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

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

2011年為慶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國民政府軍統局長戴笠史料在台灣首度公開,台灣國史館接受台灣軍情局授權出版的《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其所援引的十五類項、五十九冊卷案,原稱《戴公遺墨》,是台灣軍情局內部自原卷抽離,再重新依性質分類統一整合的第一手史料。這也是由正史、檔案一窺戴笠的神秘一生。

《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 《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

台灣國史館發布了三卷本《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一書,也揭開了民國史研究最神秘的部分,此次《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出版以及相關檔案的解密,由台灣國史館和台灣軍情局合作。除了已經出版的三冊,還將出版另外三冊,完整檔案將陸續對外開放。

《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 《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

對於此次三卷本《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一書的出版,台灣國史館介紹,這套書是在台灣軍情局編目、整理已解密的抗戰時期情報作戰內容的基礎上,挑選其中重要資料,尤其是與戴笠有關的資料出版,全宗戴笠史料五十九卷,內容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情報、組織、行動、訓練、司法、電訊、人事、經理、總務、一般指示、西安事變及其他,總計22382頁。同時,台灣軍情局也一同解密移轉檔案二十五卷給台灣國史館,涉及法規、組織、工作報告、工作計畫、會議記錄、成果報告、布置、編訓、偵防、策反、行動、心理作戰、人事行政、考銓、綜計、審計、預算、會計、出納、庶務、管理、交通、文書、通訊、機務、工務、軍事、黨政、經濟、國際、軍運、審訊、獄管等三十三類項,一併開放,十分罕見。台灣國史館表示,戴笠史料內容將以抗戰時期戴笠所蒐集、整理及呈報的各項軍情戰報為主,分為五大主題,包括戰時日方的情報、戰時我方的情報、戰況報告、涉外事務,以及日軍投降等。三卷分別是《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軍情戰報》、《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經濟作戰》及《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忠義救國軍》,計畫出版的另外三冊分別是《中美合作所的成立》、《中美合作所的業務》及《軍統局隸屬組織機構》。台灣國史館館長呂芳上表示,國史館目前正在推動相關史料的系列出版,通過歷史檔案材料的公開,有利於近現代民國史的研究。台灣國史館協修吳淑鳳表示,一個情報機關願意主動開放檔案,象徵民主觀念向前了一步。

《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的內容發生在1941年至1945年抗戰期間,這批史料將有利於史學界對抗戰時期情報戰更客觀地評價,有助於近現代不同時期民國史的研究。台灣國史館表示,戴笠史料和軍情局典藏部分案卷,都是第一手史料,將會披露過往不為人知的信息,深具史料價值。這部《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披露,戴笠在抗戰期間使用的化名就多達二十七個,除張叔平等平常姓名,還使用雙字與單字化名,包括靈、余龍、裕隆;其中,還有取自大自然的名稱如冬、雨、雷雲等。例如戴笠跟當時外交部長宋子文電文來往時,自稱冬先生,宋子文則是夏先生。

《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 《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

《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一書中也有相當部分內容與抗戰時期成立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有關。根據檔案,對日抗戰期間,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主要任務是運用各種技術協助美國海、空軍,確保在太平洋戰場的優勢,其密布在敵後地區的情報組織網,在地面情報、電訊偵譯和海洋偵察工作上,充分掌握日軍情報和機、艦動態。在1944年至1945年對日抗戰勝利之前,中美所共提供美方4139件重要情報,而美方對中方的交換情報也有1758件。在電訊偵譯工作方面,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在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總計截獲日軍密電11萬多件,並破譯多種密碼。但台灣國史館協修吳淑鳳指出,當年軍統局人員與美國海軍討論合作計畫時,中方堅持美籍人員必須受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指揮,而非聽命於美軍司令。

不過,早年軍統局內部事涉敏感的國共情報戰絕密檔案,並未在此次解密範疇之內。針對此次出版的戴笠檔案,台灣國史館還舉辦了戴笠先生與抗戰時期情報作戰學術研討會,分別從戴笠的情報事業、抗戰時期的經濟作戰與交通運輸、當時中華民國與美國情報合作及國軍情報組織演變等議題展開討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