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 名: 戰爭史
作 者:(英)基根, 時殷弘 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 2010-1-1
ISBN: 9787100054867
開本: 16開
定價: 38.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 約翰·基根尤其長於洞察塑造戰爭性質和面貌的 社會文化要素,連同它們與政治、技術和軍人心理的複雜互動作用。在其享譽整個西方的經典名著《戰爭史》中,基根從“一切文明都(部分地)植根於其戰爭締造”這一前提出發,探究並輝煌地表述了在長達2000年以上時間裡世界許多不同社會和民族進行的戰爭的內在涵義、動機和方式。伴隨著對於從石器時代到核時代的戰爭——人類有組織的大規模暴力——的近乎全系列的具體 戰例講述和歷史演化論說,他生動、 雄辯地展示了世界近乎所有重大的“武士文化”(Warrior Cuhures):從例如祖魯人、日本封建武士和西亞高原遊牧大軍直到現代西方軍隊及其著名的戰爭統帥們的尚武心理與戰略文化。基根表明,為何不管其文化環境如何,榮譽追求總是被歸諸于軍人美德,戰爭本身又怎樣始終左右尚武人類的想像力,以至達到“人類心靈最隱秘的深處,在那裡自我毀傷理性目的,驕傲支配一切,激情至高無上,本能凌駕其餘。”
作者簡介
約翰·基根(John Keegan)是倫敦《 每日電訊報》 防務主編,曾多年任英國桑 霍斯特皇家 軍事學院高級講師,並任 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院研究員和瓦 薩爾學院歷史學教授;與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麥可· 霍華德並列為二戰後 英語世界頭號軍事史權威。《戰爭史》與《戰鬥的面貌》(The Face of Battle)是其最重要、最著名的著作。
圖書目錄
致謝
導言
第一篇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
什麼是戰爭?
克勞塞維茨是何人?
作為文化的戰爭
復活節島
祖魯人
馬穆魯克
日本武士
沒有戰爭的文化
插論一 對戰爭的限制
第二篇 石
人們為何打仗?
戰爭與人性
戰爭與 人類學家
某些原始族裔和他們的戰爭
亞諾瑪莫人
馬林人
毛利人
阿茲 特克人
戰爭的開端
戰爭與文明
插論二 防禦工事
第三篇 肉
戰車武士
戰車與 亞述
戰馬
大草原的騎馬民族
匈奴人
騎馬民族大觀(453至1258年)
阿拉伯人和 馬穆魯克
蒙古人
騎馬民族的衰落
插論三 軍隊
第四篇 鐵
希臘人和 鐵器
方陣戰
希臘人與兩棲戰略
馬其頓與方陣戰的極致
羅馬:現代軍隊的孕育地
羅馬之後的歐洲:沒有軍隊的大陸
插論四 後勤和供給
第五篇 火
火藥與防禦工事
實驗時代里的火藥戰
海上火藥
火藥戰中的堅毅
政治革命與軍事變遷
火力與普遍 兵役文化
終極武器
法律與戰爭終止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選目
索引
編輯推薦
《戰爭史(套裝上下冊)》: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文摘
(28)貝利撒里烏斯和海爾莫蓋尼斯講完這些激勵的話之後,由於他們看到波斯人已經向他們攻來,於是他們趕忙使士兵列成方才那樣的戰陣。(29)而來到他們跟前的蠻族士兵卻面對著羅馬人停了下來。不過米爾臘尼斯並不是要全體波斯人列陣對敵作戰,而只使用了他們的一半,卻要另一半人留在後方。(30)這些人是準備替換作戰的那些人的,這樣他們可以以充沛的精力向敵人進攻,而所有的人便可以在不斷的輪換中作戰了。(31)但只有對於所謂不死者即親衛軍隊伍,他才下令他們留下來休息,何時行動須由他本人發出信號。(32)他自己占據戰線中央的位置,右翼歸皮圖亞克西斯指揮,左翼由巴列斯瑪那斯指揮。兩支軍隊便這樣地列陣對峙。繼而法臘斯便來到貝利撒里烏斯和海爾莫蓋尼斯這裡,說:(33)“如果我在這裡和埃茹利人待在一起,我認為這將不會給敵人造成重大的傷害;但是,如果我們隱藏在山坡這裡,那么在波斯人挑起戰鬥時,我們倘若爬上這座小山,然後突然攻擊他們的後方,從後方加以射擊,很可能我們會給他們造成最大的傷害。”他這樣說,並由於得到了貝利撒里烏斯和他的參謀人員的讚許,他便去執行這一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