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下學上達語

《批下學上達語》是明代詩人李贄創作的一篇古文。

作品原文

“學以求達”,此語甚不當。既說離下學無上達,則即學即達,即下即上,更無有求達之理矣,而復曰“求達”,何耶?然下學自是下學,上達自是上達,若即下學便以為上達,亦不可也。而乃曰“學以求達”,是果即下學以求達耶,抑別有求達之學耶?若即學求達,當如前詰;若別有求達之學,則剜肉作瘡,尤為揠苗之甚矣。故程伯子曰:“灑掃應對,便是精義入神。”曰:“便是。”則是即學即達也。然又曰:“人須是識其真心。”夫真心不可以識識,而可以學求乎?不可以學求,則又是離學而後有達也,故謂學以求達者非也。離學者亦非,即學者亦非,然則夫子何自而上達乎,此顏子所以終身苦孔之達矣。不曰“即學即達”,不曰“離學而達”,亦不曰“學以求達”,而但曰“下學而上達”,何其意圓請圓,令人心領神會而自默識於言意之中也。今觀灑掃應對,雖下愚之人亦能之,唯不能達乎其上,是以謂之下學也,是以謂之百姓也,是以謂謂之鄙夫也,是以謂之凡民也,是以謂之但可使由也。 至於精義入神, 則自然上達矣。上達,則為聰明聖智,達天德之人矣。是以謂之曰“形而上”也,謂之曰“可以語上”也,謂之曰“君子上達”也。雖顏子大賢,猶曰“未達一間”,曰“其殆庶幾”,況他人哉!則夫子之自謂莫我知,自謂唯天知者,信痛悼之極矣。
蓋世之學者,不是日用而不知,則便是見之為仁智,而能上達者其誰也?夫學至上達,雖聖人有所不知,而凡民又可使知之乎?故曰“吾有知乎哉”。雖聖人有所不能,而凡民又可使能之乎?故曰“民鮮能久矣”。民之所以鮮能者,以中庸之不可能也,非棄之也。然則下學者,聖凡之所同。夫凡民既與聖人同其學矣,則謂滿街皆是聖人,何不可也?上達者,聖人之所獨,則凡見之為仁智,與日用而不知者,總是不達,則總是凡民明矣。然則自顏子而下,皆凡民也。可畏也夫!先聖雖欲不慨嘆於由、賜之前可得耶?

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溫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