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由選擇(男作家卷)

這類根本不能養家餬口,本質上是半失業人士的自由撰稿人,筆者見過得太多了。 他寫出再好的文稿,那只是在文藝學上有意義,在社會學上他們不是“職業作者”。 以我看來,書中記載的,只是一些想作全職撰稿人而不得的半吊子。

內容介紹

這本書的封面上赫然寫著“非職業寫作”五個字。乍看上去似乎是說,書中人物並不拿寫作當職業。其實內容恰恰相反,“非職業寫作”是沒有“其它正式職業,全身心寫作”的意思。這個含義在本書封四介紹得很清楚:
本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文壇曾經出現過像巴金、郁達夫等一批職業作家(或稱自由撰稿人),他們在文學史上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一群體消失了,在很長時間內再未出現過。直至九十年代以來的今天,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自由撰稿人作家群才又重新掘起於文壇,這些作家與體制內作家的最大不同點在於,他們普遍較為年輕,大多受過高等教育,思想活躍,創作處於上升期,而且他們的創作不帶功利性,內心寧靜,講究藝術修養和藝術探索……
這段話雖然講了全書的大部分主旨,但卻沒有最最關鍵的一個。那一個要到書中才能找到:這些人怎么維持生活?其實,編者很注意這個問題。他們採訪每個自由撰稿人時,都直接詢問了這個問題。而每每得到的答案都是閃爍其詞。當然,編者自己也在出版圈裡混,知道當時的稿費行情。他們計算了這些人的發稿量,最後的結論是,似乎每個人掙的稿費都還不足以餬口!
能不能發財另當別論。畢竟社會上絕大部分人都不能發財,但不妨礙他們是某行某業的從業者。但能不能養家餬口,卻是一種職業是否存在的底線。那本書出版於2000年,收集資料,加上寫作的過程可能會更早幾年。在那個時候,靠寫作能夠餬口的例子確實很少,更不存在於主流文學界。而編者恰恰只採訪了幾個在主流文學界小有影響的自由撰稿人。
這類根本不能養家餬口,本質上是半失業人士的自由撰稿人,筆者見過得太多了。最大的比我還大。而且是男士。按理說,正應該上養老下養小,支撐起一個家庭。但這些人的稿費恐怕連餬口都不易,是否還要父母來接濟?筆者礙於情面沒有問,但發稿量擺在那裡,他們又沒有另外的營生,顯然還要過手心向上的生活。
我認識不少寫作上的朋友。判斷他們是否熬出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他們是否常參加社交活動。如果有長長一段時間這個人“失蹤”了,那肯定就是近況不好。因為他們沒有錢在聚會上買單!遇到這樣的朋友,我也就主動地不去打擾他們。當然,這段生活本人也經歷過,大約兩到三年吧。
當然,相對於男性自由撰稿人來說,女性自由撰稿人好過許多。她們經濟壓力不大。如果年紀也不大的話,懶在父母身邊也沒有人說什麼。更有一些女性自由撰稿人,其實質就是有知識的家庭婦女,她們靠丈夫養活。寫作只是她們消磨時間的遊戲。以夏綠蒂·勃朗特為什麼的這類“家庭婦女作家”,古往今來都不少。
但這些“半職業作者”均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之內。對於成年人來說,自食其力是底線,養家餬口是本份。完不成這兩個任務,最多只能算是半失業者。他寫出再好的文稿,那只是在文藝學上有意義,在社會學上他們不是“職業作者”。
有趣的是,上述這段介紹的後半部分則又回到了主流文學價值觀的:“不帶功利性”?那他們為什麼要辭職呢?找個班上上,業餘時間寫點東西,豈不更好?以我看來,書中記載的,只是一些想作全職撰稿人而不得的半吊子。可以看出,由於缺乏理論指導,挺好一個題材,被編著者搞成了半吊子。
以上介紹轉自:鄭軍:《說書人!——商業文學和職業作者淺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