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38中學

成都38中學

三十八中,成都市校風示範校、成都市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成都市綠色學校、成華區優秀文明單位、成華區德育管理先進集體、成華區安全管理先進集體……

學校概況

成都38中是一所具有近50年辦學歷史的高完中,06年3月與北大附中聯想遠程教育公司合作,加掛“北大附中特色實驗學校”校牌。學校占地60畝,環境優美,教學設施設備按照市重點中學標準配備。現有教學班47個,學生2400多人,教職工157人。  2000年,政府投資2000萬元新修學校行政 樓、教學樓、實驗樓和運動場,使學校舊貌換新顏;從此,學校步入快速發展階段。高中教育教學成績突出,連續七年獲得市、區教育局的表彰。

學校資源

學校擁有一批業務精、素質高、在“競爭上崗、擇優聘用”中脫穎而出的優秀教師隊伍。高中教師平均年齡不到35歲,70%以上具有中高級職稱、獲市區各種榮譽稱號。紮實的專業知識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贏得了上級的肯定、社會的認可和家長的信賴。學生電視台、校園廣播站、文學社、漫畫社、科創社以及豐富多彩的校園教育活動,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為全校教師提供豐富的備課資源和快捷的教研互動平台——衛星傳輸的原汁原味的北大附中課程、“零距離網上教研組”和“零距離網上備課”,讓教師零距離掌握北大附中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提升教師和課程質量。名校資源為我所用,學生受益!教師受益,學校受益!  快速發展的三十八中牽手北大附中,如虎添翼,必將更上一層樓!

件設施

概述

學校的教學硬體設施達到一流水平,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專用教室及製作、使用多媒體課件攝像機、投影儀、掃瞄器、實物展示台等,為現代化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逐漸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它甚至滲透到了教育的各個領域,對整個社會的教育觀念,教育結構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作為學校我們就應該牢固樹立走現代化之路的教育觀念,首先占領信息技術教育的陣地,對它進行合理的開發和運用,變被動為主動,在信息技術的洪流淹沒我們之前,掘好溝渠,修好堤壩,使之為我所用。有了這樣的認識後,成都市38中學校就開始思考:如何把握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的切合點?

人是學校的主體,該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我們首先考慮到信息技術為人所用,為人服務的問題,整個領導班子形成了這樣的觀念:第一,信息技術必須為學生服務,豐富他們的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第二,信息技術必須為教師服務,方便他們的工作,促進他們的成長。該校是一所老學校,之所以能在信息技術教育上取得今天的成績,關鍵就在於全校上下都抱著這樣的信念。下面我們就將從組織領導,硬體設施;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及該校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反思,幾個方面對學校這幾年來在信息技術教育上的發展作一個總結。

組織領導,硬體設施

為保證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進行,該校對信息化工作進行了嚴格的領導和分工。由校長楊華領導,副校長趙霞分管,由教務處具體管理,並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排課。下設信息技術教研組、課件製作室、校園網路管理中心。現有專職教師1名,兼職教師3名,學歷均為本科,其中中教一級1名,中教二級3名。專職管理教師1名,負責功能室的日常維護、維修、清理報損、清潔衛生等日常工作。嚴格執行《計算機設備及網路維修維護登記》、《設備明細帳》、《維修、維護明細帳》、《易耗損流水帳》、《設備檔案制度》。嚴格做好機房安全保衛工作,機房設備的防火、防盜工作。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管理法律法規,落實成教辦33號《關於印發〈成都市教育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建設規範〉和〈成都市教育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管理細則〉的通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過濾有害信息,做好病毒防治工作,嚴格實施綠色上網工程。

該校現有網路教室兩間,課件製作室一間,學生機100多台,教師用機20多台,所有學生機和教師機均接入寬頻網。全校25個班,全都配有投影儀、電視機、校園廣播等設備。

信息技術教育

學生是信息技術所要服務的第一個對象,因此對信息技術教育這門學科該校十分重視,學校現有教學班25個,三個年級均嚴格按照《中國小信精細發展創名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初一年級為《信息技術基礎》,初二、初三年級為《網路基礎》,每個年級周課時均為兩節。信息技術教研組也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到集體備課,深入研究教材,力求使學生學以致用,能夠利用計算機進行簡單的文字處理,資料查詢,在網際網路上發表個人見解甚至製作個人網頁。

該校現有信息技術教師3名,這幾位老師積極肯學,同時學校也為他們創造條件外出學習,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很快,已經能很好地勝任信息技術教學和管理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信息技術教研組的4位專職和兼職老師,已有10多篇論文在各級評選中獲獎。在首屆“武侯杯”中學生信息技能競賽中,該校榮獲團體二等獎。

為了實現信息技術為教師服務的宗旨,促進教師在信息技術時代的進步,更大限度地發揮該校信息技術的資源優勢,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現代教育意識,該校還十分注重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教育。多次聘請專家來為老師們開辦講座,同時,發揮學校信息技術教研組的優勢,對老師們進行指導,對部分老教師甚至進行手把手的傳授,如今學校的每位教師都能運用網際網路查閱資料,運用各種軟體製作課件,教師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也更豐富多彩了。老師門真正找到了信息技術的樂趣,也就提高了深入鑽研的熱情。相當一部分教師開始利用業餘時間,自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多媒體輔助教學和計算機輔助管理

本著“以人為本”的宗旨,學校積極鼓勵教師結合自身實際及學科特點,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和計算機,豐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質量和教學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該校參加了成都市“九五”第三批教育科研課改《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區域套用的實踐與研究》。近兩年,就有30餘人次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各類比賽中獲得名次,有20餘篇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專業論文獲得各類比賽的名次。

學校還成立了校園廣播系統,建立了校園網站,對學校在辦學宗旨、師資力量、教育教學成果等方面進行宣傳,還創設了師生論壇,對學校以及社會新近出現的熱點問題,在師生中展開討論,創下了很高的點擊率。學校的德育處、教務處、總務處、教研室、辦公室甚至各個年級、班級都對各種資源進行了微機化管理。去年,該校引進“紫晶文擋管理系統”對學校檔案進行了科學化的管理,在武侯區教育局組織的檢查中,被評為優秀。這些都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進一步促進了學校資源的共享。

教師團隊

學校從省內外引進一大批師德高尚、教藝精湛、觀念新穎、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優秀教師,省市區各級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 38人。教師平均年齡僅33歲

成都市38中學教師隊伍素質高強,從職稱看,有中、高級教師34人,占教師總數的69.39%;從學歷看,碩士研究生結業和大學本科畢業的教師有43人,占教師總數的87.76%,學校任課教師全部達到教育部頒布的教師學歷標準。

師德問題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對於一所學校來說,抓好師德建設,則是決定學校存亡的關鍵性問題,是立校之本。該校在抓好師德建設的工作中也日益感到了它的重要性,並有了一些經驗和體會。

制度奠定基礎

師德建設往往走進華而不實的誤區。該校很早就意識到:師德建設不能變成一句“空對空”的口號。要落到實處,則必須有嚴格的制度作保障,必須建立完善的動力機制。

學校從具體工作入手,充分調動了教師參與師德建設的熱情。首先,將師德建設與人事制度改革相結合:師德成為學校聘用教師、晉級評優的首要條件;對出現有違師德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制;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對師德高尚者予以獎勵,評選師德標兵,在教師中樹立師德典範,向威、周惠清等老師都是這些活動中湧現出的代表;同時對有違師德的現象予以懲處,對上課接聽手機、上班打遊戲、抄襲文章的老師都給予了相應的經濟處罰。師德問題成為了該校高懸在教師心中的警鐘,時時提醒教師良好的師德才是為人師的第一把標尺。

學洋思尋求突破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該校的師德建設走上了健康有序的發展道路,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又開始深思:如何才能走出該校獨特的師德建設之路。2004年,楊華校長考察了洋思中學,發現該校與全國名校洋思中學在生源、辦學背景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決定通過向洋思學習找到學校發展的突破口。

從此,學校掀起了學習洋思的熱潮。首先,派出李英瓊等5名骨幹老師,到洋思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地考察,帶回了一整套洋思中學的辦學管理模式,極大地鼓舞了老師們學習洋思的熱情。2005年,為解決怎樣學的問題,第二批老師主動申請考察了洋思中學,更多的老師還在期待考察洋思的機會。學校里,老師們也在積極查閱學習資料,開展座談,聽取報告,交流經驗,記錄心得,洋思成了全校老師注下的興奮劑,促使他們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師德素養,進而更深一步思考學校建設這個關乎前途和命運的大事。現在,學校收集了大量教職工們的心得文章,並評出等次,積集成冊。這些文章從教學教法、教育管理、學校建設等方面闡述了老師們的觀點。真正體現了全校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

“三進”踐行師德

找準了突破口,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踐行師德呢?針對這個問題,該校又開展了“三進”活動,即:進社區、進學生家庭、進學生心靈,為大家創造了實踐的機會。學校邀請了著名教育家、心理學碩士大楊先生,為學校近千名家長和老師舉辦了一場題為《完形教育--父母的革命》的報告會;請來了心理學專家張瑜老師做了心理健康講座;開展了“家校互訪月”活動:班級向家長發邀請函,請家長班上聽課,和孩子一起參加活動,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老師也走進學生家庭,了解學生在家中的生活學習情況,向家長傳授、交流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並做好家校聯繫記錄;學校還要求教師樹立平等的師生觀,經常與學生談心,做到“五必談”:學生思想學習進步必談,學生成績下降必談,學生家庭發生重大事故必談,學生身心發生重大變化必談;組建了青年教師志願者隊伍,學校的拉丁舞蹈隊、學校資源向社區公開,都豐富了社區民眾文化生活,為社區民眾做出了切實的貢獻。真正促進了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的形成。

師德建設問題上,該校還將在摸索中前進,在挫折中成長,但只要全校教師齊心協力,將師德建設放在學校生死存亡的層面上來思考,一定能走進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辦學指導思想

辦學思想:科學管理 創新教育 主動學習 學生成才 教師成功 學校發展  校 訓:崇德 勤業 求真 創新  教 風:愛生 勤教 啟智 育人  學 風:勵志 勤學 善思 創新  領導作風:勤政 廉潔 務實 民主  發展目標: 把三十八中辦成一所質量好、效益好、校風好、有特色、上規模的現代化完全高級中學。  學校精神:和 誠 勤  學校地址:  成都市龍潭寺隆興路8號(三環路龍潭立交橋旁、北湖附近),你可以通過三環路、成華大道、龍青路、雙龍路直達學校。  乘車路線:乘20路、112路、531路、532路、534路、535路、537路、902路、成1路、成2路、成7路、888路、860路公車即可到達。

學校風景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學校籃球場

圖片 圖片

學校品質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