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內容介紹

隨著《我++——電子自我和互聯城市》(Me++:The Cyborg Self And The Networked City)的出版,《比特之城》(City Of Bits)和《E-托邦》(E-topia)的作者完成了一套檢驗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之衍生的非正式三部曲。威廉·J·米切爾描述了自馬可尼以後的百年間無線技術的發展變化:網路的不斷擴大,傳送和接受裝置的不斷縮小。正如他所說,這就像“大人國重啟進入了小人國”。馬可尼用高塔和煤油發動機組成的巨大的機械裝置,已經被手掌大小的手機所取代。如果馬可尼的發明的操作者可以被看作固定的機器的附加肢體,則今天的手持設備就可以被看作是人類身體的延伸,這一轉變逐次改變了我們和周邊事物的關係以及我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在9·11那天,從即將坍塌的世界貿易中心和被劫持的噴氣客機中打出的手機電話,就是這種連續的電子捲入新狀態的力量的證明。
由此米切爾提出,比特(信息的基本單位)和原子(物質的基本單位)的“試分離狀態”已經結束,以漸增的頻率,物理空間中的事件反映出電子空間中的事件,反之亦然;例如數字信息可以指揮一架飛機或一隻機械手的運動。在本書中,威廉·米切爾考察了無線互聯、全球互聯、小型化、可攜帶對我們的身體、服飾、建築、城市、空間和時間使用的影響。計算機病毒、電力供應的連鎖中斷、恐怖分子對交通網路的滲透、街道上的手機通話,都是一種生動的新城市狀況的徵兆——那無處不在的、無法逃離的網路互聯。他指出,這個漸少為邊界所管理、漸多為連線所管理的世界,需要我們重新構想、重新建造我們的環境,並重新思考設計、工程和規劃的倫理基礎。

作者介紹

威廉·J·米切爾(Willam J.Mitchell)是建築學、媒介藝術和科學專業的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媒介藝術和科學專業的主任,以及建築城規學院院長。他的著作還有:《E-托邦——數字時代的城市生活》、《比特之城——空間,場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及《重新定義的眼睛——後攝影時代的視覺真相》等。

作品目錄

序第一章邊界/網路第二章連線的生物第三章無線的兩足動物第四章縮小的物品第五章蛻落的原子第六章數字複製第七章電子記憶術第八章自由地製造第九章後定居空間第十章反計畫第十一章電子人類的競爭第十二章邏輯的牢籠結語注釋致謝英中辭彙對照譯後記:想像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