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山角船舶定線制

成山角船舶定線制

成山角船舶定線制和強制報告制是我國唯一在國際海事組織備案的船舶定線制和強制報告制,自2000年實施以來,對航經成山角船舶的安全航行和防污染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航運經濟的蓬勃發展,近年來,航經該水域的船舶數量的大幅增加,加上船舶的不斷大型化,給成山角水域的通航安全形成了巨大壓力。幾年間,在原有船舶定線制的東北水域連續發生了幾起大型船的碰撞事故,為了減少該水域船舶的碰撞危險同時防止船舶碰撞造成的油污染,對該定線制進行修訂勢在必行。山東海事局對此高度重視,組織人員對該水域的通航環境和交通秩序進行了專題調研和評估,並利用VTS和海巡船艇進行了實地流量觀測,為成山角船舶定線制修訂工作提供了基礎數據和建設性建議。 修訂後的定線制在原有定線制的東部增加了一個新的定線制,一直延伸到了距該水域我國領海基線24海里的毗連區,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距岸較遠的船舶定線制之一。本次修訂將極大地改善原有船舶定線制東北水域的通航秩序,有效降低船舶交通事故的發生。成山角報告制的修訂主要是利用現有AIS的信息功能來減少需要強制報告的商船數量,以減輕航經該水域的船舶報告負擔,從而增強船舶的航行安全,提高監管效率。

一、成山角水域今起施行新版航運制度

來自交通運輸部的訊息,2015版《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線制》及《成山角水域強制性船舶報告制》的修訂案已經國際海事組織正式審議通過,自2015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的舊版“兩制”同時廢止。

成山角“兩制”是我國唯一經國際海事組織審議通過的船舶定線制和強制報告制,成山角水域也是我國首個實行交通管制的水域。近年來,經過該海域的船舶數量大幅增加,舊版本的成山角“兩制”已無法滿足該海域的管理需求。

新版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線制在現有定線制的東部增加了二個新的通航分道,即從目前的一個分道通航制一個警戒區擴展成了四個分道通航制和兩個警戒區,將進一步改善通航秩序,降低船舶交通事故的發生。新版定線制一直延伸到我國的毗連區,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距岸較遠的船舶定線制之一。

新版船舶報告制是利用現有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的信息功能來減輕航經該水域的船舶報告負擔,降低無線電通信的繁忙程度,提高監管效率。通過測算,新報告制實施後,每年需要人工報告的船舶數量將從目前的12萬艘次左右下降到3.5—4萬艘次左右。

據了解,成山角水域位於我國山東半島最東端,是我國四大漁場之一,也是我國海上南北大通道必經之地。該水域內氣候及海況條件複雜,風高、浪急、霧日多,航行和作業船舶總數年均超80萬艘次,其中商船約12萬艘次,日均過往商船300餘艘次。在享有我國“海運咽喉”美譽的同時,成山角水域又被航海人士稱為“東方好望角”。自2000年12月1日起成山角水域船舶“兩制”正式實施後,船舶事故率下降近88%。

二、正文

參考海圖及組成

(參考海圖:中國版海圖第9701、9304和9305。註:這些海圖基於(WGS84)數據)

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線制由分道通航制、沿岸通航帶和警戒區組成。

1、分道通航制

1.1分隔帶以下列地理位置的連線為中心線,寬度為兩海里的水域:

(1)37°31'.18N 122°45'.40E

(2)37°25'.29N 122°49'.68E

(3)37°11'.60N 122°49'.68E

1.2分道通航制的內界線為下列地理位置的連線:

(4)37°29'.69N 122°42'.13E

(5)37°24'.49N 122°45'.91E

(6)37°11'.60N 122°45'.91E

1.3分道通航制的外邊界線為下列地理位置的連線:

(7)37°32'.69N 122°48'.68E

(8)37°26'.09N 122°53'.46E

(9)37°11'.60N 122°53'.46E

1.4北行船舶通航分道為分隔帶與分道通航制外邊界線之間的水域,寬為2海里;主交通流為000°(真方向)和330°(真方向)。

1.5南行船舶通航分道為分隔帶與分道通航制內邊界線之間的水域,寬為2海里。主交通流為150°(真方向)和180°(真方向)。

2、沿岸通航區 沿岸通航帶為分道通航制的內界線與鄰近海岸之間的水域。

3、警戒區 警戒區以37°34'.65N,122°42'.88E的地理位置為中心,半徑為5海里的水域。

三、山東省舉行實施情況發布會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於2015年5月27日(星期三)上午10:00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海事局負責同志介紹《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線制(2015)》和《成山角水域強制性船舶報告制(2015)》修訂內容及實施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