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位於小腿後側正中線,膕橫紋中點下6寸處。
解剖
承間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比目魚肌。淺層布有小隱靜脈,腓腸內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後動、靜脈,腓動、靜脈和脛神經。
主治
小兒麻痹後遺症。
操作
直刺2~3寸,針感酸麻。灸3~7壯,或溫灸5~15分鐘。
附註
本穴位於膀胱經承山穴與承筋穴之間。
相關論述
《常用新醫療法》:“承間,取法:承山與承筋穴之間。主治:小兒麻痹後遺症(能恢復肌力)。針法:直刺2~3寸。”
承間,經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醫療法手冊》。位於小腿後側正中線,膕橫紋中點下6寸處。淺層布有小隱靜脈,腓腸內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後動、靜脈,腓動、靜脈和脛神經。主治小兒麻痹後遺症。直刺2~3寸,針感酸麻。灸3~7壯,或溫灸5~15分鐘。
位於小腿後側正中線,膕橫紋中點下6寸處。
承間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比目魚肌。淺層布有小隱靜脈,腓腸內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後動、靜脈,腓動、靜脈和脛神經。
小兒麻痹後遺症。
直刺2~3寸,針感酸麻。灸3~7壯,或溫灸5~15分鐘。
本穴位於膀胱經承山穴與承筋穴之間。
《常用新醫療法》:“承間,取法:承山與承筋穴之間。主治:小兒麻痹後遺症(能恢復肌力)。針法:直刺2~3寸。”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亦是合穴,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主治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泄瀉,痢疾,...
簡介 緣由 別名 定位 解剖承姓少見,卻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周時衛國大夫成叔承之後。歷史階段上以千乘為郡望。並有春秋時晉國有承盆疽,後漢有侍中祭酒承宮,宋有威儀節度使承之...
基本概述 讀音介紹 姓氏淵源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以穴位而言,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具體的穴道作用各有不同,一些書的描寫中,有時點中對方死穴昏穴...
武術篇 武術的起源與發展 武術篇 馬步 武術篇 沙袋 武術篇 打坐 武術篇 吐納華佗夾脊穴,是中國古代華佗醫生用於治病的一種醫術。夾脊穴的使用最早見於《素問·刺瘧》:“十二瘧者,……又刺項以下俠脊者必已“。但是在臨床運用中,夾脊穴被不時擴大。
基本簡介 穴位 對應症狀 臟腑關係承筋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屬足太陽膀胱經。
治療方法 刺灸法《針灸經外奇穴圖譜是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發行郝金凱著作的實體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雲間三子新詩合稿》九卷,又名《三子詩選》、《三子新詩》、《雲間三子詩集》。《全集》本除《凡例》稱為《三子新詩》外,余皆簡稱為《三子詩稿》。
雲間三子新詩合稿 《雲間三子新詩合稿》陳子龍作品選余承業,字懋賢,號草池,蒙古族,四川青神人,生於明弘治已未年(公元1499年)四月二十六日申時,卒於萬曆甲戌年(1574年) 七月二十一日卯時,葬青神縣...
人物簡介 史料記載 家族關係 墓葬、碑誌 楊慎《升庵全集》記載熱不能涼, 兩膝難伸屈,針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魚腹,月專下分肉間...穴位部分作用摘要: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兩筋間。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難,腳氣膝下腫,戰慄腿疼酸,霍亂轉筋急,穴中刺必安。呆痴針與灸,用此沒疏虞陽...
穴位部分作用 如何找準穴位 穴位分布 穴位療法 按摩身體穴位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