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原文
我要生活!我要悲哀,
拋卻戀愛和幸福的情懷;
熱戀和幸福使我玩物喪志,
把我額上的皺紋舒展開。
如今該讓上流社會的嘲笑
驅散我心中寧靜的霧靄,
沒有痛苦豈是詩人的生涯?
缺了風暴怎算澎湃的大海?
詩人要用痛苦的代價去生活,
要用苦苦的焦慮把生活換來,
他想要買取天國的歌聲,
他不願坐享榮譽的光彩。
詩歌賞析
這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用詩的旋律對詩和詩人的本質進行了哲理的思考。人們憑常識都能懂得:詩是有缺陷的人生之窗所透射出來的最: 迷人的理想之光。萊蒙托夫不但諳熟這一真理,而且使它升華成了詩:我要生活!我要悲哀!……”是的,詩人離不開生活,也就離不開悲哀,: 因為生活不能沒有理想,而理想的實現,在現實的條件下,尤其是在尼古拉一世的俄國必然要遭受種種磨難,釀成種種悲劇。因此,一個面對厄運而不感到悲哀的人是說不上懂得生活的,也是不配領受詩人的崇高稱號的。然而,萊蒙托夫沒有簡單地重複“悲憤出詩人”的老生常談,而有著它獨特的視角和自己的詩感,所以才寫得出如此飽含哲理而又充滿新意的詩句,使人不僅受到思想的啟迪,也獲得情操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詩人一反常情,把悲哀置於戀愛和幸福之上,為了悲哀,他要“拋卻戀愛和幸福的情懷”,因為它們會把他額上的皺紋舒展開。當然,並不是詩人不珍視戀愛和幸福的價值,而是上流社會的嘲笑,早把他心中寧靜的霧靄一掃而光了。痛苦的時代,沒有真正的戀愛和幸福可言,連他筆下的“帆”也在祈求風暴,“仿佛風暴里才有寧靜”,更何況是充當人民喉舌的詩人了。所以他喊出了“沒有痛苦豈是詩人的生涯?缺了風暴怎算澎湃的大海?”的時代最強音。詩人決心要伴隨悲哀生活,誓要追隨那些以悲哀換取生活的真正價值的先驅者們:因寫了《自由頌》而被判處死刑的拉吉舍夫;因寫了《智慧的痛苦》而慘死在國外的格里鮑耶多夫;為反對專制制度而被絞死在廣場上的十二月黨人……學習他們用生命的代價“買取天國的歌聲”。從創作實踐看,詩人從一開始所寫的詩篇,不是呻吟悲哀的現實(如《獨白》),就是在等候悲哀的未來(如《不,我不是拜倫,是另一個……》),“我要生活!我要悲哀”也是萊蒙托夫一生創作活動的寫照。
作者簡介
米哈依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M}ixaPrn IOpbeBHH JlepMOHrOB,1814-1841),俄羅斯詩人。1825年十二月黨人遭到沙皇尼古拉一世鎮壓後,他的詩歌像一把火,燃明了整個黑暗王國,照亮了當代人和後世子孫們的心靈。 織夢內容管理系統1814年10月2日,詩人出生在莫斯科的一個退休軍官家裡。三歲喪母,長年在外祖母的地主莊園裡生活,受到優越的教育,通曉德、英、法三國外語。在這裡他目睹了地主虐待農奴的人間不平,養成了孤僻自傲的性格和耽於幻想的癖好。
1827年末,萊蒙托夫隨外祖母從塔爾汗遷居莫斯科,1928年人莫斯科大學附設貴族寄宿中學讀書,並開始寫詩。1830年秋,人莫斯科大學,但因參與了驅逐反動教授的學潮,於1832年1 1月不得不輟學。又遷到彼得堡,人彼得堡近衛軍士官學校。在貴族寄宿中學和莫斯科大學學習的四五年,詩人寫下了近300首抒情詩、16首長詩和3個劇本。萊蒙托夫的創作可分成兩個時期:青少年時期(1828-1836)和成熟時期(1837-1841)。事實上,早在第一時期內,就有不少作品,如抒情詩《帆》、長詩《貴族奧爾沙》(1835-1836)、詩劇《假面舞會》(1835-1836)等,都已達到成熟的水準。他最主要的代表作長詩《惡魔》也是第一時期就已開始不斷創作的。1837年1月27日,偉大的俄羅斯文學奠基人普希金在決鬥中遭殺害,沙皇當局和上流社會的猙獰面目震驚、震怒了萊蒙托夫。他奮筆疾書,寫下了“俄國詩歌中最有力的詩(高爾基語)”《詩人之死》這一不朽名i 篇。詩人把自己公開擺在沙皇當局和上流社會的敵對位置上,一方面贏: 得了人民的愛戴,另一方面卻遭到了沙皇政府的逮捕和放逐。沙皇妄圖: 借高加索山民之手結果詩人,把他派往鎮壓山民的前線參戰。在高加索,他寫下了以古諷今的著名長詩《卡拉希尼科夫之歌》,歌頌了不畏強暴,挺身維護正義與尊嚴的高尚精神。1838年4月,經過外祖母的奔走和詩人茹科夫斯基的斡旋,萊蒙托夫重返彼得堡原部隊。1840年2月,因所寫《一月一日》觸怒了上流社會,被迫與法國公使的兒子巴蘭特決鬥,後又遭逮捕並被流放到高加索。
1840年4月出版了長篇小說《當代英雄》。該書以出色的心理分析,塑造了19世紀30年代的新的“多餘人”形象,同時褒貶了他身上兼有的先進性和致命弱點。 1 841年2月回彼得堡,最後完成了寄寓深刻叛逆思想的長詩《惡魔》(1829-1841)。回高加索後,與受上流社會唆使的馬爾特諾夫發生衝突,1841年7月27日在決鬥中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