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轉移

投資轉移是企業(轉出方)將投資讓與或交付給該金融資產發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轉入方)的行為。

原因

繆爾達爾的地理二元經濟理論提出,發達地區的產業集中超過一定限度後,往往會出現規模報酬遞減現象,這些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乃至人力資源將會逐步向其他區域特別是欠發達地區擴散,以尋求利潤空間的增加,從而產生產業的轉移。

而早在繆爾達爾之前,馬克思就曾提到1855年至1857年英國的對外貿易逆差“唯一可能使英國真正感到不安的,是英國顯然不能在國內為它的巨額資本找到足夠廣闊的場所,因而不得不愈來愈大量地出借這些資本”列寧也曾指出:“在先進的國家裡出現了大量的‘過剩資本’” 這些過剩的資本會“輸出到落後的國家去,以提高利潤。在這些落後國家裡,利潤通常都是很高的,因為那裡資本少,地價比較賤,工資低,原料也便宜。其所以有輸出資本的可能,是因為許多落後的國家已經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的流轉,主要的鐵路線已經建成或已經開始興建,發展工業的基礎條件已有保證等等。其所以有輸出資本的必要,是因為在少數國家中資本主義‘已經過度成熟’, 有利可圖的投資場所已經不夠了”。

顯然,投資轉移的主要原因就是投資本身的原因,即資本對利潤的追逐。只要能夠獲得利潤,那么,除非存在妨礙資本流動的障礙,否則資本自然地就會流動到利潤較高的地方去。

因此,投資行為本身就蘊含著投資轉移的可能。而投資轉移能夠從可能性變為現實性,就在於隨著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發展,資本積累目益增加,當地可供資本投資的空間愈發不足,巨額資本需要到其他地方尋求投資機會。而相對落後的國家出於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也歡迎已開發國家的資本前往。

同時,對外投資本身對於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從事對外貿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馬克思在談到英國對印度的統治時曾經提到:“英國工業愈是依靠印度市場,英國廠主們就愈是感到在他們摧殘了印度本國的工業之後必須在印度造成新的生產力。一味向某個國家傾銷自己的工業品,而不讓它也能夠銷售某些產品,那是不行的。英國廠主們發現,他們的生意不是增加,而是正在衰退。...工業巨頭們發現,使印度變成一個生產國對他們有很大的好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就要供給印度水利設備和內地的交通工具。現在他們正打算在印度布下一個鐵路網。...英國的工業巨頭們之所以願意在印度修築鐵路,完全是為了要降低他們的工廠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他原料的價格”。而在鐵路修築起來之後,印度的工業也必然要發展起來,除了降低原料的價格外,英國資本家還可以得到兩大好處:一是獲得在印度直接投資某些工業的利潤;二是獲得印度因為本國工業的發展而增加的對英國工業品的購買能力所帶來的英國商品出口的收益。

因此,列寧才會發現:“對自由競爭占完全統治地位的舊資本主義來說,典型的是商品輸出。對壟斷占統治地位的最新資本主義來說,典型的則是資本輸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已開發國家沒有按照所謂比較優勢原理直接放棄其喪失了比較優勢的所謂邊際產業,而是將其轉移到開發中國家和地區繼續從事生產。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對外投資轉移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繞過關稅和原產地配額控制等貿易壁壘。如果進口國對最終產品徵收高額進口關稅或實行原產地進口配額控制,就有可能會促使出口國的生產企業將全部的生產過程或最後裝配的過程轉移到進口國或其他受限較少的國家完成,從而實現投資轉移和產業轉移。“中國‘入世’後國際間貿易摩擦的增加和我國出口產品遭遇貿易壁壘的增多,又促使了製造業領域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從而帶動了與製造業相關聯的交通運輸、倉儲物流等領域投資的擴大”。

最後,一國貨幣大幅升值,致使國外資產變得非常便宜,也會引起大量的對外投資和投資轉移。1985年,“廣場協定”(Plaza Accord)簽訂後,目元大幅升值,本跨國公司藉助這一機會在生產和製造業、金融業、不動產及服務業等三大領域全面推進海外直接投資,特別是大量在美國進行兼併收購,大有買下整個美國的勢頭。

關係

一般來說,一件普通的商品“或者是由各個獨立的局部產品純粹機械地裝配而成,或者是依次經過一系列互相關聯的過程和操作而取得完成的形態”因此,這裡我們所說的產業轉移,是指那種商品生產的某個獨立的或若干個獨立的局部產品部分的生產或商品生產過程的某個或若干個加工階段, 從已開發國家或地區向開發中國家或地區進行的產業轉移。這種產業轉移在國與國之間發生時, 一般會帶來兩國間投資和貿易的變化。

1.投資轉移和產業轉移的相關性

在馬克思看來,產業資本要獲得收益,必須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產業資本執行貨幣資本的職能。資本家作為買者出現於商品市場和勞動市場,他的貨幣轉化為商品或所謂的生產要素。第二階段:產業資本執行生產資本的職能。資本家用購買的商品或生產要素從事生產活動,生產出新的商品。第三階段:產業資本執行商品資本的職能。資本家作為賣者回到市場,他的商品轉化為貨幣。“因此,在這裡,貨幣資本,商品資本,生產資本,並不是指這樣一些獨立的資本種類,這些獨立的資本種類的職能形成同樣獨立的、彼此分離的營業部門的內容。在這裡,它們只是指產業資本的特殊的職能形式,產業資本是依次採取所有這三種形式的”。當產業資本的這三個階段或三種形式發生跨國家或地區的移動時,我們就注意到發生了產業轉移或投資轉移的現象。

第一,如果產業資本在生產資本這個階段發生跨國家或地區的移動時,就出現典型的產業轉移現象,生產過程從一個國家或地區轉移到了另一個國家或地區,如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的生產線或生產技術轉移到開發中國家或欠發達地區,在開發中國家或欠發達地區從事生產。

第二,如果產業資本在商品資本這個階段發生跨國家或地區的移動時,就出現了典型的國際貿易現象,這時可能出現也可能不出現產業轉移的現象。如果進行國際貿易的是最終產品或購買方原本從事生產就需要的中間投入品或資本品就不會引起產業轉移;如果進行國際貿易的是購買方原本沒有的中間投入品或資本品,如新的生產線設備,就會幫助購買方建立新的產業,從而引發產業轉移,儘管轉移的不是設備的生產,而是使用這種設備進行生產的產業。

第三,如果產業資本在貨幣資本這個階段發生跨國家或地區的移動,如開發中國家或欠發達地區向已開發國家或地區借款,或在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的資本市場發行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時,就出現了典型的投資轉移現象,這時可能出現也可能不出現產業轉移的現象。如果貨幣資本只是用來兼併收購當地現有的產業並繼續在該國從事生產,或者只是在當地從事非流通的產業如不動產或餐飲、超市等,就不出現產業轉移的現象,只是替代該國原有或潛在的資本獲得投資收益;如果投入的貨幣資本用來購買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生產要素並將其移入貨幣資本的投入地從事生產,如開發中國家的企業到已開發國家發行股票並用獲得的資金(此時即出現已開發國家的投資轉移),收購已開發國家的技術或設備回到開發中國家進行生產,或者投入的貨幣資本是用來收購當地的生產要素並將其帶回投入貨幣資本者的母國或所在地進行生產,如開發中國家的企業收購已開發國家的企業,然後將其生產設備運回國內生產等,則出現產業轉移的現象。在資本流動的三種形式中,貨幣資本的流動日益成為主要的資本流動方式。“1995~2001年,證券投資規模在全球資本流動總額中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2%上升至2001年的75%以上,並有繼續上升的態勢;1995年跨國兼併金額為2000多億美元,2001年達到3500億美元左右”。

總的來說,投資轉移與產業轉移,都是資本跨國家或地區進行流動的方式,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已開發國家在開發中國家的投資尤其是直接投資,一般是伴隨著資本輸出的較先進技術產業的輸出,或者說已開發國家較高發展水平的產業向開發中國家較低發展水平的產業投資對開發中國家產業結構發生影響”。

2.產業轉移與投資轉移的異向性

儘管產業轉移與投資轉移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而且投資轉移使得產業轉移成為可能,但是,一方面,投資轉移並不必然帶來產業轉移,尤其是在一些跨國金融投機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投資轉移;另一方面,即使投資轉移與產業轉移相伴發生了,但是,它們的方向卻可能是相反的。例如,中國南京汽車集團公司收購英國羅孚(MG—Rover)汽車公司就是這樣的一個案例。從產業轉移來看,這是中高端汽車產業從英國向中國轉移:從投資轉移來看,則是資金從中國向英國轉移。這二者的方向是相反的,而通常的產業轉移與投資轉移的方向一般是一致的。這是因為,通常的產業轉移都是在已開發國家為了自身利益而進行的轉移,開發中國家只能被動地接受,而這次是開發中國家為了自身的產業結構升級主動進行的產業轉移。這種主動式產業轉移更符合開發中國家產業升級的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