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思維”已作為一種新的整體觀套用於社會學的研究。馬克思曾說過:“社會—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麼呢?是人們互動作用的產物。”社會學家們將“社會場”定義為:它不是人們己知或未知的任何“有形的”實物態(社會)物質(如人、 財、物)中的一種,而是一類“無形的”、區別於實物態(社會)物質的場態(社會) 物質。在“社會場”中包含著諸多子場,如社會中的經濟場、政治場、文化場等等。
企業“成長場”是 指由“顯性成長要素”和“隱性成長要素”共同構成,具有方向性和力的作用的企業的 實際成長空間。其中,“顯性成長要素”是指中小企業成長的內部和外部影響要素,這 些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形成的無形的作用效果可以用“隱性成長要素”來表征。 如圖2.1所示,“成長場”中充滿著要素間的相互作用力,它們構成了企業“成長場”的脈絡和神經,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共同影響著企業的成長。同時,這些力的作用 也會隨著企業的不斷成長而變化,中小企業正是在這樣一個複雜多變的空間中成長的。 因此,企業“成長場”要比企業成長環境的含義更全面、更富有動態性和複雜性,也能夠更真實地刻畫出企業成長的實際情況。圖2.1表明了成長場中各要素與企業成長在空 間上的關係問題。
企業“成長場”其實是“社會場”的子場之一,因此,企業“成長場” 具有社會場的所有特性:
(l)在整個企業成長過程中,企業內部及外部成長環境中瀰漫了一種場態物質,即企業成長場。
(2)任何企業成長場中亦存在力—成長場力。
(3)任何類型的企業成長場中都存在場力線,即企業成長的整個空間是布滿力線的(成長)場,場力線由各個成長要素間的相互作用力生成。
此外,企業“成長場”還具有社會場及其他物質場所不具備的特性:
(1)方向性。即指企業“成長場”在其運動、演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與企業成長相關的趨勢與方向,位於“成長場”中的企業必須要準確把握“場”的方向,才能藉助於場力實現企業的快速、穩定成長;否則,企業若逆於“成長場”場強方向發展則必將被強大的場力所擊敗。
(2)位勢性。指位於企業“成長場”中的企業處於不同的區位,企業成長力的相對大 小不同,這是由於企業的相對成長力與其所處的“成長場”場強相關,而不同區位的場強大小不等,方向不同。可以理解為在全國不同區域由於經濟政策及地理位置之間的差異,而導致其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差異(如南北之差、東西之差,又如北方重工業發達、南方輕工業發達等),企業須根據自己的行業特點選擇合適的區位進行發展,以獲取最好的場效應。新創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受到諸多要素的影響,其中一些是企業的不可控要素,包括:政府、經濟、競爭、中介機構、合作夥伴、企業客戶群等。這些都是企業外部成長要素,是企業“成長場”的重要組成因子,雖然這些要素可以很容易地被識別出來,但企業往往不能控制或改變這些要素自身的內容或狀況。然而,對於企業而言重要的不僅僅是這些要素自身狀況如何,而是企業與這些要素之間的關係問題,即企業成長的“隱性成長要素”問題。這些存在於“成長場”中的“隱性成長要素”雖然看不到、摸不著,而且不易被清楚地被表述出來,但卻真實的存在於企業“成長場”中,並對新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來調節改善與外部非可控要素之間的關係,通過提高管理能力來更好的配置企業內部各種資源,進而使“隱性成長要素”更加有利於企業成長,換一種說法,就是使那些“顯性成長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綜合作用效果—合力,更加有利於企業成長,通過適時地調整經營策略,使企業發展方向與“成長場”的場強方向相一致,以實現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的借力、順勢、揚長避短、減少風險,使企業沿著快速成長的方向發展。
圖3.4描繪了“成長場”與企業發展在時間上的作用關係,反映了企業經營策略與“成長場”場強方向之間的適應性關係,這種適應性關係在管理學中體現為動態管理的思想,動態管理是將時間要素引入管理函式中的一種現實的管理方法。科技型中小企業不是固定不變的“死”結構,而是一個不斷運動、發展、變化的“活”的有機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企業內部諸要素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新創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不斷地發展變化,這種變化包括企業自身的不斷成長,公司內部組織要素的變化,以及公司外部“成長場”狀態的不斷變化等等。因此,對新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管理也應該是動態的,其管理要具有柔性,能夠實時調整以適應企業自身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促進企業的發展。
企業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藉助於“成長場”的概念,可以表征為企業對場強 方向變化的靈敏性與經營策略調整的及時性上,而這種對場強方向變化的靈敏性與策略調整的及時性的不同,則生成了企業的不同成長路徑(或衰退路徑)。 由圖3.4可以看出,理想的企業成長路徑(Rl)是一條平滑的曲線,意味著企業在成 長過程中波動很小,企業發展得很順利,這是成功運用動態管理思想與方法的結果,即企業對場強方向變化的靈敏性與經營策略調整的及時性都很強,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識別出外部環境的變化方向,並能在發現變化之後及時地進行經營策略的調整以適應這種變化。企業如果不能很好的運用動態管理的思想與方法,即企業對場強方向變化的靈敏性或經營策略調整的及時性較弱,或者兩方面性能都很弱,那么在企業管理中就會出現對企業發展方向錯誤的判斷或戰略調整滯後的現象,甚至兩種現象同時存在,而這種現象的發生往往會給新創科技型中小企業帶來致命性的打擊。這是因為新創科技型中小企業實力較弱,抵禦風險能力很差,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與能力去彌補經營失敗帶來的損失,所以這種現象的發生將會給新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會 直接導致企業的夭折或中途倒閉,具體表現為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極易與外界發生衝突,如:企業對技術或產品所在市場的發展趨勢把握不準確,致使其開發出的高端技術或產品市場潛力不足:或是創業企業在成立之初,沒能對相關政府政策進行很好地把握,而使企業在實力較弱時無法享受政府給予新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相關優惠政策,導致其無力與現存企業進行抗衡等等。而這種衝突會導致企業的發展過程極為不穩定,很容易中途倒閉(成長與衰退路徑如凡所示)甚至天折(成長與衰退路徑如幾所示)。儘管在這種衝突中,生命力極強的企業最終也有可能存活下來並實現其成長,但企業的發展過程波動性會較大,而且在相同條件下取得的成長值會偏小,即GZ所示)。對於新創科技型中小企業而言,勝敗往往決定於企業成立初期,研究表明,創業企業在最初五年內的成活率非常低,絕大部分創業企業都很難過最初的“生存關”,這往往是由於創業企業家沒能把握好市場發展脈搏,對巨觀經濟政策導向認識不清,致使企業輸在了起跑線上。企業在創建初期取得成功,關鍵就在於企業家對市場機會的正確識別與把握。隨著新創企業成長的不斷成長,企業外部環境及內部組織結構不斷發生變化,結果導致企業經營的內、外部環境複雜性增加。同時,企業在發展初期的高速成長往往會使企業的所有者(往往也是經營者)忽略對企業的管理,使企業發展出現不平衡的狀況,從而使企業不可避免地面臨許多人為的或自然的內、外部成長障礙(張玉利,2002), 這些障礙影響了企業家(創業者)識別環境複雜性變化並對其進行管理的能力。
從本質上講,不確定性是複雜性的根源,對複雜性進行管理,其本質就是在保持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減少企業發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這是中小企業獲得進一步成長與發展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因此,新創科技型中小企業更要注意“成長場”環境的變化,尤其是“成長場”中與科技型企業相關性很強的人才要素、技術要素、政策要素等,根據場環境的變化新創企業需及時進行經營策略與產品開發的調整,在儘快適應環境變化的同時減少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波動性,降低企業內部系統的嫡值,使企業在儘量穩定的狀態下進入成長階段,為企業未來的持續快速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