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的父親劉毓標:開國將軍的戎馬人生》由劉華蘇著,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我的父親劉毓標:開國將軍的戎馬人生》是紅色年輪叢書。堅定的人生信仰是一根不屈的脊樑,支撐著一個不倒的靈魂,照亮著一個期盼的心靈,指引著一個前進的方向。劉毓標同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將一代代傳承下去,開國將軍的戎馬人生,將帶給後人更多的人生啟迪。
作者簡介
劉華蘇,江蘇省橫峯縣人。1951年11月出生。1968年12月,江蘇省淮安縣黃碼公社插隊知青。1972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裝甲兵部隊戰士、團政治處書記、連指導員、團政治處幹事、營副教導員。1982年至1984年,在解放軍裝甲兵學院學習。1984年至2003年,先後任總參謀部裝甲兵部、兵種部幹事、副處長、處長、政治協理員、辦公室主任。2003年,任解放軍工程兵指揮學院副政治委員會、政治委員會。2001年,晉升少將軍銜。曾榮立三等功三次。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從放牛娃到共產黨員
映山紅盛開的地方
佃戶家的孩子沒有童年
勞碌的少年時代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共產主義暖人心
第二章 向土豪劣紳宣戰
暴動前的柯村
成立太平中心縣委
緊鑼密鼓準備暴動
打響暴動第一槍
成功建立皖南蘇區
第三章 游擊戰爭顯身手
應勢而生的紅軍皖南獨立團
艱難尋找閩浙贛省委
開闢鄣公山根據地
適應形勢,成立皖浙贛省委
戰績累累的紅軍皖浙贛獨立團
隨機應變,奇襲昌化城
第四章 鐵骨錚錚的“硬漢”
最殘酷的“圍剿”
獄中堅持鬥爭
“七七事變”帶來的轉機
隻身返回根據地
第五章 在新四軍中戰鬥
八年抗戰的開始
皖浙贛邊區紅軍出山
陳毅將軍的關懷
積極投身機關學校工作
第六章 參加解放戰爭,迎接全國勝利
回歸部隊,重上戰場
親歷淮海戰役
參與建設華東裝甲兵
向毛澤東主席當面匯報
第七章 滄海橫流現本色
面對莫須有的“懸案”
十年浩劫備受迫害
撥雲見日,還原歷史
第八章 是軍人也是普通人
將軍也有愛情
以身作則育子成人
心繫家鄉父老
最後的旅程
第九章 戰友懷念,流芳在人間
懷念益友劉毓標
懷念劉毓標政委
懷念劉毓標同志
永遠懷念劉毓標同志
深切懷念老政委劉毓標同志
人民的兒子,學習的榜樣——深切懷念老首長劉毓標同志
丹心鐵骨,功勳壯烈,永昭日月——深切懷念老首長劉毓標政委
深切懷念劉毓標政委在抗大
深切的懷念——憶劉毓標政委二三事
深切懷念敬愛的老政委劉毓標同志
耿耿一生顯正氣
深切懷念老政委劉毓標同志
劉毓標政委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深切懷念劉毓標老首長
緬懷我們的老政委劉毓標同志
精神風範昭後人——憶劉毓標政委
遙祭老政委劉毓標同志
懷念劉毓標同志
尊敬的劉老,我們深切懷念您
忠誠的堅定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戰士——深切悼念劉毓標同志
劉老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序言
在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中,我的父親劉毓標始終堅貞不渝地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直到離世前他還在關心著黨的事業、關心著人民的生活。
父親於1908年10月18日出生在江西省橫峯縣葛源鎮的一個貧農家庭里。在方誌敏同志的啟迪和引導下,父親接受了革命思想,於1927年4月毅然投身革命。在參加了“弋橫暴動”之後,父親在1928年8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兩年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父親先後擔任了鄉蘇維埃主席、中共區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縣委書記、中心縣委書記、皖浙贛省委組織部長、紅軍獨立團政委等職務,參加了創建和發展贛東北蘇區的鬥爭。
1934年8月,在黨的領導下,父親成功地組織民眾發動了著名的“柯村暴動”,創建了皖南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在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中,父親英勇頑強地與同志和民眾一起堅持鬥爭,共同開闢了皖浙贛游擊根據地。
1937年3月,父親在戰鬥中身負重傷被敵軍俘獲。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遭受了殘忍迫害的父親寧死不屈,在獄中與敵人堅持鬥爭,保持了共產黨員崇高的革命氣節。父親被營救出獄後,隻身返回根據地,冒著被自己人懷疑和錯殺的風險,將當時新的形勢和方針政策傳達給皖贛紅軍游擊隊黨組織。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父親先後擔任了新四軍一支隊政治部總務科科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教導大隊教導員、新四軍江北幹部學校政治處主任、抗日軍政大學五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科長、新四軍直屬政治處主任、五十二團政委、抗大八分校政委、淮南軍區津浦路東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務。父親對每一個領導崗位都十分認真,堅決執行上級指示,積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為黨和軍隊輸送了大批軍政幹部,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父親相繼擔任了淮南軍區津浦路西分區兼新四軍二師六旅副政委、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一旅政委、三十二旅政委、第三野戰軍第八十六師政委、第二十九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務。在通榆線阻擊戰和蘇中敵後鬥爭中,父親率部隊奔赴前線,冒著槍林彈雨堅持做好思想宣傳工作,有力地配合了解放軍在華東正面戰場的作戰。隨後,父親又率部隊參加了淮海、渡江、淞滬、福州、漳廈等重大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中國成立之後,父親先後擔任了第二十九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和華東軍區裝甲兵政委,領導組建了華東軍區裝甲兵。1955年,在新中國首次授銜中,父親光榮地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5年下半年的“肅反”審乾中,父親在1937年的那次入獄經歷被定為“懸案”,讓他在此後的25年裡蒙冤受屈,被迫離開軍隊。但是,父親始終堅守信念,在江蘇省民政廳廳長、省政協副主席的崗位上,繼續勤勤懇懇地為人民盡心竭力工作,表現了一位老共產黨員、老紅軍的高尚節操。直到1980年,經江蘇省委複查並報中央批准,父親才得以徹底平反。
父親的一生都是在堅持革命精神、全心全意為黨的事業奮鬥的過程中度過的。從參加革命的那一刻起,共產主義就成為了他此生唯一的信仰,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使得他對黨和人民都表現出了無限的忠誠。無論是在土地革命戰爭中、在抗日戰爭中、在解放戰爭中,還是在建國後各個工作崗位上,父親始終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保持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純潔、高尚的政治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