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其中:水田217.11畝,旱地863.79畝),人均耕地1.1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41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8畝,人均擁有經濟林果0.09畝,主要種植梅子經濟林果;有水面面積5畝,荒山荒地110畝,其他面積1824畝。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通電 、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238戶飲用井水,有23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3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6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0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機15輛,機車25輛。
全村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1畝,人均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8畝。
該村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38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390.0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0.3萬元,占總收入的13.67%;畜牧業收入96.98萬元,占總收入的22.6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50頭,肉牛72頭,肉羊303頭,鴨雞鵝2144隻);林業收入34.23萬元,占總收入的9.57%;二、三產業收入109.35萬元,占總收入的31.33%;農民人均純收入2601元,農民收入以外出務工為主、其中,外出務工人數165人(占勞動力的52.20%),在省內務工9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40戶,共有鄉村人口985人,其中男性525人,女性460人。農業人口976人,勞動力696人,從事第一產業29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952人;少數民族29人,其中傣族15人,其它族14人。全村人口按教育程度分大專以上2人、中學297人、國小427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233戶,共951人,參合率97.9%;享受低保131人、五保戶5戶。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1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村委會距離鄉衛生院10公里。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6戶,占農戶總數的15.32%。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68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距離雲華中學4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170人,入學率100%,其中小學生110人,中學生60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7人,黨員中男性35人、女性2人。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5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4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73.7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60萬元,有固定資產13.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5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土豆玉米,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土豆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土豆玉米產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71.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8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4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全村有40%的農戶居住條件惡劣;2、村組集體無收入;3基礎設施差;4、民眾生產經驗不足;5、就醫上學困難;6大坡頭人畜飲水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全村有40%的農戶居住條件惡劣;2、村組集體無收入;3基礎設施差;4、民眾生產經驗不足;5、就醫上學困難;6人畜飲水困難。按照“修好路、架好線、管好林,依靠科技發展農業,養殖業。教育事業創造條件,發展旅遊業,搞好整個農村規劃,構建和諧文明新打雲”的發展思路,逐步改善生存環境,計畫發展泡核桃、紅花油茶種植850畝,產值76萬元,;養殖業養豬1520頭;牛600頭;羊1200隻;每年輸出勞動力47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8000元。。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45人,黨員中男黨員42人,女黨員6人。 團員62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71.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8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4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