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記者簡介
英文名字
War correspondents
戰地記者同樣也包括文字記者、畫家、攝影記者、攝像記者。他們根據親身經歷和見聞所采寫的戰地現場新聞或目擊新聞就是戰地報導。戰地記者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19世紀初就在歐洲誕生了,是隨著近代報業與軍事的發展而出現的,迄 今已經有200年的歷史。戰地記者貫穿了整個近現代新聞史,也貫穿了200年來的戰爭史。戰地記者的歷史實際上是一部獨特的新聞史,也是一部獨特的戰爭史。
他們被打傷、綁架甚至被打死的事時有發生。 當戰地記者被綁架時,綁架者一般會開出很高的價碼,當這些要求無法被滿足時,戰地記者一般會被撕票。
“如果你沒法阻止戰爭,那你就把戰爭的真相告訴世界”,這是戰地記者永遠的格言。
這是一群與死神經常擦肩而過的人,也是一群與戰爭無關的局外人,他們冒險、衝動、熱情,充滿責任感,他們的工作就是力爭在被不可預料的槍擊、炸彈、飛彈或地雷奪去生命之前,用文字、聲音或圖像將戰爭記錄下來,向世界真實傳遞著戰爭的殘酷。
在電影《薩爾瓦多1986》中,死在美軍槍下的攝影記者約翰·卡薩迪就是一個典型的戰地記者,他面對著游擊隊的槍口一邊虛言應付,一邊偷偷地按下快門;當美軍的直升機開始向游擊隊和市民射擊時,他從藏身之處興奮地跳出瘋狂拍攝,直至中彈倒地。《薩爾瓦多》凌厲的鏡頭組接和動盪的攝影風格,把戰地記者這一危險職業進行了粗線條勾勒,有了種盪氣迴腸的緊張和激動。
1854年2月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威廉·霍華德·拉塞爾隨英軍遠征馬爾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名職業戰地記者
隨著戰爭向高技術方向發展,戰場環境更加複雜多變、作戰節奏越來越快、武器打擊範圍增大,戰場已經沒有前後方之分。但無數事實證明,記者正越來越多地在戰爭中成為暴力襲擊的目標,他們在戰地進行戰爭報導時遇到的危險越來越大。而在歷史上,已有眾多戰地記者死於對戰爭進行報導的現場。
在前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訊息報》有44名記者犧牲;整個越南戰爭中有63名記者殉職;波赫內戰前兩年,死於巴爾幹半島的各國記者就已達到68人。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發動的科索沃戰爭中,投入戰鬥的北約部隊無一傷亡,而在貝爾格勒,南聯盟就有10餘名記者殉職,在那次戰爭中,中國記者也首次上了“死亡名單”。
代表人物
第一個職業戰地記者
拉塞爾
英國《泰晤士報》著名記者威廉·拉塞爾爵士,是第一個職業戰地記者。1854年2月,34歲的威廉·拉塞爾作為特派記者隨皇家近衛軍前往馬爾他。拉塞爾就是在馬鞍上,或是用兩隻木桶加上一塊木板做成的桌子上,發回來自戰爭第一線的報導。《泰晤士報》上發表了他那篇不朽的戰地通訊名篇———《輕騎兵旅衝鋒》。當拉塞爾於1883~1884年在埃及報導他目睹的第10場戰爭時,他已是64歲高齡了。報導戰爭當然也讓拉塞爾獲得了眾多的榮譽:鐵十字勳章、奧地利弗朗茨·約瑟夫騎士勳章、皇家維多利亞勳章、土耳其戰爭獎章、印度戰爭獎章、南非戰爭獎章等等。
從戰地記者成長起來
邱吉爾
1897年春,獲悉印度西北邊境山區發生了民族騷亂,英國殖民當局派賓登·布拉德將軍率領遠征軍前往該地進行鎮壓。還是中尉的邱吉爾給賓登將軍寫信要求作為戰地記者前往,他的母親替他與《每日電訊報》達成協定,從印度給該報發回戰地報導。在戰鬥間隙,邱吉爾抓緊時間給倫敦《每日電訊報》和印度《加爾各答先驅報》撰寫了大量稿件。有一點令邱吉爾感到不快的是,這些報導在倫敦《每日電訊報》發表時,僅署名為“一個年輕軍官”。這是他母親與倫敦的朋友們商議後未經邱吉爾同意就決定的。
中過237塊彈片
海明威
1918年5月,歐內斯特·海明威加入了美國紅十字戰地服務隊,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義大利戰場。1920~1924年,海明威擔任多倫多市星報與星報周刊的記者,後又以記者身份參加了西班牙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海明威的身上中過237塊彈片,他的頭上縫過57針。
在戰場時間最長
庫爾特
反對戰爭,拍攝戰爭而又死於戰爭,是這位被譽為待在戰場時間最長的戰地記者的真實寫照。在40歲那年,他突然決定成為一名記者,在接下去的日子裡,他把發生在斯里蘭卡、庫爾德地區、阿富汗、波士尼亞、車臣、科索沃、東帝汶的重大事件在第一時間告訴了世界。2000年5月24日,庫爾特·肖爾克被獅子山叛軍打死,而就在此前不久,他剛剛被授予自越南戰爭以來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記者。
進入二戰西歐戰場
蕭乾
蕭乾 作為二戰西歐戰場上惟一的、也是最早的中國記者,蕭乾親歷了兩次轟炸倫敦,又隨美軍挺進萊茵河,還是攻克柏林後首批進城採訪的戰地記者。他的文字非常生動,直到現在,他的文章仍能不斷作為散文、作為報告文學來出版。
用生命拍照
卡帕
羅伯特·卡帕是匈牙利人,看卡帕的照片,不會讓人覺得技巧的重要性,而是顯露出一股用生命才能換取的勇氣。他最出名的照片《中彈啦》品質相當差,而另一幀《諾曼第登入》甚至是模糊不清,焦距、光圈、快門在他的照片裡都是無用的名詞。他是用生命在拍照,而不是用機器。1954年,卡帕不顧親友的勸阻,悄悄來到越南戰場。他用照相機反映了《越南的悲劇》(卡帕的最後一幅作品題名),不幸誤踏地雷身亡,時年四十一歲。
記錄中國革命
斯諾
1936年6月,斯諾衝破國民黨軍的封鎖,進入陝北紅區。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多位中共中央高層領導人接受了斯諾的採訪。回北平後,斯諾將採訪記錄整理成集,取名為《紅星照耀中國》,於1937年10月在英國倫敦出版。
許杏虎:光明日報駐貝爾格勒記者。父母都是農民,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1990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東歐語系塞爾維亞語專業,後入光明日報國際部工作。1993年2月入黨。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我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的飛彈襲擊中不幸遇難,以身殉職,年僅31歲。
閭丘露薇:是一位著名的電視記者,現供職於鳳凰衛視。她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戰爭時作為在巴格達地區唯一的一名華人女記者進行現場報導,而獲得中國觀眾極大關注,被譽為“戰地玫瑰”。
戰地記者名言
“我像個士兵,但是重要的區別是,我沒有槍。” ——(美)彼得·阿內特
“戰地記者手中的賭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離炮火不夠近。”
——(匈牙利)羅伯特·卡帕
在現場的每一分鐘,我都在想要逃走,我不想看到所發生的這一切。但我是一個拿相機的人,我是按一下快門就躲開,還是應該負起攝影記者的責任?”
——詹姆斯·納奇威
“抬起一隻腳,邁出去,每一步都有可能踩到地雷。很多人可能會問,到底值不值得付出這么大代價?我們能不能帶來變化?在我眼睛受傷的時候,我也被問過這樣的問題,我那時候的回答是‘值得’,我現在也會這么回答。我們的任務就是說出真相。”
——科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