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成玉寧,男,1962年4月出生於南京市,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
導師。1984年獲南京林學院園林專業農學士學位,1984年8月至1987年8月,就職於南京市園林規劃設計研究所, 1990年、1993年分別獲東南大學建築系工學碩士、博士學位,1993年起於東南大學建築學院任教,現任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主任、東南大學景觀規劃設計研究所所長、東南大學景觀學科學術帶頭人。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保部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土建學科指導委員會風景園林專業指導小組成員。教育經歷
1984年獲南京林學院林學系農學士學位(園林專業),
1984年至1987年就至於南京園林設計院
1990年5月獲東南大學建築系工學碩士學位
1993年5月獲東南大學建築系工學博士學位
1993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東南大學景觀學科學術帶頭人
學術研究
從事景觀及景觀建築規劃設計及其理論研究26年。先後完成景觀及建築、旅遊度區規劃設計百餘項,獲部省級優秀設計獎10次,代表作有“淮安市裏運河文化長廊概念規劃”、“大豐市二卯酉河景觀設計”、“大豐市銀杏湖公園規劃設計”、“蘇州南石湖景區規劃及景觀建築設計”、“南京捷運一號線高架站及景觀環境設計”、“南京市白下區法院綜合樓”、“南京大石湖生態旅遊度假區規劃”、“溧陽天目湖濕地公園規劃”、“滁州豐樂亭公園規劃”、“淮安中州公園設計”、“淮安蘇皖邊區政府舊址陳列館設計”、“淮安市古清口景區及大運河國家博物館設計”、“常熟拂水堤景觀設計”、“淮河安瀾博物館設計”、“金湖縣人民政府辦公樓”、“淮安古青口景區及九龍閣”、“淮安榷關復原設計”、“淮安古城牆遺址公園設計”、“大豐市銀杏湖公園規劃設計”、“淮安楚州北門大街城市設計”、“沙家浜風景區濕地公園設計”、“常熟古里紅豆山莊設計”、“淮安龍光閣”等。成玉寧主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編教材《園林建築設計》(十五重點出版物)、著有《現代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十一五重點出版物);參與完成《江南理景藝術》、《景觀建築設計》、《南京的建築》等,發表論文30餘篇。
主持參與完成縱向科研項目有"江蘇省旅遊城市景觀特徵研究"、"南京捷運一號線地面站建築造型方案研究"、"太湖湖濱帶生態修復工程規劃研究"等。
先後完成景觀及建築、旅遊度假環境規劃設計百餘項,獲部省級優秀設計獎8次,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其代表性規劃設計作品有"淮安市裏運河文化長廊概念規劃"、"大豐市二卯酉河景觀設計"、"大豐市銀杏湖公園規劃設計"、" 南京老山森林公園餐飲中心設計"、"蘇州石湖風景區規劃及景觀建築設計研究"、"南京捷運一號線高架站及景觀環境設計"、"南京市白下區法院綜合樓"、"南京大石湖生態旅遊度假區規劃設計"、"溧陽天目湖濕地公園規劃"、"滁州豐樂亭公園規劃"、"淮安中州公園設計"、"淮安蘇皖邊區政府舊址陳列館設計"、"淮安市古清口景區及大運河國家博物館設計"、"常熟拂水堤景觀設計"、"睢寧文化廣場設計"、"桐廬中心廣場設計"、"淮河安瀾博物館設計"、"金湖縣人民政府辦公樓"、"包頭國家生態工業園景觀設計"、"淮安周總理故居周邊地塊改造設計"、"淮安古青口景區及九龍閣"、"淮安榷關復原設計"、"淮安河下古鎮北部片區設計"、"南京新世界花園景觀設計"、"南京武夷綠洲住區景觀設計"、"金湖人民公園設計"、"淮安古城牆遺址公園設計"、"淮安楚州北門大街城市設計"等。
主要著作
1.主編出版《園林建築設計》(中國農業出版社,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十五重點出版物)
2.《現代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專著
3.《景觀建築設計》
4.《濕地公園設計》
5.《景觀設計思維與表達》
分別列入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與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計畫
6.參編專著有《南京的建築》、《江南理景藝術》等
7.《江南理景藝術》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與第十一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另外發表論文30餘篇。
曾獲榮譽
1/《江南理景藝術》(參編)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與第十一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2/ 常熟尚湖風景區拂水堤景觀改造設計,江蘇省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2004年
3/ 江蘇省睢寧文化廣場規劃項目,省級第九屆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2000年
4/ 江蘇省睢寧文化廣場規劃項目,獲2000年度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2000年
5/ 南京老山森林公園入口及餐飲中心設計,省級第九屆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2000年
6/ 南京中國近代史博物館(總統府)規劃設計項目,省級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2003年
7/ 南京大石湖生態旅遊度假區規劃,獲南京2006年優秀旅遊規劃設計二等獎
8/ 2007年江蘇大豐市二卯酉河景觀設計或江蘇省優秀設計二等獎。
9/ 南京武夷綠洲綠洲觀竹苑(二、三期)、品茗園景觀設計省級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2009年
10/南京大石湖生態旅遊度假區規劃,獲2009-2010年度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三等獎
自然之“道”與可持續景觀
當代中國景觀領域的四大誤區:
(1)理念的誤區:刻意唯美與偽生態
(2)方法的誤區:欠科學研究與主觀臆斷
不遵循自然現狀和生態規律的盲目建設,盲目引進非鄉土植物、跨氣候帶植物種、熱帶植物、冷季型草坪等,導致成活率極低、後期養護成本增加。違背原有環境肌理,挖山填湖,人為增加工程量,造成人力、財力的浪費,破壞了景觀環境特徵
(3)建設的誤區:過度設計和過度建設
實現可持續景觀的技術保障——集約化設計方法
可持續景觀是指在景觀壽命周期(規劃、設計、施工、運行、再利用)內,通過合理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有效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最大程度上改善生態環境,進而促進土地等資源的節約利用與生態環境最佳化,實現生態效能的整體提升,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性景觀。作為當前景觀設計工作的重要面向,研究在景觀設計全程中如何貫徹實施可持續理念,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景觀設計與建設,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是建築學科乃至建築行業發展面臨的關鍵性問題,是一項意義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