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導演: 馬林·胡茨耶夫
編劇: Gennadi Shpalikov / 馬林·胡茨耶夫
以上信息來源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蘇聯
語言: 俄語
上映日期: 1966-05-20
片長: 189 分鐘 / 160 分鐘(cut version)
又名: I am Twenty / Zastava Ilijcha
IMDb連結: tt0058361
更多中文片名: 伊里奇的哨卡
更多外文片名:
Mne dvadtsat letZastava Ilijcha
Мне двадцать лет.....(Soviet Union: Russian title)
劇情簡介
謝爾蓋、弗金和科斯蒂科夫在莫斯科一起長大。他們都當過兵,如今都有了工作。謝爾蓋想考動力學院但錯過了時機,只好先工作一段時間,他的父親早已在衛國戰爭中犧牲,家中還有母親和妹妹薇拉。斯拉瓦在已婚生活的家務和家庭矛盾中十分苦惱。弗金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伙子,他聽膩了關於生活意義的大道理,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心安理得。謝爾蓋則是一個認真嚴肅、善於思考的人,他認為有時候他過得很正當,很正經,但是沒有意義。三人經常在一起談論生活、愛情、善與惡、人際關係等問題。有—次薇拉整理書籍,在—本舊書中發現了母親丟失的1941年10月份的購糧卡,這勾起了母親一段痛苦的回憶。 1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Sergey | Valentin Popov |
Nikolai Fokin | Nikolai Gubenko |
Slava | Stanislav Lyubshin |
影片評價
這部影片對當時的蘇聯電影說來具有重大的革新意義,而且避免了運用這種手法時容易產生的客觀主義和自然主義傾向。影片中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但是卻有著對立的思想和情緒的撞擊,有著鮮明的思想主題。現代蘇聯青年探索生活的意義,尋找自己在生活中的地位。本片描寫了舊的價值體系被破壞了,新的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青年人的迷惘和彷徨,失去了生活的目的。這是一部無情節電影,是按照記錄美學原則拍攝而成的。影片在平淡的生活中取景,在細節處理上極具匠心,描寫得甚為細膩,從平淡中透視當時年輕一代的心路歷程以及對社會使命的質問。影片贏得威尼斯影展的評審團大獎。
獲獎情況
威尼斯電影節(1965;第30屆)
獲獎
【評審團特別獎】馬倫·庫特西耶夫 Marlen Khutsiyev
提名
【金獅獎】馬倫·庫特西耶夫 Marlen Khutsiyev
製作信息
製作人 Produced by:Victor Freilich ....producer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Russia:189 min (original version)
國家/地區: 蘇聯
上映 1964年
混音: 單聲道
級別:Finland:S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製作公司:Gosudarstvenii Komitet po Kinematografii (Goskino
其他公司:Kinostudiya "Mosfilm" production u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