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曾山

我與曾山

《我與曾山》是1999年新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該書的作者是鄧六金。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我與曾山

本書作者是曾山同志的妻子,她回憶了自己參加革命的經歷,如何與曾山同志相識、相知,曾山同志生前的事跡以及他們攜手幹革命的往事等。再現了前輩們走過的革命道路,有助於年青人從一個側面了解共產黨人走過的艱難困苦的革命歷程,有助於年青人更加堅定地保持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奮鬥幹革命的優良傳統。

《我與曾山》再現革命家傳奇

曾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九死一生的傳奇經歷,在黨內傳為佳話。他是新中國第一任內務部部長,曾任中央財經委副主任兼商業部長、交通工作部部長等。1972年4月逝世時,毛澤東曾贈送花圈,周恩來、朱德等參加追悼會,葉劍英致悼詞,高度評價曾山對革命事業的巨大貢獻。

由新華出版社推出的《我與曾山》一書,再現了曾山為革命事業嘔心瀝血、艱苦卓絕的光輝一生。該書作者為曾山夫人、當年中央紅軍長征隊伍中27名女紅軍戰士之一的鄧六金。1995年12月,在曾山誕辰一百周年時,鄧六金不顧88歲高齡,口述回憶曾山的一生,經錄音紀錄,整理成文,由出版時政讀物見長的新華出版社出版了《我與曾山》(第一版)。但由於曾山家屬的低調和謙虛,此書一直未公開發行,只在一定範圍內的機關和院校中內部少量發放。近年來,隨著本書第一版在高端讀者層中逐步產生影響,許多人為本書豐富而生動的內容所感動,不斷投書出版方,呼籲編著和發行者應著眼和立足黨史、黨風和黨性建設的高度,再版並公開發行《我與曾山》一書,以彰顯老一輩革命家的偉大風範。出版者在徵得家屬同意後,遂組織力量進行再版事宜,並首次公開發行此書。

這部圖文並茂的人物傳記,可以喚起許多中老年人對近現代史的發展進程和重大歷史事件的回憶,中青年讀者則可以從中感悟到彌足珍貴的精神和道德力量,對他們的成長起到勵志和教育作用,並受到精神的淨化和啟迪。書中的介紹中多有生動而詳細的情節,顯示了主人公革命者的凜然正氣和情操。比如,他在和戰友突圍的生死關頭,互道珍重,將一面繡有“艱苦奮鬥”4個字的紅旗裁開各半,約定會師時再縫起來以作紀念;他在敵人到處張貼“緝拿曾山者,賞洋8萬元”的布告時,化裝成一介農夫,日夜兼程數百里,隻身找到黨組織;他滿門忠烈,其父其兄其弟都為革命捐軀;他處高位而不驕,體現了崇高的道德情操。當三個孩子在外地工作時,每個月都給孩子們寫一封信,告誡他們要認真學習工作,順利時不驕傲,困難時不灰心……這些內容讀者自會有所感悟和回味。

值得說明的是,本書的作者鄧六金也是一位功勳卓著的老一輩革命家,曾創辦了華東保育院,先後撫養和培育了近千名革命後代,其中不乏國家棟樑人才。

內容簡介

鄧六金已88歲高齡,文化又低,寫作成文比較困難。幾位熱心的研究人員知道後,主動來幫助鄧六金。鄧六金口述回憶,他們錄音記錄,整理成文。本來是講鄧六金知道的曾山,後來又難免講到鄧六金自己。開始文字並不多,只想寫篇紀念文章。但他們幾個年青人,覺得鄧六金講的曾山和鄧六金自己的歷史,他們聽了也很受教育,對年青人還能起到教育作用,就希望結集出版一本書。他們又用了很大的精力調查採訪,還又收集了許多照片,使回憶材料越來越豐富。鄧六金本來是不同意專門出書的,但考慮到鄧六金們走過的革命道路,也有助於年青人從一個側面了解鄧六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走過的艱難困苦的革命歷程,有助於年青人更加堅定地保持鄧六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奮鬥幹革命的優良傳統,鄧六金就同意以這種形式出版這本書了。如果能在這些方面起到一點教育作用,那么,鄧六金就心滿意足了。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鄧六金口述、他們編輯整理形成的這本書。

曾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九死一生的傳奇經歷,在黨內傳為佳話。他是新中國第一任內務部部長,曾任中央財經委副主任兼商業部長、交通工作部部長等。本書再現了曾山為革命事業嘔心瀝血、艱苦卓絕的光輝一生。該書作者為曾山夫人、當年中央紅軍長征隊伍中27名女紅軍戰士之一的鄧六金。1995年12月,在曾山誕辰一百周年時,鄧六金不顧88歲高齡,口述回憶曾山的一生,經錄音紀錄,整理成文,此次再版並公開發行《我與曾山》一書,以彰顯老一輩革命家的偉大風範。

本書是為了紀念曾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而寫的。本書作者是曾山同志的妻子,她回憶了自己參加革命的經歷,如何與曾山同志相識、相知,曾山同志生前的事跡以及他們攜手幹革命的往事等。還收錄了許多照片,使回憶材料更加豐富。再現了前輩們走過的革命道路,讓後代們知道他們的先輩是從怎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走出來的,並且永遠記住這段歷史。

目錄

一 從童養媳到紅軍女戰士

1 苦難童年

2 “朱毛”來了,我成了村里第一個“紅軍通”

3 剪辮子,鬧革命

4 喝雞血酒,宣誓入黨

5 擴紅,“土窩窩裡飛出了三隻金鳳凰”

二 參加中央紅軍長征

1 參加長征,女同志體檢中我第一個合格

2 長征中的特殊連隊

3 “馬克思保佑我們”

4 “一定要趕上部隊”

5 朱總司令帶我們采野菜

6 過雪山、草地

7 女戰友們

8 長征女戰士的特殊苦難

三 延水河畔識曾山

1 任職婦女部

2 《婦女同志到生產戰線上來》

3 延水河畔識曾山

4 西安結婚

四 戰鬥在祖國東南

1 參與組建新四軍

2 “三姐”

3 婦女參加抗日救亡

4 皖南歲月

5 初回吉安

五 革命一家人

1 毛主席稱讚的革命家庭

2 急流勇進幹革命

3 組織官田暴動,“公開革命”

4 “二七會議”,毛主席支持他的意見

5 半面旗,一生志

六 曾山在東南局、華中局

1 組織部――幹部之家

2 “文化村”與文化人

3 搞好財經,支援前線

七 幹革命與帶孩子

1 上海“治病”,甩掉特務

2 反“掃蕩”,打埋伏

3 寄養孩子,我要工作、學習

4 過封鎖線

5 銀屏山突圍

6 “我自己找工作”

八 全國勝利前夕

1 “最堅決的土改路線”

2 轉戰山東,“把好一點的野菜留給農民采”

3 海上早產

4 餓肚子的“接管大員”

5 “清清白白地接管城市”

6 全力支前,決勝華東

7 組建華東保育院

九 華東財經戰場上的“滄海戰役”

1 “一定要照顧好烈士的子女”

2 “銀元大戰”

3 “兩白一黑”之戰

4 治理淮河

十 “我們還是紅色的”

1 我們全家團圓了

2 堅持回鄉務農的婆婆

3 “女兒,勞動光榮啊!”

4 暈倒的副市長

5 品德的感召力

書摘

陝北地處黃土高原,交通閉塞,土地貧瘠,人民生活很苦。農民吃的就是土豆、小米,經常要吃野菜,三頓都能吃飽土豆就算好的了。住的是黑乎乎的窯洞,窯洞裡面的炕冬天還挺好,下面燒柴火很暖和,上面蓋一床薄薄的被子就可以啦,夏天又很涼快。我們剛到陝北時,大多住在逃亡在外的地主、豪紳的家院和商號中。炕不多,有時就鋪乾草睡在地上。我們是南方人,生活習慣與北方不太一樣。由於經常吃高糧、土豆,把胃都給吃壞了,經常胃疼,也是在這裡,我得了胃病。

在陝北,睡覺、吃飯都是在炕上,炕上鋪一張蓆子,放一張小桌子。我們去了,也學民眾的習慣,與他們一起在炕上學習、開會,和婦女們拉家常、話年景,並給她們講革命道理,宣傳婦女解放的道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我們基本了解了陝北婦女的情況。陝北婦女很苦,從小就纏足、穿耳朵,不能隨便出家門,外出時頭上要戴面紗,騎在毛驢上都要把腳藏起來。婚姻更沒有自主權利,“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還要挨打受氣。地理條件、自然災害、封建壓迫和保守思想使這個地方顯得要相對落後些,婦女解放的任務也更艱巨些。

婦女參加生產勞動不是羞恥而是光榮。陝北的女人在勞動方面主要是紡紗。陝北婦女很少出門下地去勞動。她們在家裡挺勤快,但是犁地、耙田這些下地的活兒,她們很少會做,而且也不敢做。當時民眾很迷信,說“婦女犁地、耙地要遭雷打”。我們想,婦女們不能到地里去,我們的部隊要擴紅,男青年都當兵去了,生產誰來搞啊?還不把地都給荒了,吃什麼呢?這可不行。

1936年2月,我在中央蘇維埃政府主辦的《紅色中華》報上還發表了一篇叫《婦女同志到生產戰線上來》的文章,鼓勵婦女參加生產,“我們要響亮地提出婦女參加生產,這是最光榮的事業,堅決地反對過去認為婦女種地是羞恥是污辱的不正確觀點。”要求黨團員帶頭學會耕種,在各鄉春耕委員會下成立婦女生產小組,學會各種農活。考慮到陝北婦女小腳占多數,還進行了適當分工,小腳婦女做飯、送飯、帶孩子,大腳婦女學習犁耙、撒種,還組織競賽,表揚成績突出的,大大提高了她們的熱情。

為了鼓勵婦女參加田間勞動,我和婦女部其他同志還現身說法,先向一些有經驗的老農學習當地的耕種本領。他們開始覺得不願意不合適,後來我們懇求他們教我們,可能是真心誠意打動了他們吧,他們就仔細地給我們講解、示範,我們練熟之後就召來婦女們看示範。我們也是女同志呀,但是犁地沒有遭雷劈。她們信了,膽子也跟著大起來,和我們一起到地里乾。婦女能參加勞動生產,這讓我們更加高興,前線在打仗,後方的婦女既能織衣納鞋,又能生產糧食,這不是能作更大的貢獻嗎?到1936年夏秋時節,陝北根據地已有2萬多婦女參加了生產學習小組。

反對婦女裹小腳,宣傳放腳,是我們婦女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們大力宣傳,用事實說明,婦女裹小腳害處太多了。小腳婦女不能走路,走起來一翹一翹的,太慢;小腳婦女什麼活都幹不了,頂多做做飯,做點針線活,養養雞,不能當生產的主力;小腳婦女身體差,多病,生活困難;小腳婦女因為了這些不好,只能依賴男人,不能獨立,不能男女平等。女孩三四歲就要裹腳,女人受的罪幾乎從小就開始。我們用事實宣傳說,腳放開後,就可以勞動了,男女平等了,婦女才可以解放。

我們宣傳婦女放腳,剛開始她們思想不通,說:“我們這裡就是這樣,腳越小越好,越小越漂亮,小腳的女孩子才能嫁個好人家,大腳很不好看,嫁不出去。”她們的思想被毒害太深、太守舊了。我們考慮到,千百年來養成的舊習慣舊風俗,也不是一時就能改變的。我們不勉強她們,只能靠不斷地宣傳、示範,讓她們理解不裹腳的好處,走路、勞動的方便,才能自覺自愿放腳。我用自己做例子,告訴她們我從小就沒裹腳,我們家鄉婦女也很少有裹腳,和男人一樣能勞動,很有好處。經過一段時間,她們就相信了放腳的好處。事實在那裡,她們是真信,不是假的。這樣一來,她們慢慢地思想開明、開朗起來,主動把腳放開,特別是不讓小女孩再裹腳。在我們的動員下,一些婦女不再裹腳,特別是父母親不敢再強迫女孩子裹腳了,這就是很大的進步呀。

在陝北,女孩子除裹腳、不學文化外,最大的不幸就是包辦婚姻。三四歲時便由家長作主訂婚,到十五六歲時就出嫁。另外,還不準女人出門,女人就一天到晚縮在家裡。我問她們:“女人不是和男子一樣可以勞動,可以出門嗎?為什麼你們不出門呢?”她們就說不行,出門、上街、串門要挨罵,別人會說是出去瘋、去搞對象。一些守舊的男人說,女人不能出門上街,不然回家就生病。這明明是迷信!只許男人上街,女人就不行,一天到晚就拴在家裡頭,做飯呀,做針線活呀。你看,那封建束縛有多么嚴重。我們向她們宣傳婚姻自由、戀愛自由時,她們不信,說:“我們沒這個規矩,你們那裡可能有這規矩。這裡父母認為可以就可以,自己沒有選丈夫的(權利)。”我們就做工作,利用各級婦女組織,宣傳婚姻自由的好處和包辦婚姻的壞處,禁止包辦婚姻,對包辦婚姻造成悲劇的,就嚴厲批評。象《小二黑結婚》那樣的事,我們碰到了許多。婚姻自由的思想開始慢慢深入人心。

我們的另一個任務是動員勞動婦女特別是女孩子學習文化知識。剛開始,民眾也很難接受,說“女孩子上學沒用,即使上了學也要嫁人,不如不上。婦女在家作飯、伺候男人、生孩子,要文化也沒有用”。我們宣傳說,不管是嫁人也好,在家也好,識字總比文盲好,可以不受人愚弄嘛,在生產上也有好處。

邊區的農村婦女大多是文盲,為了讓她們學文化,婦女部發檔案,要求各級婦女組織辦識字班。我也現學現賣,將在黨校學到的新知識講給她們聽。婦女們的學習熱情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不少婦女不論白天在田頭休息,還是晚上抱著熟睡的孩子,都堅持學習,爭取早日摘掉文盲的帽子。一些婦女幹部也成長起來,不少人能寫信、算賬,甚至還學會了寫講話提綱。

我們下鄉吃住在老百姓家裡,雖然宣傳的是婦女解放,對象是婦女,但工作還必須針對男同志,因為是男人要求女人裹腳,是男人不讓婦女出門,是男人不讓女孩子上學堂。我們的宣傳也針對男人想了不少辦法。辦學習班,讓有頑固不化舊思想的男人學習,批評阻攔婦女進步的男家長,是我們當時常採用的辦法。

擴大紅軍隊伍、籌款籌糧也是婦女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前方作戰直接殺敵打仗,離不開後方籌集軍糧軍費的支持。我們動員婦女支援前線,組織婦女做軍鞋、軍襪和軍服。婦女自身解放了,男女平等了,革命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延川縣禹居區的婦女,在四天內就趕做了三千套軍服。“節食省糧,支援紅軍作戰”,“丈夫當兵、妻子把田耕”,這種情景在根據地到處可見。延安縣東區四鄉一個青年婦女送丈夫參軍,並在民眾大會上講話,做發動工作,帶動全鄉在五天內完成了擴紅任務。

我們還動員婦女講衛生講文明。陝北農村的婦女很少洗澡,主要因為沒水。那個年代裡,婦女的衛生知識也很缺乏。陝北婦女生孩子簡直是一場災難。生孩子時,不許鋪蓆子,更不用說鋪褥子,而必須在土炕上,放一層爐灰,人就坐在爐灰上生孩子。這不僅不衛生,造成婦女和嬰兒的疾病和死亡,而且是對婦女的一種摧殘。生了孩子後,產婦要喝三天稀米湯,這三天,每天每頓只能喝用三個手指捏起來的一點點小米做的湯,把人都餓昏了。我們向她們宣傳,婦女生孩子,要吃點好的,吃點雞蛋,她們反而說就是這個規矩,即使有錢人家也不許吃。這樣的風俗,使許多婦女得了婦女病,生下來的孩子也發育不良,婦女的死亡因此也特別多。我們就請懂醫學的人給她們講生理衛生知識,講衛生保健知識,破除不良的舊習慣,取得了一些成效。

米脂那一帶,婦女比較開朗、開明,婦女大部分大腳,有的還識字,那裡的婦女工作就比較好開展。

對婦女部的工作,我們定期用書面報告的形式總結出來,向組織部長李維漢匯報。

陝北的婦女淳樸可愛,她們實實在在,講話直來直去,幹事踏踏實實,對人也非常熱情。我也越來越喜歡這裡,喜歡這裡的黃土高原,喜歡這裡的朗朗晴天,更喜歡這裡的民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