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
從經濟學史的角度來看,該模型最初是由法國經濟學家莫里斯·阿萊斯在1947年的一本教科書中提出的,然而阿萊斯的工作在經濟學界幾乎沒有任何影響。1958年,著名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在討論利率的決定問題時提出了一個純交換經濟的OLG模型,並用來討論貨幣在經濟中的作用。1965年,戴蒙德又建立了一個具有生產部門的OLG模型,並用來討論資本積累的黃金律以及國債在經濟中的作用。正是由於戴蒙德的OLG模型引進了生產部門,所以該模型得以成為現在教科書中的標準模型,有的教科書甚至直接稱之為戴蒙德模型。
戴蒙德模型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只有一種產品的經濟中,假設該產品由勞動要素和資本要素共同生產,該產品既可以用於消費,也可以作為投資品用於投資。再假設個人的生命分為兩期:年輕時期和老年時期。年輕人具有生產能力,但老年人沒有生產能力。由此,整個社會在任何一個時期都只包括兩種類型的人:具有生產能力的年輕人和沒有生產能力的老年人。當然,還可以假設整個社會的人口規模具有一定的增長率。
討論
在這樣一個簡單的模型中,戴蒙德主要討論了三個問題。首先,如果存在一個中央決策者,那么它應該如何安排整個社會的資本積累路徑以及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消費路徑,才能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其分析結論認為,最優路徑應該是社會的利率水平即資本的邊際生產力等於人口增長率。這也是201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提出的資本增長黃金律,戴蒙德模型為其建立了更嚴格的微觀基礎。然後,戴蒙德分析自由市場經濟下社會的均衡狀況,其分析結論認為,自由市場經濟的均衡並不是社會最優狀態,自由市場均衡狀態的資本存量可能高於也可能低於黃金律下的資本存量。特別在自由市場均衡狀態的利率水平低於黃金律下的利率水平時,由於資本積累過多,整個社會甚至不是帕雷托最優的,這就是總量經濟學中著名的資本積累動態無效率。
最後,戴蒙德運用這一模型研究了國債在經濟中的作用。他發現,如果自由市場經濟均衡狀態是動態無效率的,則引入國債可以改善社會福利,並且能使經濟達到資本積累黃金律狀態;但如果自由市場經濟均衡已經處於帕雷托最優狀態,那么引入國債反而會損害社會福利。戴蒙德這一關於國債作用的分析結論同“李嘉圖等價”原理完全相反,這在總量經濟學中產生了巨大影響,並由此引發了對於“李嘉圖等價”原理的大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