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四川省唯一的一所全國示範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是四川省實施“一號工程”、建設西部最重要的電子信息人才教育基地重點依託的高校之一,也是陳毅元帥的母校。江澤民同志曾親自視察過該校,並親筆為學校七十五周年校慶題辭:“發揚優良傳統,培養優秀人才”。
辦學規模
學校創辦於1913年,迄今已有九十三年悠久歷史,是我國最早的工科類技術學校之一。學校現設九系和成人教育部,共有本、專科專業49個。截至2005年末,學校占地面積1268.26畝(含新校區征地面積1000畝)分花牌坊、大豐、九里堤(租用西南交大校區)三個校區辦學;校舍建築面積20.22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9.51萬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學生9400人;教職工749人,其中,專任教師423人。專任教師中,有正高職職稱21人,副高職稱136人,高職稱比例37.12%。有研究生學位、學歷139人,高學歷比為32.86%。另有在讀研究生76人。學校還有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四川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5人。有5名教授擔任了四川省高評審會委員,其中本科評審2人,高職高專評審3人;學校建有校園計算機網路,有各類實驗室28個、陳列室2個,其中電工電子基礎實驗室為“省優秀基礎課教學實驗室”,模具陳列室和校史陳列室曾多次受到上級領導和專家的好評,有經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國家“機械電子工程實訓基地”,對內可向學生提供全套生產實習,對外可生產軍品和民品,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079.45萬元;圖書館藏書53.5萬冊,電子圖書55萬種。學校還建有標準游泳池、塑膠田徑運動場。為激勵學生勤奮學習,爭先創優,特別是確保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學校還設立了陳毅獎學金、樂山—菲尼克斯獎學金、四特優秀貧困生獎學金和優秀新生獎學金,並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勤工助學活動等。
學校長期以來,以嚴謹的治學、穩定的教學秩序、良好的育人環境,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該校畢業生就業在實行“雙向”選擇政策以來,畢業生一直深受社會歡迎,近六年平均一次性就業率為90.2%,名列全省工程類專科學校前茅,獲得了省教育廳授予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每年均有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摩托羅拉樂山—菲尼克斯半導體有限公司、信息產業部第十研究所、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著名企業、單位以及深圳、珠海等不少合資企業來校選拔人才。九十年來,該校為國家培養輸送各類畢業人才四萬多人,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四川省的工業發展,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經過長期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已形成“嚴謹、樸實、勤奮、創新”的優良校風和重視基礎、注重實踐的辦學特色。為主動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和高工專教育發展的需要,學校在國內率先借鑑北美培養套用性人才較為先進的CBE/DACUM教學模式,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和學校的實際,大膽實施教學改革,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較為系統的先進辦學模式,在全國高職高專中獨樹一幟,先後有“模具設計與製造”、“套用電子技術”、“資料庫套用與信息管理”、“工具機數控技術”、“會計電算化”等五個專業被教育部列為了全國教改試點專業。其中“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經過五年教改試點,已於2001年正式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高等工程專科示範專業”稱號。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課程6門。曾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還獲得四川省政府頒發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承擔了國家哲學社會基金課題1項。科技成果已通過了省部級鑑定10項。其中有4項已分別推廣套用在工廠生產、網上教學、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學校堅持改革開放,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自1991年以來,已先後與加拿大社區院校進行了四輪教育合作項目。期間,互派教師、學生到對方進修、學習、訪問。已正式聯合開辦了“商業信息技術”、“酒店管理”兩個專業,主要培養能適應國際化競爭需要的信息技術領域的高級技術人才。此外,學校還開通了西南交通大學和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的“專升本”,以及聯辦本科,為廣大學生進一步深造、提高學歷提供了機會。
值此西部大開發,高教迅猛發展的新時期,全校師生員工正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勤奮工作,積極開拓,為實現學校新的跨越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