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所謂燭影,指的是蠟燭燃燒自己身軀所留下的影子,或是燭光投射在角落的影子?若是前者,那殘存的一點蠟,如何反證先前的身影?如果是後者,光盡,影也盡。幾千年的歷史摺疊在書頁里,只有細小如蟻的文字,沒有光的行徑,也沒有光的影子。
詩人簡政珍創作30年唯一散文集
生命哲思與意象文體的完美融合
簡政珍,被華人文壇喻為「承先啟後」的詩人(鄭明娳語),與葉維簾齊名(洛夫語),屢獲政府、各大媒體、機構大獎,論文及詩著作等身,為意像詩的先鋒者。
歷經三十年的淬鍊,以溫熱慈悲之筆呼喊萬靈生而平等,收入了慧眼靜觀世間的內斂深情,凝匯哲思而成《我們有如燭火》。
其文如詩,充滿意象與文字的沉默想像,又有更多對生命的詰問與美麗事物瞬間即永恆的捕捉,無論作詩、思人、聽樂、惜緣、追憶,皆有煦煦溫語,其中所悟不必一語道破,卻筆力萬鈞有如驚天雷,不但扣問己心,也留予觀文者更多深層的反思。
假如散文不是雜文,假如散文不說教,假如散文也是經由意象思維,散文的書寫,是對書寫者極大的挑戰。
哲思與意象使散文腳踏兩個世界,跨入美學的門檻,也履行了散文潛在的目的。「說」經由暗示與想像,不是「說教」。「說」引導讀者沉思,而非「雜文」的東家長西家短。意象不是詩的專利,散文經由意象站穩腳步,而成為美感經驗的課題。
作者簡介
簡政珍
一九五〇年生,台灣省台北縣人,台大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英美比較文學博士。曾任中興大學外文系教授、系主任,創世紀詩刊主編。現任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著有詩集《季節過後》、《歷史的騷味》、《浮生紀事》、《失樂園》、《放逐與口水的年代》等十種。詩學與文學論集:《空隙中的讀者》(英文)、《語言.意識.閱讀》(英文)、《語言與文學空間》、《詩心與詩學》、《放逐詩學》、《電影閱讀美學》、《台灣現代詩美學》、《讀者反應閱讀法》、《解構閱讀法》等十五種;主編《當代文學理論》、《新世代詩人精選集》,與大陸首都師範大學吳思敬教授、澳門傅天虹教授共同主編《兩岸四地中生代詩選》。曾獲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的博士論文獎,中國文藝學會新詩創作獎,創世紀詩刊三十五周年詩獎,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等。目前研究其作品的評文有一百四十餘篇,碩士論文七種,博士論文一種,專書兩種。二〇〇七年三月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曾為其舉辦「兩岸中生代詩學高層論壇暨簡政珍作品研討會」。
圖書目錄
【自序】意象言「說」
第一輯
山
海邊
背叛
我們有如燭火
聲音的探問
賣場的午後
懺悔文
轉位的榴連
聲音宣布我的存在
去機場的路上
午後的召喚
分與合
巷尾的一盞燈
真實的謊言--給林燿德
迴響的,畢竟是一首輓歌
生活中的奇蹟
從爆竹翻臉到雲雀的飛翔
無聲的迴響
歷史的騷味
第二輯
達達的眼神--我家皈依三寶的愛犬
母親,話當年
絕處逢生
垃圾場旁邊的流浪狗
瞽者同心
泡沫與彩虹
馬路上的窟窿
心中的微塵
文字與生活的輪廓
關口--一次過關遣返的經驗
有情眾生的無情世界
有意無意的灰色的地帶
溝渠人生
咖啡湯匙
鐮刀的輕聲細語
披上人文的外衣
有工作,怎麽會辛苦?
家虛實時的想像
被新屋所住
過年
紅綠燈的心情
浪頭上的浪花
介入與抽離
營造心情
說教與慈悲
我的夢--殘疾人士的藝術天地(之一)
心靈的和弦--殘疾人士的藝術天地(之二)
風聲與風暴
風潮與風的舞姿
路的盡頭
人與自然
自然與人間
一念之間
笑話
微笑
雨的聯想
All you can eat
雨中訪客
倚靠視窗聽驪歌
詩路在人間
有朋自遠方來
背影
人間的氣味
跨越季節的瞬間
把敬畏還給自然
水聲中文明的騷動
填補時間留下的空隙
跨越邊界
時間的報復
疤痕
虛幻的自我
《台大八十,我的青春夢》--人文心靈的和弦
精彩書摘
一位詩人來函感慨文壇里一些興風作浪的角色,總是媒體的寵兒,而一些有實質內涵的作者經常被漠視。這是一個反淘汰的時代。
詩壇上,有幾位詩人以「喊詩」「叫詩」的朗誦方式,來吸引媒體的探照燈。「詩秀」似乎比「詩質」重要。這是台灣文壇的媒體性格,也是島國的性格。什麽樣的讀者選擇什麽樣的詩人,正如什麽樣的人民選出什麽樣的總統。兩者平行對應,頗有天理。
什麽時候人們已經忘記詩是沉默的語言?詩是在言語過後,所留下的沉默。沉默是想像的空間,是語音回湯後的尾音。一首詩是閱讀與朗誦後才真正開始。詩與歌最大的差別,在於歌是一聽就懂,沒有時間的落差;而詩是閱讀或是朗誦過後,經由時間的落差,讀者才深層體認到其中的情境。
不僅是詩,文學的可貴正如海水裡潛藏的深沉。表面蔚藍的顏色里蘊含生命的脈流,各種海底生物穿梭其間,在陽光下顯現琉璃的光影。陽光之下,陰暗的海域涌動另一種生命。這些不是海面表象的水流與顏色所能映現。
吞吐如此海域的一切,不是花枝招展的的浪花,雖然後者可能是海邊觀光客視覺的焦點。有時風起雲湧,大海延生許多浪頭,聲勢凌人。但深入海底,水流仍然以和煦的言語撫慰穿流其間的生命。也許浪頭正在擺出眩人眼光的姿態,海的底層卻是靜靜流過千古,持續生命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