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性認同與內攝性認同

投射性認同與內攝性認同

《投射性認同與內攝性認同》是2011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衛·沙夫(David E. Scharff )。

編輯推薦

由沙夫編著的《投射性認同與內攝性認同》內容介紹:關於“投射性認同”這個概念,我們知道克萊因(Klein)首先提出了此概念,西格爾(Segal)則進一步詳細闡述了它。我們發現這個概念在臨床上很有用,因為它提出了一種思考的角度,讓我們來反思無意識的人際溝通和患者對治療師的影響。

內容簡介

“投射性認同”和“內攝性認同”,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就是說明人類的心態相互“感染”的機制。

來訪者的情緒、感受、欲望會感染到治療師,治療師的情緒、感受、欲望也會感染回去給來訪者。

作為治療師,就是要積極主動地願意接受來訪者心態的感染,願意感染對方傳遞過來的抑鬱、焦慮、憤怒、仇恨、絕望、痛苦、悲哀等等,然後在內心通過對這些情緒的投射認同與內攝認同進行正念觀察,產生理解接納,帶著悲憫慈愛。

如果是一個完美的精神分析過程,治療師再把正念觀察,理解接納,悲憫慈愛這三種心態“傳染”回去給來訪者。

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療的過程。

——李孟潮

作者簡介

作者:(美)沙夫 譯者:聞錦玉、徐建琴、李孟潮

大衛·沙夫,國際心理治療機構的聯合主任,美國喬治敦大學和健康科學統一服務大學的精神病學臨床教授。他是國際著名的精神分析取向的家庭與婚姻治療師,國際精神分析協會會員。

吉爾·沙夫是大衛·沙夫的妻子,他們夫婦二人共同創辦了國際心理治療機構。他們關於客體關係治療的專著多達26部,其中《精神分析中的投射性認同》和《精神分析中的客體關係與自我》也即將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萬千心理”出版。

目錄

第1章 治療師的自體運用

第一部分 投射性認同和內攝性認同的理論

第2章 投射性認同概念的發展

克萊茵的“投射性認同”的概念

後繼貢獻者們:賈菲、馬林和格羅特斯汀

反對使用術語:邁斯納

近期貢獻者

家庭研究的貢獻:津納和夏皮羅

來自心身醫學和性治療研究的貢獻

投射和投射性認同:對它們範圍的評論

對定義的總結

投射和投射性認同之間的各種區分

有進一步貢獻的一些概念

結論

第3章 被遺忘的概念——內攝性認同

內攝

認同

結合和內攝

不加選擇地內攝性認同

內攝性認同和對投射重返的恐懼

內攝的功能:防禦和構建架構

專業術語的區別使用:認同、內攝、合併和內在化

第4章 投射性認同和內攝性認同的整合觀點

投射性認同

內攝性認同

內攝、內攝性認同、投射、投射性認同

同伴關係中的投射性認同和內攝性認同過程

第二部分 個人伴侶家庭發展過程中的

投射性認同和內攝性認同

第5章 家庭中的投射性認同和內攝性認同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第6章 投射性認同和內攝性認同,愛情和內在伴侶

浪漫的伴侶

內在伴侶的發展

恩愛的內在伴侶對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婚姻關係中的內在伴侶

個體和移情中的內在伴侶

第三部分 文化中的投射性認同和內攝性認同

第7章 團體和社區中的投射性認同和內攝性認同

在樣本機構中

在社區中

第8章 藝術和媒體中的投射性認同及內攝性認同

第四部分 通過投射性認同和內攝性認同的治療師自體運用

第9章 個體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中

反移情的理論和技術

客體關係理論之前的反移情理論

反移情中的投射性認同

第10章 伴侶和家庭治療中的移情與反移情

情境性移情和聚焦式移情

情境性反移情和聚焦式反移情

忍受負面情境的能力

家庭諮詢中的反移情

第11章 通過利用反移情對投射性認同和

內攝性認同的教學模型

對於家庭系統評估中的反移情教學模型

在督導中處理反移情

第12章 精神分析中投射性認同和

內攝性認同過程中的治療行為

經典理論的遺產

克萊因學派的觀點

英國獨立學派的觀點

對分析氣氛的分析

主體間性知道

從屬性解釋

來自母嬰互動的貢獻:比昂、溫尼科特、洛瓦德

客體關係的人格觀和治療觀:費爾貝恩

來自實踐的例子

相互內攝性認同和投射性認同:在移情中療愈客體

分析師作為被利用的客體

索引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