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疑以叩實①,察而後動;復者②,陰之媒也③。
①疑以叩實:叩,問,查究。意為發現了疑點就應 當考實查究清楚。
②復者:反覆去做,即反覆去叩實而後動。
③陰之媒也:陰,此指某些隱藏著的、暫時尚不明顯或未暴露的事物、情況。
媒,媒介。
“復者,陰之媒也”,意即反覆叩實查究,而後採取相應的行動,實際是發現
隱藏之敵的重要手段。
古人按語說: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揮其鋒。兵書云:“軍旁
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所藏也”(《孫子·行
軍篇》)。
兵法早已告誡指揮者,進軍的路旁,如果遇到險要地勢,坑地水窪,蘆葦密林,
野草遍地,—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會“打草驚蛇”而被埋伏之敵所殲。
可是,戰場情況複雜變化多端,有時已方巧設伏兵,故意“打草驚蛇”,讓敵軍中
計的戰例也層出不窮。
打草驚蛇之計,一則指對於隱蔽的敵人,己方不得輕舉妄動,以免敵方發現我
軍意圖而採取主動;二則指用佯攻助攻等方法“打草”,引蛇出動,中我埋伏,聚
而殲之。
故事
打草驚蛇,語出段成式《酉陽雜俎》:唐代王魯為當塗縣令,搜刮民財,貪污
受賄。有一次,縣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貪髒。他見到狀子,十分驚駭,情不自禁地
在狀子上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打草驚蛇,作為謀略,是指敵方
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
置、 運動狀況再說。
公元前627年, 秦穆公發兵攻打鄭國,他打算和安插在鄭國的奸細裡應外合,
奪取鄭國都城。大夫蹇叔以為秦國離鄭國路途遙遠,興師動眾長途跋涉,鄭國肯定
會作好迎戰準備。秦穆公不聽,派孟明視等三帥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隊出發時.痛
哭流涕地警告說,恐怕你們這次襲鄭不成,反會遭到晉國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給
士兵收屍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鄭國得到了秦國襲鄭的情報,逼走了秦國安插的
奸細,作好了迎敵準備。秦軍見襲鄭不成,只得回師,但部隊長途跋涉,十分疲憊。
部隊經過崤山時,仍然不作防備。他們以為秦國曾對晉國剛死不久的晉文公有恩,
晉國不會攻打秦軍。哪裡知道,晉國早在崤山險蜂峽谷中埋伏了重兵。一個炎熱的
中午,秦軍發現晉軍小股部隊,孟明十分惱怒,下令追擊。追到山隘險要處.晉軍
突然不見蹤影。孟明一見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這時鼓聲震天,殺
聲四起,晉軍伏兵蜂湧而上,大敗秦軍,生擒孟明視等三帥。秦軍不察敵情,輕舉
妄動,“打草驚蛇”終於遭到慘敗。當然,軍事上有時也可故意“打草驚蛇”而誘
敵暴露,從而取得戰鬥的勝利。
李自成起義部隊逐步壯大,所向披靡,公元1642年,圍困明朝都城開封。崇禎
連忙調集各路兵馬,援救開封。李自成部已完成了對開封的包圍部署。敵人二十五
萬兵馬和一萬輛炮車增援開封,集中在離開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鎮。李自成為了
不讓援軍與開封守敵合為一股,在開封和朱仙鎮分別布置了兩個包圍圈,把敵軍分
割開來。又在南方交通線上挖一條長達百里、寬為一丈六尺的大壕溝,一斷敵軍糧
道,二斷敵軍退路。敵軍各路兵馬,貌合神離,心懷鬼胎,互不買帳。李自成兵分
兩路,一路突襲朱仙鎮南部的虎大威的部隊,造成“打草驚蛇”的作用,一路牽制
力量最強的左良玉部隊。擊潰虎大威部後,左良玉果然因被圍困得難以脫身,人馬
損失過半,拚命往西南突圍。李自成故意放開一條路,讓敗軍潰逃。哪知,左良玉
退了幾十里地又遇截擊,面臨李自成挖好的大壕溝,馬過不去,士兵只得棄馬渡溝,
倉皇逃命。這時等在此地的伏兵迅速出擊,敵軍人仰馬翻,屍填溝塹,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