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書名:我的塵封記憶又名:跋涉
作者:寧文翰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本書序文
從1954年9月參加工作,到1994年9月過完教師節,我從教整整40載,人生也到了耳順之年。雖然難以割捨傾注了無盡情感的教育事業,但也不得不承認,到了畫上一個圓滿句號的時候了。
“六十而耳順。”雖然不能說達到了聽到別人的話,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的境界,但撫今追昔,回顧我這漫漫人生軌跡,也有很多的體會和感悟。有衝動把我內心的思考加以梳理,也好對親朋好友有所啟發,對子孫後代有所教育。
退休後子女們就希望我著手整理思路,儘快動筆,既能填補退休生活的空虛,也讓我能對生活保持新鮮的視角和持久的熱情。但直到2008年我才有了動筆的念頭。在我的頭腦里,開始萌生要寫《跋涉》這本回憶錄的時候,給它定的調子是:追遠常懷,愛我故鄉,以半個世紀以來執著追求的求知立業之夢為明線,以擁抱改革開放的到來,盡享收穫季節的欣悅為主要內容。
在寫作《跋涉》這本回憶錄的過程中,我也時常動搖堅持寫下去的信心。因為賢人顯士才有著書立說的意義。但我在寫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的意義重在追求,而不是到達。我這半個多世紀的跋涉,是一種堅韌不拔的追求,把它寫出來有一定的意義。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需要我們以堅強的信念去追尋、去拼搏、去完成,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充實,意志更加堅強,視野更加廣闊。我想,假如人人都輕而易舉地成功了,那么我們就不是人生的參與者,而是人生的旁觀者了。
人貴有自知之明。當《跋涉》收筆之時,客觀地重新審視它的時候,又自覺蒼白無力。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行文中能夠始終恪守“言之有物,鑿鑿有據”之原則,毫無刻意杜撰與雕琢,字裡行間真實地再現了一種生不逢時、飽嘗人生之艱辛而又不肯認輸的精神品格。我希望這種精神能夠涵養我的子孫後代,使他們的思想保持健康的亮色。
寫這些回憶性的文字,洋洋灑灑十幾萬言。花費了幾個冬夏,憑著滿腔的熱情,調動了多半生的人生積累和感悟。幾經推敲,似有孤芳自賞之嫌疑。其實,未必如此,至多也就是敝帚自珍罷了。
這本集子,一旦印成了“鉛字”,希望我的朋友們、家人們和我的孩子們,給予甄別和修正,使之日臻完善,越來越像一本“書”的樣子。
是為序。
書籍目錄
第一章故鄉不了情
第二章秀德堂舊事
第三章堅忍不拔的鄉親們
第四章在“運動”的擠壓下成長
第五章收穫的季節
後記期待
附錄筆耕不輟
原文摘錄
…………
筆者在這篇傳記的開篇就以毫不吝惜的筆墨,對可愛的故鄉大加讚賞。《靈秀的山莊》、《風水寶地》兩篇短文盛讚了青龍河、沙河兩條水系沿岸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然而,值得向您提示的是;這幅美麗的圖畫所描繪的卻是幾十年前萬軍莊及其周邊地區的自然景觀。我們再把視線轉移到今天,看一看映入你眼帘的又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呢?
大家都知道,大概於20世紀七十年代左右,政府在青龍河的上游,萬里長城的要塞關隘之處——桃林口,修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水庫,把青龍河水攔腰斬斷,蓄積起來。據悉,其功能主要是“引青龍河水入秦皇島”,解決市民飲水問題。
河北省第一大河流——灤河,發源於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的巴彥古爾圖山北麓。在它的上游修建了潘家口水庫,於燕山腳下的遷西縣大黑汀,又修了一座大型水庫。其主旨是“引灤河水入津”、“引灤河水入唐”,解決兩市市民的飲水問題。
應該肯定,上述兩條水系中修建的巨大水利工程,都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天津、唐山、秦皇島三市,都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工業城市,產值貢獻大,人口眾多。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當初我們把農村利益暫時讓位於城市的利益是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