和攻擊。拉法格把傳播馬克思主義作為神聖的使命,成為巴黎這個光明之城的一盞明燈。
人物經歷
拉法格一生坎坷不平,曾受過經濟上、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無數磨難。反動政府多次迫害他,曾兩次把他投入監獄。但他始終充滿著樂觀主義精神,頑強地堅持鬥爭。拉法格夫婦早就商定,當他們年邁體衰,不能為黨工作時,就自動離開人間。1911年11月25日,即將年滿70歲的拉法格和勞拉,雙雙注射了氫氰酸毒劑,在自己的臥室里平靜地與世長辭。拉法格在遺書中寫道:“我懷著無限歡樂的心情死去,深信我為之奮鬥了45年的事業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取得勝利”。
巴黎光明之城的一盞明燈自行熄滅了。
社會評價
理論上的主要功績是反對新康德主義和哲學上的修正主義,捍衛和宣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拉法格還批判了J.饒勒斯的修正主義哲學觀點。拉法格提出了兩種環境論,闡述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認為只有經濟發展的必然性才對思想觀念的形成和社會歷史的發展起決定作用。人類社會的政治制度、宗教、哲學、文學等都植根於經濟環境中。拉法格深入研究了思想起源問題,指出人們的觀念都是經驗和實踐的產物,即使是關於上帝、鬼神、天堂、地獄等錯誤的宗教觀念,不是先天的,也不過是對人和人關係的歪曲和幻想的反映,認為把思想、觀念的相對獨立性誇大為絕對獨立性,顛倒思維和存在的真實關係,這是唯心主義哲學的認識論根源。在反對法國當時流行的無政府主義的鬥爭中,拉法格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堅持科學的國家觀,強調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必然性。在美學上堅持藝術的現實主義原則,認為藝術是特定社會集團利益的表現,具有時代性,反對把文學、藝術同產生它的經濟基礎割裂開來,反對“為藝術而藝術”,反對自然主義等。
拉法格在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歷史、宗教和語言學等方面也都有一定造詣,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一定貢獻。但在理論上把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稱為“經濟決定論”,忽視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沒有把辯證法套用於認識論,在某些場合把社會實踐與科學實驗混為一談;在農民問題上缺乏階級分析,往往把農民看作是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