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鄭和的商船逐漸沉沒之際,慌忙之中,船上的數百人紛紛拋出載運的小船逃命,並從大船上快速搬下瓷器和絲綢。他們之中有水手、廚師、醫生、文人和各種手藝人。他們約有400人劃向帕泰島,沿著雜草叢生的海岸線在上加村附近登入,並用隨身帶的中國瓷器和絲綢與當地人交換食物和財物。後來,除40人留在上加村外,其餘人分兩路走了。約100人向西來到了帕泰村,260人北上了西遊村。
由於當時的交通和通訊狀況,失蹤者雖然無法與明朝廷取得聯繫,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仍滿懷希望沿著東非海岸一路漂泊,想藉此得到祖國的訊息,或是從此獲得搭救。當一切努力都化作泡影之後,他們逐漸與當地女子成家,入鄉隨俗,落地生根。他們中就有人來到了拉木群島,馬林迪和蒙巴薩。以至今日,在這些地方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人的後裔。
今天的拉木人,依然將中國瓷杯作為他們的咖啡杯。拉木島上的馬湯多尼村,以製作小型木舟和編織各種草墊與籃子著稱。小型木舟與中國南方的小漁船十分相似。
與拉木島近在咫尺的帕泰島上有帕泰、上加、西遊、法扎和春杜瓦幾個村子。那裡終年沒有電,村民夜裡仍用煤油燈照明。島上只有一台小型發電機,專供清晨高音廣播提醒人們做祈禱及晚上觀看錄象時使用。大家所知道的今天的中國是從看武打片開始的。李小龍、李連杰、成龍的名字在這裡家喻戶曉。帕泰島上不產蔬菜,每每都要出海到較近的拉木島上去買。由於交通不便和經濟原因,帕泰島上的人常年吃不到蔬菜。
帕泰村就中國人而言,目前只剩下三戶了。他們的房屋的樣式和中國的建築風格相仿,使用的是雙扇木門。瓦法茂(Wafamau)是他們的共同姓氏,也成為帕泰島上“中國人”的代稱。瓦法茂人由於他們的祖先當時帶來的瓷器和絲綢為他們奠定了基礎,現在他們每家都有自己的地,加上比較勤勞,生活也就較為寬裕。他們中間也有人以捕魚為生,或是做水果生意。這一帶的主食是玉米和香蕉。
西遊村是島上最大的村莊,現約居住著3500人。據當地的老人們物角作為火罐的拔罐療法,還有治拉肚子的“薑片泡‘茶'”,骨骼脫臼後的復位術等等。據說這些都是他們的祖先從中國那裡學來的。
鄭和時代,以中國的國力和海上力量,完全可以讓世界為之稱臣。然而,鄭和下西洋後,強大的中國正是因為採取了自我封閉的政策,不僅使自己失去了開拓世界的良機,同時,也與世界的發展逐漸拉開了距離。
相關詞條
-
馬德拉島
馬德拉島,隸屬葡萄牙,位於非洲西海岸外,屬亞熱帶氣候,由含火山的群島組成。由馬德拉島、聖港島和兩個渺無人跡的小島組成。位於里斯本西南約1000千米,離摩...
概述 歷史沿革 特色 地理環境 經濟 -
伊斯帕尼奧拉島
伊斯帕尼奧拉島是加勒比地區第二大島嶼,屬於西印度群島,是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大部分領土所在地,由哥倫布發現。
簡介 歷史 地理 -
瓜島爭奪戰
瓜島爭奪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對日本發動的戰役。戰役由1942年8月展開,到1943年2月日本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全面潰退結束。
戰爭簡介 戰爭背景 戰爭過程 戰爭結果 戰爭分析 -
巴拉望島
巴拉望島是菲律賓西部島嶼,地勢狹長,面積1.1785萬平方公里,人口31.1548萬,巴拉望島和周圍數千個小島仍是原始的自然生態,因此被稱為“海上的烏托...
建制沿革 地理環境 人口民族 經濟概況 風景名勝 -
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
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太平洋戰爭期間,日、美兩國軍隊於1942年8月-1943年2月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進行的島嶼爭奪戰。中途島海戰後,日軍為奪回...
戰爭概述 戰場簡介 戰爭背景 戰爭過程 人員傷亡 -
瑪木堤島
“潛水者的天堂”是瑪木堤島(Mamutik)的別名,瑪木堤島是馬來西亞東姑阿都拉曼公園5個島中最小的一個,是潛水者的天堂。
簡介 東姑阿都拉曼公園 -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
戰役背景 戰役經過 戰役結果 戰役影響 影視作品 -
芙拉薇莉島
芙拉薇莉島位於馬爾地夫群島中北部地區的Raa環礁,Furaveri島度假村和水療中心的面積有23公頃,島嶼四周被潔白的細沙、翡翠般的瀉湖所包圍,島的周圍...
基本內容 島嶼簡介 房型介紹 餐廳酒吧 娛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